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喀斯特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2016-03-03王仕静刘建军
王仕静 刘建军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黔西南州喀斯特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王仕静 刘建军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黔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而普遍,但喀斯特景点知名度不高,旅游资源开发深度、内涵和类型挖掘不够,景区整体旅游效益低下。对黔西南喀斯特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亮点开发、加大宣传、强化特色、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等对策,对黔西南州喀斯特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黔西南州;喀斯特;旅游
黔西南州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很高的美学、科研和经济等价值,也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
一、黔西南州喀斯特旅游资源概况
1.黔西南州概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国土总面积16804平方千米,截至2014年底,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全州总人口339.81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布依、苗、侗、彝、仡佬、瑶、黎等3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42.47%,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州。2014年全州生产总值达到670.9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6.9:35.8: 47.3,第三产业中旅游总收入112.01亿元[1],其中很大一部分旅游收入来自喀斯特旅游。
2.黔西南州喀斯特景点概况
黔西南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全州岩溶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仅兴义市近3000平方公里的国土,峰林峰丛就占2000平方公里,25000多座山峰拔地而起。石漠化总面积有5029平方公里,潜在石漠化面积达2114平方公里,是贵州省石漠化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等级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地区[2]。黔西南州旅游资源禀赋良好,旅游资源门类齐全、组合良好,主要有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万峰湖、双乳峰、泥凼石林等著名旅游景点。
(1)马岭河峡谷。国家4A级景区,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马岭河峡谷以地缝嶂谷、群瀑横飞、碳酸钙壁挂形成景观特色。马岭河峡谷谷长74.8公里,谷宽50-150米,谷深120-280米,谷底低于地面200米。由于“千泉归壑溪水溯蚀”的作用,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峡谷奇观。
(2)万峰林。距离兴义市约4.5公里,总面积达2000平方千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峰林由兴义市东南部成千上万座奇峰组成,分为东、西峰林,东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丛为特征,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观,被不少专家和游人誉为“天下奇观”。
(3)万峰湖。万峰湖是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天生桥高坝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整个水域湖深面广,湖内上千座山峰构成上千个全岛或半岛,总面积176平方公里、储水量102亿立方米,相当于2个云南大理洱海,76个杭州西湖,仅次于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位居全国五大淡水湖之列[3]。
二、黔西南州喀斯特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旅游大众化的趋势下,近年来黔西南喀斯特旅游迅猛发展,但多数景区发展现状与其潜力还有很大差距,影响了喀斯特旅游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内涵和特色
黔西南州喀斯特旅游缺乏良好的形象定位,未突出其鲜明特色及相关优势。虽然有一定知名度,但缺乏像安顺龙宫那样国内知名的旅游景点,旅游开发没有形成鲜明特色,旅游区形象不鲜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仍需依托开发有品位、有特色的景点扩大知名度,丰富旅游内涵,拉长旅游产业链条,真正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系列化服务。
2.景区知名度不高
黔西南州位于滇、黔、桂两省交接之地,与滇桂两省相比,有着发育特征相似的喀斯特景观,且都属于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在周边300-50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一批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对本地旅游市场产生较强的竞争,并且黔西南州旅游发展时间短,旅游品牌打造及宣传落后等,与之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旅游资源虽具有较高价值和吸引力,但知名度却远远低于周边同级别的景点。马岭河峡谷、万峰林虽然在国内知名度较高,但是申报上世界级自然遗产的却不多,2007年的“南方喀斯特一期”和2014年“南方喀斯特一期”都没有本地喀斯特景点入选。
3.开发深度不足
黔西南州喀斯特景点分布分散,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大部分景点规模小,导致不能发挥旅游整体效应,这样就使得游客旅游的场所和时间有限,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形成游客过境,效益不佳的现象[4]。同时,旅游开发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黔西南州财政经济收入有限,很难使得旅游资源得到高效的开发。目前,很多景区虽然得到一定开发,但经济效益并不佳。如泥凼石林是本地一个比较知名的景点,但除了通往景区的交通线路以外,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并不完善,平时来这里的游客很少,景区又不收取门票,导致景区旅游收益很小。
4.旅游产品种类单一
黔西南州喀斯特旅游基本属于观光型旅游,其他旅游形式和种类少,不能满足各层次游客的需求和做大做强的需要。据统计,黔西南州“十二五”期间旅游人均消费中,进入的交通消费占了70%左右。同时各景区旅游商品销售门店不多,有特色产品种类偏少,景区内旅游产品多为奇石、土特产和生活用具,附加值高的地方特色商品种类很少,旅游产生的综合效益也不高。
三、黔西南州喀斯特旅游发展对策
如何把黔西南喀斯特优势转变为旅游优势,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发展壮大旅游经济,是当下要解决的问题。针对黔西南喀斯特旅游发展的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实施“亮点”突破,整体带动战略
在旅游景区开发有整体规划和长远规划的前提下,旅游开发也可以借鉴区域经济的“点轴开发理论”,选择“亮点”景区进行重点开发,最后达到点点成线,点线面整体发展的格局。这里面“亮点”的选择很重要,应考虑其能否对周边景点起带动作用,资源禀赋高、发展基础好、知名度高、客流量大的景点应作为首选。同时在“亮点”景区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多样性的旅游项目,设计一些融入本地自然、历史、民族因子的旅游产品,扩大交通及食宿等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宣传力度,搞好旅游营销
旅游品牌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标志,是旅游地附加价值的体现。加强旅游品牌建设,可以树立鲜明的旅游产业形象,以无形的力量来吸引顾客。比如贵阳喀斯特旅游景观群的红枫湖和百花湖,同属于喀斯特库区,区位临近,但由于红枫湖知名度更高,因而赢得了绝对优势的客源数量[5]。近年来,黔西南州“山水长卷·水墨金州”的旅游品牌不断在游客群中传播和强化,有效提升了黔西南旅游的外部知名度,但以万峰林、马岭河为代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品牌效应还不突出,旅游形象在旅游者的心目中模糊,旅游形象的导向作用难以发挥。新形势下应开拓营销宣传新渠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电视节目、互联网平台、举办旅游节会等方式,外界推介本地旅游产品。
3.增加文化内涵,塑造旅游特色
由于喀斯特在西南属于遍在性旅游资源,共性大、独特性小,旅游开发中同质竞争现象愈演愈烈。只有知名度大、有特色的旅游地才能吸引更多更大范围的游客,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胜出,必须走深度开发和差异化发展之路,如在喀斯特景区可以建立喀斯特文化馆,把人类对喀斯特地貌的认识历史、喀斯特的开发利用、喀斯特的价值等以声、光、电手段普及给游客,然后再让游客进入景区实地体验,对游客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万峰林景区,可以推出“果实采摘”、“做农家饭(做粑粑、烧柴灶等)”、“教你制作和使用农具”等专题旅游形式[6],提供游客参与和体验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机会,也推介了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
4.推进旅游项目、产品多元化
由于喀斯特旅游资源具有多元价值属性,应针对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开展高层次、多元化的旅游形式。因此,可根据本地自然和人文特色,可发展一些探险旅游、科考旅游、生态旅游、教育旅游、文化旅游等替代性旅游产品。如本地部分地区石漠化严重,石漠化作为喀斯特地区的特殊景观,目前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商业开发的很少,可以利用石漠化发展石漠化旅游,既可以获得生态治理资金,又对游客进行了直观的环境教育。
购物是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商品设计方面,要加快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的研发、设计、加工、营销、展销等体系建设,推进其旅游商品档次优化升级,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例[7]。
[1]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网.2015年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qxn.gov.cn//View/zzfgzbg/113230/1.html,2002-09-11.
[2]金州广播网.黔西南:绝地逢生的喀斯特[EB/OL].http://www.qxndt.com/Article/yw/201206/24402.html,2012-6-28.
[3]亮点黔西南网.兴义—高峡美景“万峰湖”[EB/OL].http://www.ldqxn.com/travel/lvyoukuaixun/20120925/73191.htm,2012-09-25.
[4]焦世泰.河西走廊区域旅游形象定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8):190-194.
[5]白海霞.西南喀斯特旅游景观开发的空间组织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3.
[6]李锦宏.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7]黔西南州人民政府.黔西南州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R].2012.
责任编辑:杨昌勇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Karst tourism development in Qianxinan Prefecture
WANG Shi-jing LIU Jian-jun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
Karst landforms are typical and universal in Qianxinan,but karst landscape is not well known,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content and type is not dig enough,The overall tourism efficiency is low.After analyzed the problem of Karst Tourism development,proposed develop highlights,increase publicity,strengthen characteristics,develop varied tourism products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 lopment of tounism in karst Prefecture of Qianxi.
Qianxinan;Karst;Tourism
1009—0673(2016)03—0017—03
F592.7
A
2016—04—02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黔西南州喀斯特旅游发展现状研究”(立项编号:14XYXS19)
王仕静(1994— ),女,贵州普安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