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2016-03-03张丽霞
张丽霞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建一镇中心小学 辽宁营口 115107)
谈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张丽霞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建一镇中心小学 辽宁营口 115107)
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尽管要对学生的动作,自觉,形象,辩证思维等方式加以训练,但最重要的还要通过多途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本文结合个人在实践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就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展开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思维的养成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任何的教学手段的辅助都是围绕着学生主体来展开的,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各方面能力的养成都需要以来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严谨的数学思维去实现。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往往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去主动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究竟应该通过何种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努力。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指的是人们对于新鲜事物希望去展开探索过程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倾向,是实现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内部驱动力,与此同时当好奇心转化成为求知欲望的时候就会产生丰富的想象思维,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一个三角形,并且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去量好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然后我们可以邀请一个学生随意报出自己所量的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就可以准确无误的回答出另外一个度数。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势必会产生怀疑,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究竟老师是如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知道另外一个角的度数的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帮助他们培养数学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加强双基教学,提高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而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数学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有赖于教师能够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之上将各项知识点内容与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进行紧密的结合,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地措施,做好双基教学工作,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恰当的引导方式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知识点去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掌握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掌握好大量的基本概念,法则等等基础知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比如说对于分数这个知识点的概念,就要求学生要对其的基本性质,大小的比较,约分,通分以及四则运算有一个精准的了解,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一个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分数的基本概念要做到铭记于心,只有对基本概念拥有正确的认识,其他的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
2.注意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做好知识点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脑海当中构建知识网络体系,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没学完一部分知识点内容之后,要及时的做好复习课和综合练习课的准备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做一个具体的分析比较,让他们脑海当中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入化,从不同角度来加深对各项概念的理解,进而能够在新知识点和就知识点当中形成严密的锁链关系,形成脉络清晰的只是网络结构。比如说分数的意义与除法相比较而言拥有者深切的内在联系,与此同时分数的基本性质,比值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之间也是拥有许多相同之处,我们在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后,还需要综合的对各项基本性质进行总结,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完好的串联。
三、运用媒体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教者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这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自行车的车轮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想象一下骑这样的车会是怎样的情景吗?”“如果自行车的车轮是椭圆呢?”学生立即展开想象,一边想一边说,那会颠簸的很厉害,有的学生甚至做起动作表演来了。学生回答后,我又投影出示制作的课件动画:一个骑着车轮是椭圆的自行车的人,在马路上被颠簸得狼狈不堪的滑稽情景。通过这一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
又如,在学习“土地面积单位”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大小,先要求学生回忆1平方厘米的大小(大约有四年级学生的拇指甲大小),然后逐一想象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接着要求学生按以下顺序想象1公顷的大小:平方米有多大; 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00平方米,这有多大; 100块这样的土地就是1公顷,它有多大。之后投影出示面积分别是1平方米、1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即1公顷)的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对比图,接着出示重庆市人民大会堂的图片,通过介绍得知它的占地面积是6公顷。再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把1公顷的正方形移至大会堂所占地面。直观的展示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到1公顷的大小,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表象和依据。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地训练,做到全方位平衡发展。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进而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创新能力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