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幅风景美、人情美、风俗美的画卷
——《山居秋暝》审美教学例谈

2016-03-03石有平

现代语文 2016年23期
关键词:渔舟山居人情

◎石有平



一幅风景美、人情美、风俗美的画卷
——《山居秋暝》审美教学例谈

◎石有平

《山居秋暝》形象鲜明,色彩艳丽,构图精美,富于空间层次感,诗情、画意非常浓郁。诗中沁透着令人无限眷恋的乡村风景美、人情美、风俗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以《山居秋暝》为例,在教学中,必须从审美入手,披文入理,抓住那些体现形式美、内容美的关键字、词、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作出审美感知,给学生造成一个个“美的闪现”,进而作出审美的判断和评析,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美、升华美,进而达到以审美为桥梁渗透德育的终极目的。

被誉为“诗佛”之称的王维其山水田园诗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他四十多岁时在长安东南蓝田县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选自高中教材第三册的《山居秋暝》就是他此时写的一首“言志”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俗,甘心隐居的愿望。诗中沁透着乡村令人无限眷恋的风景美、人情美、风俗美。 王维也是唐代有名的画家,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诚然,他用诗人兼画家的眼光观察景物,并把绘画的技法融入诗歌创作,因此他的许多山水田园诗写得形象鲜明,色彩艳丽,构图精美,富于空间层次感,诗情、画意非常浓郁。《山居秋暝》中诗人以独特的审美视角,用简约的几笔就勾画出雨后山村幽美如画的晚景。在整体阅读中,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初步体验诗中的风景美。披文入理,引导学生在字词赏析中体验感悟诗歌所描绘的风景美。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勾勒了令人心醉神往的乡村美境。秋天——雨后——傍晚——山中,如依次打开的画卷:万物空明洁净,空气润泽清新,松林苍翠,青山隐隐,视野空阔,暮色四合,晚风习习,凉爽宜人,令人身心陶醉,心旷神怡。“眼中之景即心中之景”,这空旷寂然、幽美洁雅之景正是诗人恬淡、宁静之心境的自然流露。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通过“月、松、泉、石”细致生动展示了乡村风景之美。

在诗人笔下,乡村风景多么优美,雨后“松、月、泉、石”意象生动,富有情韵——山上苍松挺拔俊秀、一尘不染,夜空朗月明亮皎洁,透过枝柯在林间洒下明暗斑驳的疏影,明净、清幽之美感油然而生,仿佛连诗人的心也被过滤了一般。如白练般山泉在青石上淙淙流过,清澈、流转,缓急自如,像优美的奏鸣曲在演奏,仿佛是大自然脉搏在轻轻地跳动。“松、月、泉、石”宁静、安详,人与自然是如此的和谐一致。本应是“明月照松间,清泉流石上”,作者用生花妙笔灵活的调动语序,艺术的写出了诗味无穷的意境与生动画面。“松间照”仿佛是诗人置身松林,分明是陶醉在苍松明净清幽的世界里,习习凉风拂面入怀,而地上树影斑驳,明暗交错;仰视苍松,透过或疏或密的枝叶,顿见头顶一片皓月青天,令人身心为之沉醉。“石上流”更是别具一格,突出山石之青、泉水之清,石也洁净,泉也清明,和那纤尘不染之苍松、朗月疏星之夜空相融成趣,意境朦胧,幽美生动,与诗人恬静闲适之心情浑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其乐融融。仰望明月,宁静安详,俯视流泉,清澈欢畅。风清松劲,山泉淙淙,月明星稀,清辉如水,林影斑驳,情态朦胧,山光水色融为一体,好一幅乡村恬静幽美的风景画。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是从另一个侧面巧妙委婉地写出乡村茂林修竹、环境幽雅,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美之胜。诗人向往清幽、宁静之境,而以动衬静的写法,赋予“浣女喧,渔舟下”以动态美,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恬淡、归隐之意。这优美如诗的风景美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处处渗透着诗人内心无法掩饰的“佛意”。

诗人巧妙的变动语序,使“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变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一变动更显活泼多姿、秋意盎然、别具意境、生动有致。区区十字,写尽了山民的人情美、乡村的风俗美。“竹喧归浣女”写听觉:在茂林修竹深处、在朗月清照之下,诗人不时听到姑娘们洗衣踏月归来时嬉戏打闹的欢声笑语。那发自内心的纯真、甜美的笑在竹林深处荡漾,溢满山间小路,在林稍、在夜空、在整个乡村弥漫开来,连宁静的“空山”也为之生机盎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们仿佛看到在清爽的晚风中,在朗朗明月之下,三三两两、臂挎竹篮、秀发披肩、笑容灿烂的姑娘们,在修竹环绕的弯弯小路上正头顶清辉、两肩秋露、带着清新的山泉气息向家中走来,那娉婷身姿,在竹林掩隐下若隐若现……在这秋雨初歇的傍晚时分,在这宁静的明月之夜,在这炊烟袅袅、暮霭笼罩的小溪泉边,勤劳、善良、美丽、淳朴的姑娘们,用清澈的泉水洗去了一天的劳顿与尘垢,洗去心灵的羁绊与重负,洗去了生活的烦恼与忧伤,一身清爽、满心喜悦、一路欢声笑语的浣衣归来。那笑语充满青春的气息,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充满对幸福的追求与向往,在整个山村弥漫荡漾……

“莲动下渔舟”写视觉:在“莲花过人头”的水面深处,莲叶纷披,花摇叶动,一叶渔舟顺流而下;那披蓑戴笠的渔夫正怡然自足的驾着小船,向灯火阑珊的乡村驶来,向晚灯初上的温馨之家驶来。那船桨点破莲底水面,荡起圈圈涟漪;船舱中摇须摆尾的鱼虾在月光下鳞鳞泛光,而亭亭荷叶与带露荷花却划得船舷簌簌作响。透过视觉的描写,仿佛可以听到渔夫发自内心欢快悠扬的渔歌,仿佛可以看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热闹场面……秋雨初歇,在一天的劳累之后,姑娘们三五结伴去浣衣,渔夫们头顶朗月去捕鱼,在这里,勤劳、善良的人情美,淳厚、朴实的风俗美,无不展示得淋漓尽致,令人无限神往。山美、水美、人更美,这与纷纷扰扰的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难怪诗人在尾联要高唱“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呢!

秋夜雨后的山村在诗人的笔下多么纯净美好,多么富于诗情画意!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诗人捕捉了景物中最优美、最动人的一刹那,随意挥洒,毫不着力地写来,却是如此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意境幽美,韵律悠扬,而且通篇有比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从审美的角度引领学生对《山居秋暝》进行赏析,在美的氛围中,在美的意境中,披文入理,抓住字、词、句,通过学生对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在内心深处受到审美教育,收到了审美中渗透德育的良好效果。

(石有平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734300)

猜你喜欢

渔舟山居人情
田公平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山居图
山居秋暝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山居图
渔舟绕落花
不要透支人情
人情之美
题《渔舟晚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