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016-03-03田冬梅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女同学圆柱应用题

田冬梅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泸溪思源实验学校 湖南湘西 416000)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田冬梅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泸溪思源实验学校 湖南湘西 41600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新课程的目标进行了阐述,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也就是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生除了要在数学课中学会我们通常说的计算以外,还要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 应用题 生活情景 多媒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新课程的目标进行了阐述,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也就是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生除了要在数学课中学会我们通常说的计算以外,还要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为人师者,教学的目的终不是为了教会学生解决某一道难题,而是要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分析、懂得思辩,获得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花费了很大的力气,结果却不尽人意,某些时候甚至可以说收效甚微。[1]

为此,我特地就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的应用题,进行过认真地分析。总结起来错误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做的,这部分学生我每年都会碰到,也就一两人而已,属于智障儿童,可以另当别论;第二种是两步三步的应用题只做对了一步,有乱做一气误打误撞碰对的,也有认真思考后,被复杂的数量关系给弄迷糊的;第三种是明明知道怎么计算,却在作业或考试中因为没有认真审题而选错方法的。鉴于以上认识,我总结了历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要帮助学生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博士曾经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如果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在解决应用题的时候就肯去动脑筋了。为此我在讲应用题的时候,都是根据需要选择教材中的例子,甚至有时候放弃教材中例子,而是由浅入深,从班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慢慢引导学生学习新知。[2]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例3多多少,少多少的百分数应用题时,觉得例题中的计划造林与实际造林这些词汇与学生的生活较远,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不能让学生认真审题,便对例题进行了改编。首先出示:“六年级有25名女同学,15名男同学,女同学比男同学多了多少人?”当然,这道题目一出来,全班笑倒了一大片,说,老师你怎么把一年级的题目拿来给我们做啊。我便在此基础上就势引导说,那如果我把问题换成“女同学多了百分之几?”你们还会做吗?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然后我又给他们分析“女同学多了百分之几?”其实还是“女同学与男同学在相比较”,同时把男同学三个字圈了起来,再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比的知识”,明确与什么相比较就是要除以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之后,我再出示例3时,全班学生基本都能迅速而准确的列出算式了。

有时候,为学生创设适合数学的生活情景,并结合应用题进行教学,更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惧怕应用题的心里。

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学生做应用题时容易出现错误,最典型的原因就是读不懂题意,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缺乏理解能力。这时候,教师可以把数学中的术语简单成平常的口语,帮忙学生弄清题意。要知道,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把数学知识简单化,其实就是为了借助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事实上,城市孩子与乡村孩子,年龄大的孩子与年龄小的孩子,男生女生等都存在个体上的差异,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也不尽相同,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生活情景都带进课堂,这时就需要语言文字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实际问题。可能有人会说,语文才是注重说的教学,数学计算才是重点,焉知解决问题时,方法都弄错了算得再精确又有何用?

例如基础训练上有这样一道题:妈妈把一壶油倒入另一个壶,倒掉的部分是未倒的1/4,如果再倒7千克,这样倒过去的油就是未倒的3/5,问这壶油一共有多少千克?

此题目一出来,很多学生都懵了。因为不能按常理马上找到单位“1”,所以在学生的眼里,这道题目非常棘手。为此,我便引导学生对此题进行了简化。第一次“倒掉的部分是未倒的,1/4”那也就是把整壶油看成了5份,其中倒掉的是1份,未倒的是4份,因此倒掉的占总的1/5,未倒的占4/5。同理第二次“倒过去的油就是未倒的3/5”, 倒掉的占总的3/8,未倒的占5/8。分数之所以出现变化,全是因为第二次又倒了7千克的油。换句话说,也就是7千克相当于这壶油的(3/8—1/5)。题目分析到这里的时候,全班基本上都能准确列出算式7÷(3/8—1/5)并算出答案是40千克了。

三、利用多媒体和各种教具学具,帮助学生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踪迹,所以我们说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也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依照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联系实际加以简化、模仿,更能使学生学地真切、趣味、扎实。

例如:教学人教版数学十二册“圆锥的体积”时,让学生自制一个圆锥并再做一个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后倒入空圆柱,看看这样要倒几次才可以装满圆柱。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很清楚的明白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再解决圆锥形沙堆的问题时,学生就能很自觉的按照求1/3个圆柱的方法计算出体积,再乘以每立方米沙堆的约重,计算出沙堆的重量了。[3]

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利用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数学问题,就能帮助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应用题了。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随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体会学习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1]《基础教育教学基本功:小学数学卷》张国红 等编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0397544

[2]《给教师的建议(全一册)》 [苏]霍姆林斯基 著;杜殿坤 编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4118097

[3]《数学家讲解小学数学》 [美] 伍鸿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1266168

猜你喜欢

女同学圆柱应用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你好,我是你老公的女同学
不说同学的坏话
不说同学的坏话
积极发言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