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与fMRI对慢性肝病诊断及其肝脏功能储备评价的作用研究

2016-03-03张晶赵虹杨柳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1期
关键词:横径门静脉肝病

张晶 赵虹 杨柳青

MRI与fMRI对慢性肝病诊断及其肝脏功能储备评价的作用研究

张晶 赵虹 杨柳青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对慢性肝病诊断及其肝脏功能储备评价的作用。方法 选取65例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52例、肝硬化13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MRI与fMRI检查,比较两组MRI与fMRI检查结果。结果 肝右叶横径、尾叶横径测量,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分病例组各组间肝右叶横径、尾叶横径测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观弥散系数3在对照组与病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血清标记物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fMRI能够清楚的显示肝脏在疾病状态下的形态大小的变化,对评价慢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慢性肝病;磁共振成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慢性肝炎常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如果慢性肝病得不到及早的发现和治疗,患者肝内组织就会出现沉积现象,进而演变为纤维化,肝内的肝小叶结构消失,出现假小叶进而导致肝硬化[1]。临床中肝穿刺活检是慢性肝炎诊断的金标准,但肝穿刺活检为有创性检查,对患者的创伤较大。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工作中MRI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2]。本文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慢性肝炎患者的诊断作用和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因慢性肝病住院的65例患者作为病例组,男41例,女24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0.5±9.8)岁,其中肝硬化患者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所有患者经过病理、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确诊为慢性肝炎患者[3]。另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为无肝脏病史或者因其他非肝、胆等疾病而进行上腹部MRI检查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0.2±9.5)岁。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肝功能进行评分分级,计算公式为:R=3.8×In[胆红素(mg/dl)]+11.2×Ln(INR)+ 9.6×Ln[肌酐(mg/dl)]+6.4(病因:胆汁淤积性和酒精性肝硬化为0,其他为1)[4]。终末期肝病30分为生存评分,36分为死亡最佳诊断评分,按照MELD评分[5]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25例(<30分),B组22例(30~36分),C组18例(>36分)。

1.2 方法 对照组和病例组采用GE 1.5T HDx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相控阵体部线圈进行MRI检查,由膈顶至肝下缘为扫描范围,行常规in-phase和out-phase T1WI、fsT2WI、Cor Fiesta(显示门静脉主干)、DWI、上腹Lava平扫+增强常规序列扫描,PC-MRI定位像为冠状位Fiesta图像,门静脉主干垂直斜位行PC-MRI。采集病例组空腹血标本进行生化指标各项的检查,前后3 d内行MRI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平扫肝脏大体形态学表现 对照组肝实质信号均匀,T1WI、T2WI图像表现为软组织信号,边缘光滑,肝内血管通畅。病例组慢性肝炎患者有49例肝边缘平滑,有3例边缘粗糙,肝实质信号均匀,与对照组相似;脾门处脾脏厚度>6cm,脾上下径(脾顶端到底端的距离)>15cm,判断出脾脏体积增大。13例肝硬化患者中7例肝边缘呈波浪状,6例边缘毛糙,其中有11例肝硬化患者肝实质内可见肝硬化结节,并出现不同程度侧枝循环以及脾大等门脉高压的表现。

2.2 右叶横径、左叶矢状径、尾叶横径、门静脉内径测量 肝右叶横径、尾叶横径测量,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左叶矢状径与门静脉主干内径测量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MELD评分各组间测量指标的差异 MELD评分病例组各组间右叶横径、尾叶横径测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病例组与对照组表观弥散系数值比较 表观弥散系数3对照组与病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观弥散系数1和2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标记物比较 病例组的血清标记物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三组各径线、门静脉内径比较(±s,cm)

表1 三组各径线、门静脉内径比较(±s,cm)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1.45±0.25 1.37±0.19 1.38±0.12组别 类型 例数 右叶横径 左叶矢状径 尾叶横径 门静脉内径病例组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52 13 30 8.85±0.66a8.15±0.94a9.27±0.37 5.13±0.67 5.32±0.97 5.63±0.23 4.13±0.90a4.54±0.87a3.55±0.72

表2 病例组与对照组MELD评分各组间测量指标比较(±s,cm)

表2 病例组与对照组MELD评分各组间测量指标比较(±s,cm)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1.36±0.16 1.42±0.18 1.44±0.22 1.38±0.12组别 例数 右叶横径 左叶矢状径 尾叶横径 门静脉内径A组B组C组对照组25 22 18 30 8.68±0.93a8.80±0.76a7.88±0.58a9.27±0.37 5.32±0.72 5.21±0.91 5.09±0.92 5.63±0.23 4.41±0.71a4.37±0.91a4.17±1.18a3.55±0.72

表3 病例组与对照组表观弥散系数值比较(±s,×10-3mm2/s)

表3 病例组与对照组表观弥散系数值比较(±s,×10-3mm2/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1.54±0.15 1.48±0.17a1.40±0.14a组别 类型 例数 表观弥散系数1 表观弥散系数2 表观弥散系数3对照组病例组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30 52 13 3.03±0.27 2.95±0.64 2.81±0.60 2.21±0.29 2.19±0.40 2.18±0.33

表4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标记物比较(±s,μg/L)

表4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标记物比较(±s,μg/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57.6±21.8 79.1±39.7a109.6±40.7a组别 类型 例数 透明质酸 Ⅲ型前胶原 Ⅳ型胶原 层粘连蛋白对照组病例组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30 52 13 54.2±18.5 127.7±176.1a368.4±220.3a44.0±28.7 87.5±128.5a134.4±61.3a40.2±17.7 49.3±31.1a58.3±21.8a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以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为依据。在影像学检查上十分有限,主要使用超声检查,检查起来方便容易操作,但超声检查要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6]。随着影像学的逐渐发展,在慢性肝病的检查中逐渐使用MRI检查。慢性乙型肝炎分为三个阶段的病理改变,轻度肝细胞变性,汇管区无炎症现象[7];中度具有较为明显的汇管区炎症,并伴有坏死现象;重度汇管区伴有严重性的坏死,小叶结构紊乱等,明显表现为肝体积的增大,肝边缘毛糙。在本次的研究中病例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MRI图像中显示患者脾脏增大,肝脏径线测量结果显示门静脉内径没有显著性的改变。因此MRI图像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具有非常好的价值。在肝硬化的检查中MRI图像能很好的显示肝实质内肝硬化结节、门静脉高压以及侧枝循环等改变[8]。

有效肝细胞数量对肝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患者肝细胞内的有效细胞数量减少,就会影响患者的肝功能,严重的会导致患者肝功能衰竭,肝脏体积的变化是显示肝内有效细胞数量减少的重要指标。MELD评分是近年来评价终末期肝功能储备的最有效的评价方法。在本次的研究中,随着评分的增大,患者的肝右叶横径的体积均出现缩小的现象,说明肝右叶横径对判断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具有很大的价值。慢性肝病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肝实质内的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汇管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炎症。在本次的研究中通过测量患者肝组织的ADC值,对于反映患者肝脏组织内的病变程度具有重要的价值。

综上所述,MRI与fMRI能够清楚的显示肝脏在疾病状态下的形态大小的变化,对慢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1]张鹏,唐芳,周承新,等.肿瘤坏死因子-α-308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肝病的关系.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4): 507-510.

[2]江必武,叶丽华,王平,等.HBV复制及其基因分型与HBV相关慢性肝病关系的临床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2):231-233.

[3]Allard NL,Maclachlan JH,Cowie BC.The cascade of care for Australians living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measuring access todiagnosis,management and treatment.Aust N Z Public Health,2015,39(3):255-259.

[4]黄婷,刘映霞,董常峰,等.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技术评价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期的研究.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2,6(4):283-287.

[5]梁柱石,周德玫,莫穆隆,等.慢性肝病体征对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肝病理评估的价值.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0):3319-3321.

[6]李红艳,张永贵,王静,等.慢性肝病患者肝螺杆菌血清抗体水平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28-230.

[7]孙树申,向慧玲,刘芳,等.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对慢性肝病患者肝硬化程度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5(33):4147-4152.

[8]石喻,郭启勇,张兰,等.3.0T MR弹性成像评价健康者及慢性肝病患者肝弹性值的初步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11): 1005-100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027

2016-03-10]

519020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

猜你喜欢

横径门静脉肝病
更正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灰枣果实体积与单果质量的估算方法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研究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