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人合一”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03薛善博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理念教材

薛善博

(新疆博乐市小营盘镇中心小学 新疆博乐 833400)

“天人合一”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薛善博

(新疆博乐市小营盘镇中心小学 新疆博乐 833400)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理论,其核心内涵在于强调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新课程理念中提出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成长”是“天人合一”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要求,达成育人目标,关键在于把“天人合一”思想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天人合一 小学数学 教学行为

“天人合一”思想最早源自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论述,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则侧重强调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是以人作为对象,以培养人作为主要任务的领域,尤其要注重尊重个体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基础性学科,在教学中更是要特别注意关注学生的成长规律。因此,将“天人合一”思想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是很有必要且能发挥重要作用的。[1]

一、“天人合一”理念的基本内涵

“天人合一”思想理念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它最早源自道家学派庄子的理论阐述,汉朝时期被儒家学派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经过后世儒释道各家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主体。

“天人合一”思想首先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其次表明,人类生生不息、则天、希天、求天、同天的完美主义和进取精神;第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思维模式的全面性和自新性。简言之,“天人合一”思想,就是以描述人与天的具体关系为表象,强调客观规律的重要性,主张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与物和谐、统一的发展。[2]

二、“天人合一”思想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1. 引入“天人合一”思想适应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主要依靠视觉、听觉和运动觉带来的直观感受,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感性认识。在这一阶段,随着感知觉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的不断提升,小学生可以逐渐的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一般理性认识,从而获得对事物深层次的理解。小学生认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优现象到本质的发展特点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天人合一”思想。在教学中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关注学生感受,把学生感知实况作为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出发点,营造和谐师生合作氛围,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引入“天人合一”思想符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小学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主动地动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探索世界、用数学语言描述世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用数学的思维构建新世界的能力。小学数学“生活—数学—生活”的学科思维路径特点需要在教学中引入“天人合一”思想,从实际出发,从已有的知识入手,沿着从有到无的认知思路,化无为有,实现新与旧、有与无、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3. 引入“天人合一”思想顺应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则是通过对简单的抽象、推理和建模,形成基本的空间观念、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形成基本的数学兴趣、数学思维,具备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漫长的、渐进的过程,离开了“天人合一”思想的支持将很难真正有效落实。

三、“天人合一”思想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途径

1. 理论先行,更新教学观念。

理论革新是一切行动的先导,更新教学理念是变革教学行为的前提。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天人合一的理念,首先要求数学教师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

数学教师必须牢牢把握“道法自然”,一切都可以看作自然,教师、学生或者是教学行为都不例外,师生在教学行为中的的相互和谐是符合教学之道运行的规律的。教学之道,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拘泥于内容、方法上的框架,不被教材束缚成为刻板的“讲经人”,形成“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活泼有效的教学氛围。

2. 深挖教材,把握课程资源

教材是教学行为中具有方向性指导作用的辅助工具。对教材的把握和使用对于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教师而言,教材内容决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教材解决的是教学中教师用什么教、学生用什么学的问题;而教学内容则是教师课堂做什么、学生课堂学什么的问题。教师一方面要把握好教材的基本知识脉络、框架和思路,对教材做出有深度的理解;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在明确学生已知什么、学生能知什么的前提下,有效分析学生需知什么,学生怎知什么,对教材做适当增删、重新编排、灵活变换。[3]

3. 立足实践,拓展综合探究

“天人合一”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中的顺应规律,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到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引导学生形成把数学思维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

一是把实践迁移到课堂中,例如组织课堂情景剧《客人来了我当家》、《今天厨房我做主》的设计表演,让学生在自己的表演中形成“系统优化”意识,合理安排每一个环节、要素,形成系统的最优结果。二是把课堂前移到实践中,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在完成基本理论教学后,给学生布置任务“我帮妈妈去买菜”,让学生自己到集市上去参与到商品交易中,既强化了学生对人民币币值的认识和人民币有效使用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能力,真正达到了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目的。

古语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为教师,就是要不断地在教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提升教的效果,“天人合一”思想的融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起到了有效的推进作用,如何更深层次的推进“天人合一”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契合,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1]阮慧群.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 2016(10):127-127.

[2]陈万华.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例谈[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3(18):69-69.

[3]黄涛. 关于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读写算:教师版, 2016(30):95-95.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理念教材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中国学派”动画片的审美解读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工程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浅谈传统审美对当代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