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恭旗的“温和主义”
2016-03-02刘岩
刘岩
在中国,说到“施恭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是说到“上好佳”,却无人不晓。
在最新公布的胡润2015全球华人富豪榜上,74岁的上好佳集团荣誉董事长施恭旗(Carlos Chan)以40亿财富登榜。他将“上好佳”产品成功引进中国,并打入东南亚国家。因为“上好佳”的产品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他也被菲律宾人亲切地称为“Mr. Oishi”(上好佳先生)。
他是如此低调谦和,以至于多少年来,直至现在,很多大陆人都以为“上好佳”是上海产品。
“投资上海”
“上好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6年,由施阁头与李梅芬夫妇联手创办于菲律宾马尼拉。他们都是祖籍福建晋江、早年下南洋经商的华人。创始之初,仅是一家小型家庭手工操作工场,以包装和销售淀粉、咖啡类为主。1966年,小型家族企业扩转为“菲律宾晨光有限公司”,主要代理和销售淀粉、咖啡、糖果等大众食品及日用品。在公司发展中,家族第二代施恭旗和施天赐两兄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到20世纪七十年代,在施天赐的领导下,晨光公司开始悄然进入新兴的休闲食品领域并生产出了第一个产品——鲜虾条,开创出自己的品牌Oishi(日语“美味”之意)。
到1984年,富有冒险精神的施恭旗开始大胆地设想菲律宾以外的广阔世界。他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根源——中国。他说:“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能进入大陆市场的话,是菲律宾的几倍。所以我经常去,去交朋友。你去一个地方,你要找一些当地的人来帮助你。我记得那时马尼拉还没有直飞上海的飞机,要从香港转机,当时飞机上就我一个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中国市场投资高潮迭起,积蓄的经济活力迸发出来。施恭旗觉得,时机成熟了。几乎每隔一两个月,他就要到一次上海,考察投资环境,熟悉中国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条例。
1993年,他终于在上海跨出了投资中国的第一步——与上海市食品杂货总公司、上海虾片食品厂签定合作协议,租下这两家工厂开始生产。
施恭旗是福建晋江人,同乡们回国投资多在福建,而他没有选择家乡,而是在人生地不熟的上海投资,很多朋友不解他的决策。
问及他如何会选择上海,施恭旗说起了他的“上海情结”。小时候他经常去看华语片,那时的电影都是上海拍的,当时他感觉上海是很繁华的地方,为之神往。
“温和主义者”
合作初期困难丛生,施恭旗的“温和主义”为扫平障碍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公司上海晨光虾片食品有限公司是在国有老企业的基础上转制成立的,原厂职工对新体制很不理解,有的干脆排斥抵触,再加上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引进安装调试设备将近一年,到1994年8月,新公司已累计亏损290万元,致使公司人心浮动。不少外方经理人员建议施恭旗放弃该公司,将项目终止。施恭旗的回答却是“让我再试试”。
他走进工厂、车间倾听将近800名工人的意见,与他们推心置腹地交流。工人说薪水太低,施恭旗就给他们调薪,一年增加了两次工资,还改造食堂,让上夜班的工人能吃上热饭。上海没有暖气,他又给厂里装暖气。
施恭旗说:“那时闹得很凶,我就说投票,一人一票,来选择对这个厂的去留。当时国内还不习惯民意调查,政府观念也还比较保守,有人跟我说不要这样。我说这样很容易解决啊,你说我们走就走,你说我们留下来就留下来。结果,90%的人要我们留下来,后来就不闹了。”
1994年10月,“上好佳”正式投产,当年就扭转了亏损局面。
但接下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合作方拿着合作的品牌另外建厂生产,“自己人和自己人竞争”。怎样才能让对方停止这种侵权行为?施恭旗的方式与众不同——非但没有去和对方对簿公堂,反而出资弥补对方开厂的付出,就为了让双方的合作能正常地进行下去。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方终为他所感动,关掉了新开的工厂。
多年来,施恭旗始终坚持一点,就是给员工安全感,不随便裁员。“上好佳”的经销商都是做了20多年的,基本上没有换人。有时业绩不好,他还会派市场部的人去支持他们调研改进。现在,他和经销商基本上都是十几二十几年的朋友。
“和气”中的“冲劲”
不过,如果把施恭旗的“温和”理解为忍气吞声,那就太狭隘了。“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理念之下,他也有着自己的冲劲。“中国市场是不容保守的,不进则退”,这是施恭旗的态度。
1993年,市场竞争并不是很激烈,但施恭旗已预感今后市场将会有很快的增长,竞争对手也会越来越多。他果断扩大在华业务,1994年在上海青浦区买下一块83亩的地皮,投入1000万美元建设新厂房,1997年又买下150亩地。当时不少人都对他说:“膨化食品市场的前途今后怎么样很难说,别人都是赚了钱就把利润拿走,你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这风险太大了。”但是施恭旗觉得“中国市场这么大,应该能成功,应该多建厂”。
后来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不久,“上好佳”在全国的销量剧增,如果没有建新厂,很难保证供应。现在,上好佳集团正在福建漳州平和县,投资建设在中国的第16个工厂。
在中国投资成功以后,1997年,施恭旗又在越南和缅甸各开了一家工厂,朋友们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去相对落后的地方投资。但是他认准了。他说,“我觉得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刚开始发展,应该大有所为。”果然,现在“上好佳”在这两个国家都是休闲食品中的第一大品牌。“上好佳”投资成功有三个秘诀:懂行、投入和资金。在“上好佳”,资金不是排在第一位的,懂行才是。有了对行业的认识,还要用心去经营,第三才是资金。
施恭旗说:“以前我父亲教我,他说做生意啊,就像种花一样,你要天天浇水,它才会绽放。所以我们去任何一个国家,都抓住经营没有放松。有的人为什么不成功,就是跟人家投资,就直接给人家钱了,但这样你的技术,你的经营理念,你怎么样做推销,没有传过去。”
做生意先学做人
74岁的施恭旗身体健康,依然经常来往于中菲及世界各地。在马尼拉时,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打一个小时的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施恭旗脸上有着极为和蔼的笑容,声音也如和风细雨,连眼睛里闪烁的光都是温和的,尽管看似没有丝毫的严厉,但是,他的温和同样让人感到权威,感到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他说:“要学做生意,先要学做人。”他给6个孩子分别取名学舜、学礼、学善、学志、仁美、雅仁,从中可看出儒家文化的影响。如今,他的6个孩子都非常出色,分别在家族企业不同领域中独当一面。儿子和他一样,都温文尔雅,经商办事风格也较为温和。
4个儿子中,长子、二子、三子都被派驻中国,负责在华业务,这可见施恭旗对中国市场的看重。在业界,施恭旗有着极好的口碑,碰到麻烦总是礼让对方,多半不会与人太过计较。他经常告诉孩子:“我们来中国是做生意的,不是来吵架的。”“最后我们还是赢家,因为这样更长久。”他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