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学习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探讨
2016-03-03方蓉
方蓉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大江中学)
体验学习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探讨
方蓉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大江中学)
新课改指出,高中生物教学应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自我认知、促进自我发展,不仅强调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还凸显过程和方法。近年来,涌现出多种教学方法,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满足学生的基本特点,并在培养科学素养、增强能力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体验学习;高中;生物教学
生物作为高中教育教学的基本学科,在常规教学活动中,除要讲授生物学理论外,还应借助实验探究活动培养自主探索与协作能力,通过资料收集、信息数据剖析、观点陈述等来锻炼逻辑分析能力,增强动手动脑能力。笔者结合现有的教学理论,在体验学习模式下,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体验式学习概述
体验式学习主要指代学习者亲身经历观察、剖析和探索的流程,从行为活动和内心情感切身体会教学活动,借助感官体验与亲身经历来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体验式学习凸显学习者从事物表面认知跨越至理论解读,形成专属于自己的看法,通过体验活动巩固知识,升华情感。
亲身经历、直观感受是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特点,其中亲身经历与直观感受是指心灵体验。从这一层面而言,体验式学习有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促进自我发展。体验式教学强调和认可学生的主体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不可撼动的主导者,逐渐转变成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将目光投入到体验式学习引导中,如何借助多媒体促进体验式学习的开展,充分准备,刺激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完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外,在体验学习中,要求教师应明确学生的内心诉求,给予合理帮助。
二、高中生物教学应用体验式学习的策略
(一)构建具体、真切的教学情境,调动学习参与性
1.依托生活实际构建学习情境
整合生物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刺激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丰富生活阅历,增加情感体验,强化知识转换,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同时,生活化教学还可开阔视野,提升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体发展。例如,讲授水和无机盐这节内容时,笔者设计下述问题:食物如果过咸,通常会口渴,这是为什么?运动后为什么建议补充盐水?利用饮料取代饮用水是否可行。再提出上述问题后,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高度集中,相互讨论,进而引出本节内容。
2.依托生物学发展史构建学习情境
依托生物学发展史开展体验学习,能够丰富和加深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全面理解生物概念,掌握生物发展。依托生物学发展史开展思维体验学习,可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艰辛,珍惜和进一步剖析理论成果,激发探索欲望,增强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增强探索能力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组成,且生物学理论建立在实验之上,实验是一种重要的解读生命科学现象、探究理论知识的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实验探究,独立设计实验,除可增强观察能力、锻炼动手能力外,还可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端正的科学态度。学生主动、切身参与实验活动,这是一种基本的体验学习手段。例如,还原糖鉴定这节教学,笔者可带领学生设计下述实验:首先,设定问题情境,糖类作为生物体的基本能源物质,众所周知,糖类摄取情况关乎身体健康,那我们如何借助合理的实验方法来探究、判断食物内部是否存在还原糖;然后,要求学生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依托资料独立设计鉴定方案,规范开展,教师从旁指导,结合实验现象,提出疑问,与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纠正错误想法,得到正确结论。
(三)开展组织合作学习,合理应用多媒体
合作学习可强化感情交流,有利于融洽、友好关系的构建。合作交流还可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不仅可增强参与意识,锻炼交往能力,还可实现优势互补,开阔视野,对知识形成清晰认识。为此,生物教师应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合作学习舞台,实现集体参与,积极互动。另外,多媒体包含大量的文字、视频,可从直观层面来展现理论知识,可冲破时空束缚,填补学生直观感受欠缺的不足,还可提升学习热情。例如,教授血糖调节这节内容时,为让学生自主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以四人为标准进行划分,划分多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成员独立查阅和搜集课内外材料,分工合作,借助色卡模拟和演示人体内部的血糖调节体系,待完成小组任务后,在班级上展示各种成果,提出疑问,通过互动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团队精神。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若想顺利推广、有效运用体验式学习,则要求生物教师为学生构建具体的情景,创造广阔的体验空间。为实施体验学习,在开展之前,教师应巧妙设备、全面思考,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具备较强的感知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引导,进而收获理想的学习成果。
[1]白翠玲.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师主导性教学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5,17(8):164-165.
[2]张微华.体验学习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