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与写作:教师专业成长之道

2016-03-03胡莹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教学研究

●胡莹



教研与写作:教师专业成长之道

●胡莹

摘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已经出台,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撰写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修炼。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般教研意识较缺乏,教研目的不明确,应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加强学科教学中的思考着手,明确教师教研写作的本源,并积极搭建平台,增加教师写作的外部动力,以提升特教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学思考;教学研究;教研写作

很长一段时间里,一说到教科研,大家马上想到的就是写论文。其实不然,一切借助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都是教科研。如教育案例、教育叙事、评课交流、教育课件、反思记录、课题研究等,都属于教科研。[1]教科研与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特教学校中教科研的问题

在许多特殊教育学校有着这样一些教师,他们的论文经常见诸报刊,但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效率低下。而有些教师教的学生表现优秀、成绩突出,却从来没有一篇文章发表。似乎“研者不能教”“教者不善研”。为什么存在这种现象呢?

(一)教研意识缺乏

笔者曾与多位教学效果好但没有“研究成果”的教师交流,他们对学情的分析、内容的处理、方法的使用等都能娓娓道来,教育机智颇多。而对于为什么这样处理最好,却说不上来。特别是问起为什么不进行梳理、总结、研讨并撰写论文时,他们大多认为“研”不是特教教师的本职工作,或者不知道如何去“研”,有想法写不出来,抑或认为“研”见效慢,对提高教学效果作用不大,等等。可见,问题的症结在于他们缺乏“研”的意识与基本能力。这些“实干型”的教师只埋头教学,不总结提升,一辈子也就是个“教书匠”,却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学成绩提升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二)教研目的不明

审视周围,不乏这样一些教师,他们“研究成果”丰硕而教学成绩平平,他们的“研究成果”主要是“论文”和课题证书。其论文往往又脱离教学实际,缺少对教学经验的提升,缺少对教学问题的反思,更缺乏对问题解决策略的寻求,不能从理论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难以提出有推广价值的原创性成果。这种“研”大多不源于“教”,“研”的目的不明确,为“研”而“研”,为评比、晋升而“研”。这类教师的教研是纸上谈兵,没有验证实验,教学效果当然也不会好,他们充其量就是“荣誉中的好老师”。

真正的教研不是教师个人的闭门造车,更不等同于写论文。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日志、评课交流、教育课件、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研的隐性工作。“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二者相辅相成,循环提升,这才是真正的教研。[2]

笔者认为:思与行乃教师教研写作之源。

二、课堂教学是教研写作的本源

从内容选择上来说,写文章讲的是“水到渠成”,平时教学中学习的多了,思考的多了,行动的多了,只要提笔,自然而然就会一挥而就。

(一)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管理、学科教学、班级文化等各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多方面思考,把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加以总结便成了文章。如《晨会的德育功能与实施原则》写的是我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时的一些做法;《聋生家庭教育途径的探究》是在发现大多数聋生缺少家庭教育问题后的一些思考;《深化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写的是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浅谈培智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师的作用》是我对学校培智课堂中辅助教师作用的反思与教学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教育模式的构建》综合了我校培智教育这几年教育方式方法,总结出的铜陵特校培智教育的教学模式。

(二)来自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每位教师都应致力于学科教学,即便是培智教育的学科整合也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教材与教法运用等方面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足。对课堂教学的不足进行思索,便是写作的主题来源。《聋生数感的现状分析与培养》这篇文章,成因是学生数学学习不能学以致用,没有数感,500克的蔬菜掂量不出来,教室或家里房间的面积估算不出来,我在教学中想了一些办法,写成了文章;《分析聋生应用题错因及矫正》也是针对聋孩子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进行的原因分析及矫正培养;《聋校数学教材的选用思考》是对全国聋教育数学教材不能统一,各校选择教材差距大,以至于对高中教育都影响甚大的问题,我校做的尝试,得出的结论,我把它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三)来源于课题研究中的提炼

学校教师一般都会做一点自己的研究课题,那么在课题研究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教研成果,这些教研成果一般都以论文形式呈现。《单元主题背景下的校本教材编写》《主题教学背景下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设计原则》就是我校在省级课题研究中产生的思考、研究和实践。

三、搭建平台,增加教师积极写作的外部动力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教研写作的积极性,我校采用了很多方法,既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又促进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提出教科研的任务要求

学校在教师教学常规中提出了“四优一评”(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一节优质课、一个优秀的教学课件、一篇优秀教学论文、一篇有见地的教学评价)的工作要求,规定教师每学期要写一篇优秀教学论文。现在我校教师每节课都会认真准备,进行预设,反思生成,有了好的想法马上自觉地去写成文章,形成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参与各种特教论文评选活动

特殊教育系统有多种教学科研论文的评选比赛活动,包括可以参与普通教育系统的类似活动,以提高教师科研写作的积极性和能力。如教育系统的各项学术论文比赛、省特殊教育研究会的论文比赛、《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的论文评选等。我校抓住各种机会,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促使教师多写文章多参赛,为自我成长积淀教学成果。

(三)鼓励教师发表教研论文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杂志不多,有《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还有部分省市的内部交流杂志,如《上海特教》《西部特教》《特殊教育》《湖北特教》《特殊教育研究》等。我校鼓励教师在各种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论文,以获得科研写作的成功体验和写作快乐,使之成为教师写作的外部动力。

有了激励措施和自我价值体现的平台,我校教师写作热情越来越高涨。平时教学中思考的多了,行动的多了,撰写的文章自然就多了,成果也越来越丰硕。每次现代特殊教育论文评选,我校青年教师都是人人参加。近3年教师文章获奖70多人次,发表50余篇。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已经出台,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撰写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修炼。特教教师当从专业能力提升入手,立足于课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竭尽全力为特殊孩子的有效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志川.什么是教科研[EB/OL].http://blog.sina. com.cn/s/blog_56czbff801016fgr.html,2012-05-23.

[2]吴登岳.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J].上海教育科研,2010,(7).

中图分类号:G760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特殊教育学校,244000)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