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实验教学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2016-03-0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张珏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张珏
让实验教学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张珏
数学实验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实验教学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加强,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获得更快地成长。
小学数学 实验教学 高效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实验的机会,凡是可以放手给学生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再插手,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定位,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才能让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实现理性飞跃,从而使实验真正走进数学课堂,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一、数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实验教学较之于传统讲授式教学,形式新颖、操作性强,能够极大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实验猜想,并乐于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出能够用实验教学的课时,从而为学生营造出实验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到别样的数学课堂。实验氛围的创设来源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放手给学生设计实验的流程和步骤,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来。同时数学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是崭新的体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与传统教学的不同,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期待,也能实现实验的目的。
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用学生都非常熟悉的七巧板作为实验器材设计教学。在教学时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该怎么去做?首先可以让学生先认识每一块是什么图形,并对每一块给出编号,然后让学生摸一摸,感知各种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接下来进行一组比赛,由各组派出一名代表摸一摸袋子中图形,说出自己摸到的是第几号,并且每一组内也可以进行比赛,这样就使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图形,还能够构建起空间观念。最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拼一拼等方式将两块或两块以上的七巧板拼成一个大的图形,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数学实验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学习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还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经历实验的整个过程,从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实验不同于科学实验,它没有危险性和程序的固定性,学生可以发挥出自己独特的想象力来设计实验的步骤,以探求出实验的结果。并且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可以积累起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不是教师“教”的结果,而是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活动中,在经历和感悟中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数学实验是最好的积累数学经验的方式之一。
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搜集生活中可能性大小的实例,然后通过实验来感知可能性。在可能性相同的实验中,有的组展示的是抛硬币实验,通过小组内抛硬币并记录可以发现,当次数越多时,正面或反面出现的次数越接近,这也就说明抛硬币出现正反面的可能性相同;有的组用转盘的方式展示了可能性,将转盘平均分为四份,分别写上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这样转到每一等次奖励的可能相同,而在超市等场所的摇奖游戏都是不公平的,由此也让学生感受到可能性就在我们身边,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加机敏。
三、数学实验实现了感性基础上的理性飞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好多学生来说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学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而进行的教学转变。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认知的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这也就要求在教学时,教师要调动起学生多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热情,通过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来形成初步感知,建立起知识的表象,再通过抽象为数学知识来把握数学的本质,形成数学概念,这也就实现了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学生思维不断得到发展的必需过程。在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在建立了表象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抽象出知识的本质,形成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了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教师可以投影展示建筑、交通标志、字母等中存在的轴对称,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轴对称的表象。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剪纸,将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来等丰富的学生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轴对称表象的认识,这样学生就会在感性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总之,数学实验是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瓶颈,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教学,可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并在经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实验教学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加强,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