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016-03-03李金梅
李金梅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六中学)
在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李金梅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六中学)
传统学习方式以被动性、接受性为主要特征,学生的主体性丧失,从而使学习异化为一种外在于学生的控制力量,并将导致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历史课应成为对话和交流的平台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热爱和信任,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本保证。教师需要以一种民主、宽容的心态善待学生。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只能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知识、能力、经验、阅历上的优势,充当一个有独立人格、善良思考的思想者,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不掩饰自己对一些历史问题的认识,当然,这必须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在历史课堂上,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力求使历史课堂成为问题迭出的“问题场”,然后通过师生对话和交流,使问题自然而然地解决。在日常的历史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观点,激发其不断进行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当学生置身历史课堂,与历史人物对话,与历史遗迹比邻,可以自由表达、自由思维,学生的潜能就一定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我在七年级历史第十课“秦王扫六合”这一课的教学中,就是采用对话形式进行的。开始我就问学生:“通过电影、电视或课外阅读,同学们一定知道秦始皇吧,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结果,学生各抒己见,大多赞同秦始皇是一个暴君。对于学生的回答,我没有妄加评论,而是语锋一转:“历史上的秦始皇与你们心目中的秦始皇完全一致吗?”然后通过学生自学、对话、讨论,得出: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个历史人物,是对于我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于是学生对秦始皇的认识全面了,得出了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与历史上的人物并不一致的结论。通过对话和交流,我们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轻松完成了。
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如果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那么教学过程就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过程,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富于创造性的参与过程。这充分利用了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的历史教学太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过重。今年在七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我就改变了这种教学模式,代之以启发学生质疑、讨论、对话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我组织了三次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第一次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陶器,并集中进行了评比。第二次是让学生自己编历史故事,让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放飞自己的思想,编出的故事还真像模像样呢!第三次是让他们每人出一份历史期中试卷,开始时我还怀疑学生的能力,害怕他们出不好。但是,试卷收上来的时候,让我吃了一惊,试卷的质量很好,使我对学生的能力刮目相看,平时我真是低估了我的学生。通过这三次活动,我和学生都受益匪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提高,要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教是为了学,教的目的在于学生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学生认知的转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上,我们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
三、历史教学中遵循的原则
为了有效地在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在教学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在教学中力求教学活动丰富多彩、设计新颖独特,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乐学的学习氛围。
(二)全员性原则。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历史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三)及时评估原则。评估的形式和手段多样化,评估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
以上是我在历史教学中促成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点滴尝试。当然,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为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要促成学生学习的转变,还需要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