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6-03-03张发梅
张发梅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长宁镇中心学校)
刍议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张发梅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长宁镇中心学校)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主要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效果。
小学低年级;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但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其思维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何能够帮助低年级学生打开数学求知的大门,奠定数学学习的良好基础,成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低年级课程教学,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势必会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环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对他们而言,兴趣要比智力更为重要,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而在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使得课堂氛围异常紧张,小学生身心发育并不成熟,在这种氛围下,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的积极性受挫,逐渐也会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长远来看,消极、被动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也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对此有必要从情境、动作和对话等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体现出生活化的氛围,通过教学情境将小学生带入具体的情感氛围中,在情境中激发其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好奇、好问、好动,根据这些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加减法内容的教学,延续重复演示计算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学习中,甚至会产生厌恶感,通过创设“智勇闯关夺智星”的情境,明确闯关层次和步骤,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激发,为了获得智慧星,会主动完成练习题目。再有就是多创设动手操作情境,如通过在桌子上摆小棒来认识阿拉伯数字和进行简易计算,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以往课题教学的一大缺陷是直观性不强,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不比成人,但是其好奇心可以拟补这一不足,小学生对周围的新奇事物较为敏感,反应较为强烈,根据这一特点,课堂教学应多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做数的比较应用题时,便可通过多媒体将图形依次对应展示出来,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多出的部分,从而得出答案。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材中配有很多插图,但是这些插图都是静止的,小学生喜动,时间一长,对教材中的插图也会失去兴趣,借助多媒体课件,将这些静止的插图演变成动态的事物,对数学知识进行动态展示,实现动画教学,学生才会乐此不疲。动画教学首先要注意选图,必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通过组图化静为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选取色彩鲜艳的图片来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具体来讲,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达到三点要求,即符合童性、易于想象和贴近生活。
三、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理念的全面渗透也使得广大教师逐渐认识到转变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不应是“管理者”的角色,培养其学习兴趣应重在引导。实践证明,学生分组的学习效果要好于独立学习,其原因在于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凸显,小学数学教学强调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究式教学包括四个环节,即设定问题、课堂互动、教师评价和预留作业,课堂教学围绕已设定的问题进行,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激励性评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课堂互动中也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最后的预留作业则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探究式教学的开展,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对待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不应保持“一视同仁”的教学风格,而是要成为“孩子王”,多用适合小学生的语言和语气进行授课,让学生感觉到“老师虽然是老师,但也是我们亲密的小伙伴”,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对老师有好感,自然对这一学科也会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小学低年级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必要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重新定位,从教学准备、实施、评价策略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案,以此为基石,重开数学学习新气象,并为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夏朝军.浅谈如何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农村小学为例[J].时代教育,2014,11(4):215-219.
[2]王燕.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0(3):125-128.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