APP下载

磨刀不误砍柴工
——诗歌的阅读与理解

2016-03-03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赵艳华

学苑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卢生邯郸答题

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赵艳华

磨刀不误砍柴工
——诗歌的阅读与理解

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赵艳华

我想我们做老师的是不是把自己的精力过于放在了技巧的总结,而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诗歌本身的阅读与理解。

高中 高考 诗歌 阅读

作为一名高三一线语文教师,我经常听到同学们对诗歌鉴赏题目有类似于以下的评价:诗歌鉴赏题目的得分很有偶然性,顺手了能考高分,但不顺手时就只有可怜的0分了。甚至很多老师都抱怨,给学生讲了那么多题目,总结了那么多答题步骤,学生的得分情况还是不容乐观。我想我们做老师的是不是把自己的精力过于放在了技巧的总结,而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诗歌本身的阅读与理解。

下面是我们刚做过的一次质量检测中的一道题目:

邯郸道上

宋荦

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

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

注:唐《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自叹穷困,却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及醒,店主所蒸黄粱尚未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一梦"。

问:简析“卢生”在诗中的作用。(4分)

学生的答题是令人惨不忍睹的,很多学生的答案是“用典,借卢生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慨”,学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借用卢生黄粱一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步卢生后尘、热衷功名利禄的名利客的讽刺”恰恰相反。看到学生的答案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么简单的题目学生为何作这样的解读?正好有一位老师对这个题目进行了讲评,对这个问题,他仅仅就后两句入手,结合课下注释“黄粱一梦”从而简单地得出了参考答案。从这节课中我明白了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对诗歌乱作分析,其实与我们老师的指导不到位有直接关系,我们欠缺的是指导学生对诗歌的全面分析与解读。要想分析“卢生”的作用,除了后两句与注释外,我们还应该看前两句,“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是曾经的交通要道,更是经济文化中心,但作者看到的却是沧桑的古木、破败的荒祠与寒冷凄清的积水,这是多么的荒凉啊,由此作者发出了后两句的感慨。因此,本诗作者想要抒发的是世间所有的辉煌、功绩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所谓的功名利禄终将会成为一场“黄粱一梦”。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想要让学生熟练正确地分析诗歌,必须要求我们老师带领学生对诗歌进行整体分析,切不可断章取义。

学生想要向诗歌鉴赏要分数,除了我们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全面整体的阅读外,还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理解与分析。否则,学生连问什么都不知道,那只能是乱写一气了。同样是刚过去不久的一次测验中,问的是:丘为的《登润州城》一诗第一联中“迷”字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班里有一位学生的答案是这样的:迷是迷惘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客人登上城楼望向远方,感到很迷惘,写出了作者迷惘,不知故乡在何方,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学生对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应该说是把握比较到位,但我们如果再仔细分析一下问题与学生的答案就会发现,人家问的是“迷”有意思是多样的,但学生的回答只有一个意思。事后问了问该生,他的回答就是当时也没读懂意思,只是把这道题目当成是个炼字题去分析了。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充分地说明:我们老师在高三诗歌的复习时,千万不要只是一味地去总结什么答题方法、答题步骤之类的技术活,而是应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相信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

猜你喜欢

卢生邯郸答题
朋友当如是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邯郸在哪里?
邀你来答题
卢生做梦
黄粱一梦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
三破邯郸梦 三出陇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