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2016-03-03余文君苏存兴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旅游

余文君 苏存兴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昆明 651700)

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余文君苏存兴

(云南工商学院云南昆明651700)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求贤若渴,旅游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业内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使旅游管理毕业生能在业内充分就业,本文指出,就应用型大学而言,在教学模式上应逐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抓手,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为目标,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

应用型大学 旅游管理 教学模式

一、应用型大学

应用型大学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

二、传统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与工商管理并列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有庞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对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很多,对专业能力和素质有一定的要求。[2]

2.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大多实行的是传统的、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忽视了实践教学。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实践经历,进入职场后与旅游企业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差甚远,难以适应,转行较多。由此可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实践经历欠缺已成为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进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国内还未形成较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各高校旅游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与国家要求的旅游专业目录基本一致,但课程设置五花八门。面对我国旅游行业专业化的发展态势,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不能顺应旅游市场发展的变化,尤其是实践性很强的会展旅游管理、主题公园管理、高尔夫球场管理、旅游信息化建设等专业课程开设的很少,甚至缺位。由此可见,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也是阻碍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实践基地不到位

当前,我国多数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没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内容也只能转化为课堂教学,或者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走马观花的参观学习。正是由于实习基地的缺位,导致旅游高等教育的理论空洞化,致使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错位,毕业生就业难。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基地是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平台,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学习的效果。

4.“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

旅游业是综合性、实践性、变化性很强的产业,需要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专业师资队伍。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目前的现状来看,专业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主要是来自于地理、历史、经济等学科的“转行”或“跨行”教师。他们缺乏对旅游科学的系统掌握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因而在教学中难免出现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训练的情况。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对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教学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三、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教学模式优化发展方向

“上学即上班,毕业即就业”——这是云南工商学院对学生的培养理念。对于这类应用型大学而言,就业即是导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用型大学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紧跟市场步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就应用型大学而言,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不断的优化:

1.提高专业认知程度

旅游管理专业是服务性行业, 有必要从学生入学起就通过开展多种认知教育活动来培养、提高和巩固学生的专业认同和归属感。例如,开展周边景区游览活动;专业教师介绍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相关校园活动, 营造氛围; 与优秀校友面对面交流, 增强专业归属感;邀请行业精英来校开展实践讲座、到旅游企业参观, 强化职业意识,增强从事旅游工作的使命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等。[3]

2.重视职业生涯教育

旅游行业基层工作异常辛苦, 社会地位不高, 但这又是从业人员必须经历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让学生了解到在其他行业也都有基层工作的要求;同时, 与其他行业相比, 受过旅游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在经过必要的基层工作经验积累阶段后, 其工作环境与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3.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一方面,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旅游学科发展研究的成果体系为指导,以实用性为主,从职业化分所需技能要求出发,重构与就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同时依据教学目标调整,实践教学课程占60%以上;另一方面,积极采用实验模拟训练、场景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从研究性学习小组到案例实训研究分析再到企业实地教学和工学交替实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连点成线,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4.强化职业素质与能力

教育教学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与能力,能快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旅游业对从业人员提出的各种要求。应用型大学应在实践教学方面应做足功夫,可通过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创建校内模拟教学实验室,优化校内实训条件,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行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可以积极创建校外实训平台,实施产学研相结合与“订单式”的定向人才培养计划。

5.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应用型大学要培养出旅游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一支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一是对现有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进行短期专业培训,聘请业界著名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二是聘请有企业家或行业管理工作者做兼职教授,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三是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实践性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和升华旅游理论;四是建立专业实践课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机制,以提高旅游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比重。

[1]张慧霞.高等旅游教育改革的战略构想[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1).

[2]周柳华,张慧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3+1”教学模式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12).

[3]马晓红,张新平.CBE模式在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以湖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产业计划”项目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3):69-73.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旅游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旅游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