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乔伊斯意识流小说表现手法的艺术
——以《尤利西斯》为例
2016-03-03郭福平刘雅倩
○郭福平 刘雅倩
论乔伊斯意识流小说表现手法的艺术
——以《尤利西斯》为例
○郭福平 刘雅倩
意识流文学是现代文学中成就较高的一个文学流派,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当之无愧为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乔伊斯以反传统的叙事方式,直入人物内心,解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揭示现代西方社会中普通人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状态。笔者以《尤利西斯》为例,探究乔伊斯意识流小说表现手法的艺术特色。
乔伊斯 意识流 《尤利西斯》 创作手法
一、引言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西方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其代表作《尤利西斯》奠定了意识流小说在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作为现代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以其独特和超越传统的表现形式,引领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股文艺思潮。《尤利西斯》堪称现代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在小说中,乔伊斯突破传统文学的叙事方式,大量运用“意识流”的创作手法,深刻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其标新立异的表现手法形成一种崭新的叙事风格,将人类写作意识带入了一个新阶段。文章以小说《尤利西斯》为例,重点分析小说家在《尤利西斯》中有关联想、内心独白以及蒙太奇的创作手法,探究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艺术表现技巧;试图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阐释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力求将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实现有机对接,从而为现代文学的意识流创作的合理性找到坚实可靠的支点。
二、“意识流”的概念以及意识流文学的主要特征
(一)“意识流”的概念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它是19世纪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机能主义心理学先驱威廉·詹姆斯创造,指的是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意识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威廉·詹姆斯提出:人的意识活动是以“思想流”和“意识流”的方式进行的。他强调了思维的不间断性,即没有“空白”,且始终在“流动”;同时也强调意识活动的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它是一种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能使感觉中的现在与过去不可分割。在此背景之下,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在詹姆斯“意识流”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时间”概念,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认同詹姆斯关于“非理性”“无意识”的观点,并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意识流文学创作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二)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征
“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将“意识流”概念引入文学界的是英国批评家梅·辛克莱。他在1918年的一篇文章中评论英国作家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的文章中时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的。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其突出成就主要在小说领域,在戏剧、诗歌中也有表现。概括地说,意识流小说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表现对象是描写人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人的潜意识活动。
2.表现形式是打破传统的叙事模式,时空颠倒,淡化情节、故事性。
3.表现手法是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和象征等手段。
首先,在表现对象方面,意识流小说突破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力图反映现实生活,描述真实可信的典型人物形象这一规范,完全回归自我,注重表现人的下意识、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在意识流作家看来,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仅仅反映了外在的现实和表面的真实,而这个外部世界并不真实,真正的真实只存在于人的内心主观世界。从这一文学观念出发,意识流小说以时间、意识作为小说的中心,将飘忽不定、流动不已的心理活动作为基本内容,刻意表现个人的精神生活和隐秘的内心意识活动。[1]意识流作家把创作视点由“外”转向“内”,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不再是一种描写方法,也不再附着于小说情节之上,成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手段,而是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表现对象出现在作品之中。意识活动几乎成为作品的全部内容,而情节则极度淡化,退隐在小说语言的帷幕之后。
其次,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意识流小说打破传统小说那种基于清晰时空逻辑次第的叙事模式与故事架构,刻意淡化情节、故事,改用以建立在人物心理时空理念基础上的心理逻辑去组织、营构故事。同时,为强调意识流动的不确定性,作者干脆取消标点符号,如实呈现小说人物在感观、刺激、记忆和联想等多方作用下出现的那种紊乱的、多层次的立体感受和意识动态,以便读者能始终体验到小说人物所经历的那个时刻——“心理时间”。[2]心理时间的叙述方式有倒时序、循环时序、颠倒时序、闪回时序和预见时序。最典型的例子是《尤利西斯》的最后一章,乔伊斯将女主人公莫莉睡意朦胧的情态,意识自由漂浮、混沌迷糊直至最后完全消失的状态描述得极为生动。整段文字未使用一个标点符号,也没有断句,充分显示了意识流动的不间断性。阅读的时候,感觉整部作品时空错乱颠倒,梦幻与现实难以区分,而这正是意识流派小说家的意图——展示世事的变化莫测、现实的与非现实的、理性与非理性的不可理喻之状态。
第三,采用脱离了具体参照因素的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蒙太奇、象征或暗示等表现手法,也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特点。意识流小说家热衷于“非理性”地表现冲动、欲望、无聊等潜意识之于主体的荒诞感觉,对人物内心情绪的细究超过了对其外部世界的关注。[3]作家对小说的语言、文体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也进行了改造,以适应意识流的特点。总之,意识流小说是通过对人物主观意识活动的展示,突出表现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强烈反差,以文学表现手法艺术地反映社会发展态势,深刻揭示作家对现实社会的发展期望和价值诉求。
三、小说《尤利西斯》表现手法的艺术特点
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将意识流创作手法运用于文学作品中的是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其经典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被视为现代“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然而,将“意识流”创作手法充分运用并达到完美境界的,则是詹姆斯·乔伊斯。
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是乔伊斯的代表作,历时8年完成,1922年首次出版。小说的题目源于希腊神话故事《奥德修斯》。尤利西斯是神话的主人公,即奥德赛。乔伊斯为小说取名《尤利西斯》,表明该书和《奥德赛》一样,同是一部史诗,一部记载现代人探索人生和命运的史诗。《尤利西斯》向广大读者展示了西方现代意识,反映了那一代人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小说的核心人物只有三个,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显示了多层次的、复杂矛盾的性格:某报馆的广告业务承揽人利奥波尔德·布卢姆庸碌、卑微,却不乏忠厚、善良;他的妻子、小有名气的莫莉耽于肉欲,但内心也渴望真情;私立中学历史教师斯蒂芬·代达勒斯精神空虚,却不肯放弃幻想。通过他们,乔伊斯逼真地描绘出西方现代都市中人的真实形象,尽管他们身上早已失去古代英雄的光彩,精神也不再崇高,但仍然固守着人性的精神家园。乔伊斯在小说中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现代人的灵魂全景图。因而被奉为意识流文学的典范之作。
在《尤利西斯》的创作过程中,乔伊斯突破传统小说的时空界限,摆脱传统小说中作者的描写或转叙,借鉴了艺术领域中各种表现手法,巧妙地运用了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和时空跳跃等精彩纷呈的意识流表现手法来描述人物的精神生活和内心活动,将意识流创作手法发挥到了极致。《尤利西斯》代表了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小说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与传统小说背道而驰,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写作技巧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与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内心独白”的创作艺术
作为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的意识流表现技巧可谓高超而别出心裁。他以全新的视角生动揭示了处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而精神生活高极度贫瘠、颓废及至诚信缺失状态下的都市普通人如何在精神上实现自我救赎。
小说《尤利西斯》使用最多的是内心独白。内心独白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法,有助于作者将作品中的人物和他本人的社会角色融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础来展示作者的内心感受。在小说中,乔伊斯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将笔下人物放置于具体的环境与职业之中,从而更加现实系统地为人物宣泄个人情感,追求美好事物提供了难得的想象空间。“《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所涉及内容包罗万象:各种离奇复杂的情感、想象、欲望、猜测、推理、回忆、印象和幻觉互相混杂,形成一条来无影、去无踪、恍惚迷离、稍纵即逝的主观之流。”[4]如:
他将目光聚焦在那双破旧的鞋子上,并炯炯有神地细数拿上破鞋上的皱褶,回想起曾经穿这双鞋子的人物,实在令人可恶!我实在太厌恶这双令人生厌的鞋子了。[5]
在这段内心独白中,乔伊斯通过人物的角色转换,将作品中的第一人称转换成了第三人称,并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手法,将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看似来无影、去无踪的意识流,在《尤利西斯》中对主人公曲折离奇的情感描述,给人一种充满欲望、想象和幻觉的复杂感受。内心独白手法的艺术在于,它直接表现人物的内在心理感受。这是因为,独白的流动性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直接感和即视感,有助于作者在不介入故事情节的情况下充分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也让读者更为真实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意识流小说家认为,与其从外部去了解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如给主人公以表达内心世界的机会,让他自己陈述自己。这种不加限制任由自身作主的内在意识流动,就是展现人物灵魂的最好方式。
(二)“自由联想”的创作艺术
“自由联想”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它是指人的意识流表现不出任何规律和次序,且一般只能在一个问题/一种事物上作短暂逗留,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五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一连串的印象和感触。自由联想是现代意识流小说中最常用的创作手法。它表现的是主人公因触景生情而产生的理性或非理性的稍纵即逝的内心活动。自由联想没有十分明确的方向,在范围上也不作具体的划分和界定。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的自由联想表现技巧在布卢姆身上运用得极为成功。“作为一个犹太人,他时刻具有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异化感。与爱尔兰白领中产阶级为伍使他自惭形秽;想到妻子莫莉水性杨花,与多人勾搭成奸使他觉得无地自容。父亲的自杀,儿子幼年早夭,这都使他感到愁闷与悲哀。他那极其敏感、郁郁寡欢而又胆小怕事的性格以及内心深处严重的失落感,不仅笼罩着他的整个意识领域,而且也随时支配着他的自由联想。”[6]
小说中有这样的场景,布卢姆一边吃早餐一边看女儿米莉来信时就开始了漫无边际的自由联想:
昨天正好十五岁,巧!正好是15日,这是她离家后的首个生日。十分清晰地记得他出生的那个年月,对!正好是夏天,他亟不可待地跑到街上,并十分慌张地敲响桑顿老太太的门铃,并以抑扬顿挫的声音将其从睡梦中叫醒。实际上,她清晰地记得这个可怜的小鲁迪根本活不了多长时间!也许,活到今天就是一个大小伙子了。[7]
对于读者来讲,这段天马行空的联想,实在不可思议,甚至毫无章法可言。但是,只要我们走进布卢姆的内心深处,便会深刻地体会到主人公那颗颤栗的内心:作为人父的他一想到自己提前夭折的儿子,其内心伤痛的阴影无论如何也无法抹去。因此,在自己女儿与自己一起过生日的时候联想到自己的儿子既在情理之中却又在人们的意料之外。由此可见,在乔伊斯的意识流表现技巧上,自由联想的创作手法绝非天马行空,而是具有自己内在的逻辑,是作者灵魂深处的真实写照。
但是,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将意识流技巧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的应是小说的最后一个章节。在这一章的最后,为了真实地表现莫莉凌晨两点三刻的心理活动,乔伊斯不惜用了长达40多页的篇幅来记载她在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状态下的内心独白。全段不分段落,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如实地记述了她那犹如潮水般的绵延流淌的意识流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时空不间断的奔腾流动:
几点过一刻啦可真不是个时候我猜想在中国人们这会儿正在起来梳辫子哪好开始当天的生活喏修女们快要敲晨祷钟啦没有人会进去吵她们除非有个把修士去做夜课啦要么就是隔壁人家的闹钟就像鸡叫似的咔嗒咔嗒地响都快把自个儿的脑子震出来啦看看能不能打个盹儿一二三四五他们设计的这些算是啥花儿啊就像星星一样隆巴德街的墙纸可好看多啦他给我的那条围裙上的花样儿就有点像不过我只用过两回。[8]
这是一段被批评家称为具有双重作用的“内心独白”,即通过“内心独白”达到“自由联想”。在意识流小说中,“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是分不开的。心理学上,“内心独白”是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地表达出来。而“自由联想”则是独立于语言的心理语言活动。与“内心独白”相比,“自由联想”带有更大的主观随意性、跳跃性。这段的意思是:莫莉看时间还不到起床的时候,于是就开始浮想联翩。她先是联想到习惯于早起的梳着发辫的中国人;进而又联想都教堂早晨祈祷的钟声和隔壁家那个使她心烦的闹钟;这时她又试着数“一二三四五”看是否能睡得着,从“一二三四五”又想到了星星一样的花朵;继而又联想到她在隆巴德旧家墙纸的花朵图案和丈夫送她的围裙上的花朵有些相像……这些互不相干的联想,却是用“早”这个感念衔接与贯穿起来的。为了表达女主人公混沌、飘忽的思绪,乔伊斯运用省略、残断的句子来表现莫莉游离不定的意识:或句子成分不全,或前言不搭后语。作者刻意追求小说语言的不连贯性,其目的在于表现人物意识活动的跳跃性和流动性。真实地表现了莫莉慵懒散漫的情绪。在这里乔伊斯摒弃了以叙事、描写、评价为主的传统文学表现手法,通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来探究人的心理意识,达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目的。
(三)“蒙太奇手法”的创作艺术
“蒙太奇手法”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重要特征。“蒙太奇”一词源于电影术语,用一系列镜头展现电影人物思绪或事件多重“叠加”的表现手法,如“多视角”“慢镜头”“特写”“闪回”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借用这种手法。在作品中运用蒙太奇意识流手法,其结果是:虽然故事情节不连贯,但读者的关注和兴趣并没有因此受到丝毫的影响,相反,由于各种场景的连续切换,能够诱发读者对故事一探到底的兴趣和欲望。小说《尤利西斯》之所以能成为意识流作品的典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摆脱了钟表时间和物理空间对文本的束缚,成功地组建了新的时空秩序。以“心理时间”将人物安排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让其意识跨越时间的限制。即“现在”的时间不断幻化成遥远的“过去”,“过去”的时间又时时叠化为正在进行的“现在”甚至“将来”。不同的时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同时,乔伊斯运用空间蒙太奇在文学创作中把时间的过去和现在压缩在一个平面上,把空间的远近拼凑在一起,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有条不紊的叙述结构,使故事情节不分先后同时并列在一起。利用不同角度和不同节奏的镜头多层次地折射出人物奔腾不息的意识流程,展示了都柏林乃至整个西方现代社会人们内心难以名状的焦虑、苦闷、孤独与绝望:
斯蒂芬心情沉重地挽起自己的胳膊,并将其胳膊放置在身边的粗糙的岩石上;与此同时,他还双手拖着其前额,目光很呆滞地盯着自己那件十分陈旧的黑大衣,尤其是已经十分破损的袖口”;“痛苦,一种发自内心的痛苦,对斯蒂芬的内心形成了巨大的折磨,欲罢不能却又无法解脱。[9]
在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前两句都是乔伊斯的叙述和描写,而最后一句则是斯蒂芬的主观意识流。在这一瞬间的意识当中,斯蒂芬过去的景象与现实的世界进行了“叠加”。这种艺术手法使得主人公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自在地往返于昨天、今天和明天之间,进而展现出小说主人公瞬间意识的立体感与多层次。在小说第十章“流浪岩”中,乔伊斯的蒙太奇艺术手法的运用可谓独辟蹊径。小说中他十分娴熟地将21个镜头进行交错、剪辑组合,从而使形色各异的都柏林人在同一时间(下午3点)的活动场面和盘托出,展现出一幅清明上河图般的图景与画面。米兰·昆德拉将此称为“更难以捕捉到的东西:此时此刻”。这种使瞬间成为永恒和经典,构成了现代意识流小说“空间化”的显著特质。乔伊斯在小说《尤利西斯》中对蒙太奇手法的高超运用不仅是他在意识流创作上成功试验的具体体现,也是乔伊斯对现代文学的卓越贡献。
四、结语
乔伊斯当之无愧为杰出的意识流小说大师。他的经典之作《尤利西斯》使得意识流成为了更新的文学形式,并广泛运用于20世纪乃至现今的文学创作中。乔伊斯的创作不仅对世界小说创作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也为新的文学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通过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等意识流手法,真实展示了他笔下人物的意识活动和内心世界。作品以其丰富的内涵、巧妙的结构、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被誉为“百科全书”,赢得了现代主义文学殿堂的至高荣誉。
注释:
[1][2][3][6]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柳鸣九:《意识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5][7][8][9]萧乾、文洁若译,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1]李维屏.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和小说艺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陈恕.尤利西斯导读[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4.
[3]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4]王喆.从《尤利西斯》看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8):101-105.
[5]王佐良,周珏良.英国20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54.
[6]刘燕.作为现代神话的《尤利西斯》[J].外国文学研究,1998,(1).
[7]Bolt,Sydney. A Perfect to Joyce[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5.
[8]Attridge,Derek,Ed. James Joy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郭福平 福建福州 福建教育学院中文系 350001;刘雅倩 福建福州 福建教育学院外语系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