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好不如问得巧
——以《紫藤萝瀑布》为例浅谈课堂“追问”设计
2016-03-03韩霞
韩霞
(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文昌初中)
说得好不如问得巧
——以《紫藤萝瀑布》为例浅谈课堂“追问”设计
韩霞
(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文昌初中)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尤其是那些看似无意实则精心设计的追问,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下面以《紫藤萝瀑布》为例浅谈课堂“追问”设计。
一、情境设置,整体感知
师问:课文围绕什么来叙述?全文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
生答:课文围绕紫藤萝花来写,可以分为赏花、忆花、悟花三个部分。
师追问:你能分别给这三个部分拟写三个充满抒情色彩的小标题吗?
此环节教师的追问,让学生更加关注文章的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的梳理,师生共同合作明确审题,标出关键点,最后得出结论。
二、描绘画面,品析语言
活动一:赏花品美,一幅醉人的图画
师问:画出描写紫藤萝花景色的词语或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
生答:“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因为它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紫藤花的可爱和活泼,表达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
师追问:请问句中的“挑逗”可以换成“挑衅”吗?
生答:挑衅有恶意的意味,带有贬义色彩;而挑逗有逗弄、玩闹的意思,这里是贬义褒用,表现出阳光与紫藤萝相互逗弄的可爱情态。
师追问:句中“互相”可以去掉吗?
生答:互相是双方的,表现紫藤萝花像孩子一样捉迷藏的可爱。
师追问:挑逗表面上写的是阳光,实际上还写了什么?要有什么才能和阳光互相挑逗?
生领悟,立即大声回答:春风。
师追问:文中还有几处表面写花实则描写春风?
生答:“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它们在笑。”“彼此推着挤着。”……
师追问:作者说淡紫色的花,“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香气怎么会带有颜色?
生思考回答:香气是嗅觉描写,浅紫色是视觉描写,将人体的感官打通,使语言具有灵动的美感,这种写法叫做通感。
生答:照应前文第二小节的“深深浅浅的紫”,与下文“梦幻”相映衬,表现出紫藤花的美好和温馨。
师追问:我们曾经在哪篇文章也学过这样的写法?
生答:《济南的冬天》里“响亮的天气”也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师追问:哪位同学能自己举个例子?
生举手答:金色的秋风吹拂郊野的麦田。
活动中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学习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并回顾以往学过的课文,知识运用和迁移的方法不经意间慢慢得以渗透,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活动二:忆花感念,一曲生命的赞歌
师问:作者是如何回忆十多年前家门口的紫藤萝?
生答:作者回忆十年前的紫藤花很不幸,很稀落。
师追问:不幸?紫藤萝遇到了怎样的不幸?
生答:稀落、伶仃、拆除。
师追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稀落、伶仃的紫藤萝?
生答:插叙,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曲折。
生答:与眼前繁盛的紫藤萝形成对比,突出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
活动三:思花悟理,一席真情的诉说
师问:如果紫藤萝花会说话,它会和作者说什么?
生回答:花儿如果会说话,会告诉作者人死不能复生,要振作起来,走出悲痛。
师追问:作者在那么美好的景色之下为何要加快脚步呢?
生思考回答:作者认为花和人一样,都在十年前遭遇不幸,而现在作者从花身上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对未来充满信心。
生继续回答:结尾“加快脚步”与开头“停下脚步”,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师追问:那你能否谈谈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在前面两项活动的基础上,此项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对文章中心主题的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
师追问:本文的结尾让我们想到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的结尾:我要好好儿活。两篇文章的结尾能否互换吗?
此环节的设计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启发下,回顾学过的课文并寻找两篇课文之间的异同,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去感受作者情感的异同。
三、课堂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问题,让学生既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又有其尚未了解而急于知道的内容,教师的追问更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问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也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课堂问题设计要注意知识的前后勾连,要使学生形成对前后知识的回顾和联想,做到温故而知新。要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曾经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关联,形成对知识的滚动复习,进行巩固。如果现在讲的知识涉及以后的知识,那么教师应该以有效的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给予提示,学生就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考方向。正所谓:教师讲得好,不如教师问得巧。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