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取向的教研组塑型,助力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2016-03-03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镇硕莉

学苑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讨教研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镇硕莉

生态取向的教研组塑型,助力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镇硕莉

生态取向是政治教师发展模式的良性运转模式,是指政治教师不断地与其生长的群体进行信息传递、合作交流、观点研讨,在共同磨合中发展成长的过程。本文结合生态取向理论,关注政治教师发展。选取政治教研组为研究起点,结合自身的教学教研实际,在反思教研组真实现实中,探寻政治教师发展的积极走向,即教研组秉承“生命·实践”理念;营造合作、开放的教师文化;打造有张力的文化产品。

政治教师发展 生态取向 教研组

教师发展不仅是教师自身专业提升的前提,也是当前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对政治教师的发展而言,政治教研组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是教师发展生态系统里的重要部分。以教研组为突破口,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可行选择。在教育改革的当代社会,如何提高教师质量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教研组的提升和再塑,不失为具有操作性的方案。

一、教师发展“生态取向”之内涵

生态取向是教师发展之新模式。纵观学术研究成果,分为:知识——技能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变革取向。各自因不同的理论和实践,成为教师发展研究中的三大流派。实践——反思取向充分体现教师主体,局限在反思的是个人的行为,互动性不足。生态取向强调文化、社群、环境的作用,是对实践——反思取向流派的质疑,也是对其完善和补充。生态取向用生态的视角,看教师发展,追求教师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生态取向的教师发展,注重从文化、制度着手,通过组织本身的更新、积极的文化建设,达到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目的。它更强调群体中的“价值观”“文化”“氛围”对教师的良性激发,让教师在开放系统下更主动地发展。

二、政治教研组现状及对教师发展的阻滞

1.教研组的“花盆效应”。

花盆效应又称局部生境效应。它首先反映在教研组的“个人主义”上,这种“马赛克”文化,表现为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隔离。大部分教研组工作,体现为研究教材、教法和考题。教研组中的个人文化和教师之间的相互隔离,不利于教师成长和提高。教师忙于自己的教学事务和专业发展,教研组成员成为孤独个体,变得缄默和无语。一方面政治教师的“地盘”意识,习惯于“单兵作战”,大多教师以个体的立场建构教学,追求自身的卓越。另一方面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心虚”,骨子里“习惯性防卫”,教师之间的防范意识是组内开展合作的大忌。在隔阂感下,教学资源不愿共享,教研组开展的活动只是“场面热闹”。教师之间缺乏信任感,敷衍了事,泛泛而止,缺乏真心,直接影响相互交流的深度。缄默不利于教师专业的反思、交流、合作,导致教师停滞发展。

2.教研组功能的退化和异化。

“花盆效应”的“物种”单一,忽视了教师个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研组活动形式,多数采取直线体制,即学校负责人——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一个体教师。固定时间、地点、内容的集体备课,或参与竞赛展示,或集中教研培训。教研组活动注重的是任务的完成,缺少针对性的培养。陈旧的模式,难以适应每个教师的发展需求。缺乏特色,导致教研组的研究功能退化。

3.学校管理限制了教研组对教师的引领。

学校强调自上而下的教研管理,把教研组开展常规活动作为管理考核的依据。重集体轻个体、重管理轻建设,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对教研组评估聚焦在教研组静态的成果上,如教研成果的多少(论文撰写数量、教师获奖情况)、教案作业的检查、表格的填写和上交,最后是班级的学生成绩。

三、政治教研组发展的积极走向

教师发展是教师个体文化、群体文化和教育宏观文化的整合过程。因此,教研组建设需要向教研的实践和品位提升,创建有利于教研组发展和教师个体发展的导向机制。通过教师个人,内化为教师集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

1.教研组要秉承“生命·实践”理念。

教研组应该创设的是促进教师主动展现、主动发展的文化。具体而言,创设适合每位教师发展的教研组生态文化。对教研组而言,教师是具体的,要从学校教师的个性入手,提出可供多样选择的发展菜单。以教研组计划为例,教研组计划常常是对要做之事的罗列。转型后的计划则以“成人”为核心,指向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教研组成员的专业成长、发展方向等。功能由“教”转化为“研”,协助老师由“匠”转变为“师”。

2.教研组要营造合作、开放的教师文化。

合作需要成员之间彼此信任,信任才能愉悦、愉悦才能有积极情感的流动。在合作、开放的氛围里,教师由“同事”升为“学习伙伴”,由“学习伙伴”升为“伙伴合作”。教研组建立起由分管领导、专家教师、教研组长和一线教师的教研组建设机制,并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分管领导能亲自参与到政治教研活动中去;教研组长以参与者的身份与教师建立互助关系;专家教师放弃原有的独特的专业地位和权威的话语权,以学习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了解教学实践,并贡献更多智慧;普通教师则利用合作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3.教研组要打造有张力的文化产品。

(1)“前移后续式”活动的教研组。

例如可采用“前移后续式”的教研组活动策略。所谓前移,即充分利用各类研讨课、评优课、展示课的教学研究资源,所有教师合作参与研讨前的分组、教学设计,对明确的内容先行研究,从而让所有教师提前介入研讨活动,在磨合和碰撞中达到完美。所谓后续,即通过研讨课的真实案例,以学科组为单位,结合每位教师的教学实践,就整个研讨活动再次进行后续的研讨与反思,充分用好研讨资源,让每位学科组内教师能有所获。

(2)建设有专业强项活动的教研组。

在保持原有组织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借助各种组织,为各个层面的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的机会。譬如,政治教师合作研讨小组、科研型政治教师团队、校际联盟等。

①政治教师合作研讨小组。

新老优秀教师共同发展,将骨干教师与青年政治教师组合在一起。比如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共同研讨。在课堂,观察教师的真实教学过程,如:课堂管理组织、教学方法、教姿教态、知识点讲解突破、师生沟通和启迪等。与传统的听课、出发点和目的是不同的,不是教学的检查、评价,而是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学,记下所观察到的情景,发现的问题等。通过彼此客观地交流,提出更完善的措施,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②青年政治教师专业发展小组。

针对教龄较短的青年政治教师,我校成立青年教师发展论坛,约定固定的时间,借助不一样的形式,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每次活动前,有发展需要的教师,带着教育教学上的实际问题走进小组。进行小组研讨,针对问题作中心发言,用群体的智慧,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并实施方案,带着体验再次走进小组反馈交流,有效的实践方式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成长搭建了良性生态的平台。

③学科开放型教研组。

政治教师成长与发展,需要借助于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生物课程与心理健康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目标方面和内容方面,有着诸多相互交叉与融合之处。政治教师与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实现共享借鉴、相互补充。合作型和开放型的教研组织,可以有效防止教研组活动的形式化、单一地走过场等问题。学科之间的教研组活动,是对教师发展的重视,更是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并且与西方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理念相吻合。

④校际联盟”教研组。

“校际联盟”以政治教学实践为载体,通过校际公开课、借班上课、同课异构、相互评课等形式,结合政治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相互分享成功经验。定期举行校际教师间的业务锻炼与学术交流,在此平台中教师之间倾诉困惑,表达思想,沟通情感。“引进来,走出去”的合作,给了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是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1]佘正荣.生态智慧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莫雷主.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朱伟.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四种路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4]刘莹.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教育导刊.2012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讨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方法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