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在转差中的倒置应用
2016-03-03张军
张军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临清民族实验中学南校区)
“马太效应”在转差中的倒置应用
张军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临清民族实验中学南校区)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学困生本来就学习有“困”,再把他们安排到视觉、听觉都不利的位置,他们想“上进”而不能,所以“学困生”这一“光荣而又神圣”的称号非他们莫属了。
马太效应;倒置;应用
一、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也解释为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想想我们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在安排学生座位方面的想法是不是也是它的产物?在很多中小学,班内最好的位置坐着的是学优生,其次是中间生,最差的位置上蹲着的都是我们的学困生。教师在给学生安排座位时要倒置“马太效应”,进行应用。
二、变通及应用
在排列座位方面,我对“马太效应”进行了倒置和应用。
“秧苗式”的排位方法:
在很多中小学中,班级一般是大班额,一个班大约有50人,而教室的空间有限,所以在安排座位时,我采用了“秧苗式”的排位方案,师生双向交流相对较易,学生在邻座之间进行合作交互,学习方便。我变通了“马太效应”,对于学困生这个群体,更要偏爱他们。学困生挑位的时间是最长的。因为有很多学困生不敢挑好的位置,认为那不应该属于自己,我想说:“孩子们,今天就是你学生生涯的飞跃。只要你心中有梦想,抛开你曾经的自卑,尽你所想,尽你所愿地、大胆地选吧!”
三角形“作用区域带(action zone)”告诉我们,坐在教室前面的或中间的学生较常与教师有互动关系,当学生不在这个区域地带,行为问题也随之增加。有效利用三角形“作用区域带”也是变通“马太效应”的一种方式。在我排位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难题,有的学困生个子很高,排在前面,难免会挡住后面学生的视线。我不得已把该生向后排列一些,但是我会把他放在师生交流的三角形“作用区域带”。
教师能把“马太效应”倒置,把这种“偏爱”给了学困生,不仅使这些孩子感动,更赢得了全班学生的心!我们教师把他们的“芳心”俘虏了,还怕他们学不好英语吗?要想取得最高统治权、获得整个天下是有办法的,那就是获得民众就可以得到天下了。我得到的启示就是“得生心者,方为师杰”,小小座位可得“生心”,我们何乐而不为?
注:此课题为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