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6-03-03漆亚均
漆亚均
(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学校 重庆江津 402296)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探究
漆亚均
(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学校 重庆江津 402296)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立足于数学学科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以数学知识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实践进行讨论,分析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基本思想,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 提问能力 方法策略 教学理念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学效率的多方面影响。现代数学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紧紧围绕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探索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关键性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以及提出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新课标背景下,数学学科教学思想具有多维性和宽领域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明确数学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数学思维,掌握科学提问的方法。[1]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基本原则
1. 知识性原则
任何思想和方法都是以知识为基础和前提。没有知识的人就像没有风帆的船,是难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数学学科知识是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具体体现,而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性因素。数学教学最直观的内容就是传授数学知识。数学的知识很多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原理也与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在实现知识性目标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坚持知识性原则也就是在知识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数学学科的各类知识。例如,在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讲授长方体的性质、特点、面积公式等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为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奠定基础。[2]
2. 探究性原则
数学问题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数学原理非常多。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就要引导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方法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因而,要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不要轻易评判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而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新课标范畴内,学生的提问能力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的提问能力往往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索,就是基于数学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数学思维融入到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高效的解决问题方法。例如,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很多学生都不敢主动提问,也不敢去探究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存在着恐惧心理,害怕自己提出问题会被老师否定或者批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坚持探究性原则,以学生探究为主,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理解和阐释。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也不要急着批评,而应该多关注学生的优点。
二、教学策略分析
1. 数学要具有生活情趣,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要以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生对抽象的概念认知不深,但是对形象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贴近生活实际的现象更加感兴趣。要实现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就要创造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情境,结合生活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数学问题。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原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生活案例来分析数学问题。有的学生提出问题:如何用生活中的现象解释分数3/8?教师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情境来解释这个分数:有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小明分到3份,那么小明就得到了3/8个西瓜。运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数的方法。
2. 立足于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就要立足于数学教学内容,将探究性教学模式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明确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教师可以组织问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多样化的数学探讨活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在学习生过程中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和引导性。
例如,在进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部分的教学时,很多学生提出问题:“梯形的面积公式蕴含着什么原理?”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梯形,探究梯形的性质和特征,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在纸上画一个梯形,并对梯形进行转化、分解。通过图形转化,学生发现梯形其实是由“矩形+三角形”构成。那么就很容易通过矩形的面积公式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求证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开展探究性活动,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数学思维,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3]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数学学科思想更加具有创造性,数学教学要更加贴近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方法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学内容要体现实效性。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明确多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创造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之,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观察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1]马占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17,(19):48-49.
[2]黄瑞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
[3]李永铸.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14,(3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