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课堂中关于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

2016-03-0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中学李琳

学苑教育 2016年22期
关键词:参与度师生关系教师应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中学 李琳

生物课堂中关于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中学 李琳

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是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作者通过观察课堂、反思教学中存在问题,结合生物学科内容给出提高生物课堂学生参与度的一些见解。

课堂参与度 学情分析 情境教学 分层教学

课堂参与度是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情况的总称,主要指学生通过眼、口、手、脑等外显行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出,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其中之一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鉴于此,教师需掌握一些方法技巧来更好地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

一、从师生互动角度分析

1.学生情绪需掌握,师生关系需创新。

心理学研究认为,作为一种学习活动,解决问题与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受认知因素影响,而且也受情感因素的影响。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打折扣。教师应做到创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创新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代言人,几乎掌控了本学科知识的话语权。学生在师生不平等关系的影响下变得唯唯诺诺、不敢辩驳。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教师跟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活动也应该基于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允许课堂存在不同的声音。对于错误观点,不要急于否定、急于更正,较好的方法是作为案例与学生分享,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引发深层思考。

2.小组分工需明晰,活动反馈需恰当。

在践行“学讲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能存在这样的疑虑,就是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如何才能最大化地使学生参与进来,这种参与不仅涉及广度,即参与活动的学生数量,同时应兼顾深度,即学生参与的程度。

我认为,要想使活动广泛且深入,首先应注意分层参与。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应该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导学案的设计难度应该是基于中等学生的接受程度,学困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困惑,教师在组内可以为学困生配备“辅导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辅导员”与学困生互帮互助、及时解除困惑,使活动顺利进行。而对于接受程度较好的学生而言,活动往往不能满足其需求,教师可拓展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为这一部分学生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活动。

其次,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适时的反馈评价。教师应该多使用激励性语言,但应秉承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的原则,避免学生被表扬绑架。教师应善于使用发展性语言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应多使用商榷性语言,用点拨启发商讨的口吻,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活动氛围。教师可采用一些奖励方法进行阶段鼓励。

在张春艳的《中职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参与度提高策略研究与实践》一文中,作者曾尝试使用课堂积分奖励券的方法来鼓励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高的中职生的英语学习,在课堂中取得一定的活动效果获得积分奖励券,积分奖励券积累一定程度可兑换不同的物品或精神奖励,当然,这种奖品应该是学生期许的又在合理范围内的。

二、从教材处理角度分析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动机。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事实证明,教师有效地使用情境教学可以快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注意的指向性更明确、集中性强度更深。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根据教情、学情,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微课等手段为载体,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进行有效选择。

(2)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需注意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的认知是否相符。教师应在巧妙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既能降低学习的门槛,使学生乐于参与;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学生持久互动。

2.分层教学,满足学生课堂活动的不同需求。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所谓“降格处理”,是把新知识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但奠定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是不容动摇的,只有学生广泛深入的参与,课堂效果才有可能提升,推动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才会最终实现。

[1]沈卫国等.少教多学的路径探索: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2011-001

[2]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罗杰斯.学习的自由[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7

[5]庄赟.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快乐阅读.2013-23

猜你喜欢

参与度师生关系教师应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