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育龄女性生育情况流行病学调查

2016-03-02杨黎明张富青刘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

杨黎明 张富青 刘敏

[摘要] 目的 探讨河南省育龄女性的生育情况和生殖健康问题。 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河南省5个地市的1124例已婚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和体格调查。 结果 城市育龄女性的年龄低于农村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育龄女性的文化程度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育龄女性的人均年收入水平与农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育龄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大于农村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女性的平均孕次和生产次数显著低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育龄女性的不孕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育龄女性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与农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河南省城市和农村育龄女性的生育情况存在差异,生殖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关键词] 育龄女性;生育情况;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2(a)-0153-03

生育问题一直是人口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生殖健康是影响妇女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如何已成为计生部门制订有关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生殖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近年来,不孕不育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15%的育龄夫妇存在着不育问题。我国不孕不育人口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1],生育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育龄夫妇。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现阶段河南省育龄女性的生殖健康问题,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生育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河南省5个地市的1124例已婚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城市育龄女性为508例(45.19%),平均年龄为(30.05±5.91)岁;农村育龄女性616例(54.81%),平均年龄为(35.27±6.16)岁。

1.2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人体测量、血压测量。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婚育史、个人疾病史、家族史等。参照2003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中的推荐方法进行人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采用美国心脏学会推荐方法进行测量[2]。

1.3 诊断标准

不孕症参照1994年WHO不孕症的诊断标准,即男女双方并无不愿生育的愿望,同居一年以上,有正常的性生活且均未采取避孕措施,仍未能受孕。②不良妊娠是指妊娠后发生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宫外妊娠及滋养细胞疾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城市和农村育龄女性基本特征的比较

城市育龄女性的平均年龄低于农村育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育龄女性的文化程度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育龄女性的人均年收入水平与农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中高收入人群较多,其低、中、高收入各占1/10,而农村育龄女性的高收入人群仅占1/10(表1),这些人口学特征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育龄女性的生殖健康。

表1 城市和农村育龄女性基本特征的比较[n(%)]

2.2 城市和农村育龄女性生育情况的比较

河南省育龄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为(23.70±2.69)岁。城市育龄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显著大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育龄妇女的平均月经初潮年龄明显小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育龄女性的月经不规律发生率显著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育龄女性的平均孕次和平均生产次显著低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平均生产次数仅为农村的1/2(表2)。

表2 城市和农村育龄女性生育情况的比较(x±s)

2.3 农村和城市育龄女性不育症及不良妊娠发生率的比较

城市育龄女性的不孕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育龄女性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与农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农村和城市育龄女性不育症及不良妊娠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育龄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为(23.70±2.69)岁,已经高于法定的晚婚年龄。城市育龄女性的结婚年龄高于农村,这可能与城市职业女性较多有关。女性职业化使得女性的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不断延迟,而年龄是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卵泡丢失加速,卵母细胞纺锤体形成障碍所致的染色体分离不平衡、胚胎发育异常使得流产率增加,导致女性的生育能力逐年下降,尤其是35岁后明显下降[3-5]。

本研究结果显示,城市育龄女性的平均月经初潮年龄小于农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女性的月经初潮年龄越来越早,这可能与城市生活水平高以及生活习惯有关[6]。城市育龄女性月经不规律人群明显多于农村人群。2004年山东省生育力调查结果显示,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紧密相关,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生育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7],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月经周期是否规律对生育力有显著影响,月经规律者的妊娠概率高于不规律者[8-9]。工作压力以及生活环境都会引起月经周期的变化[10],从而导致育龄女性的不孕症人数增加。

农村育龄女性的孕次高于城市,这可能与城市女性避孕知识知晓率高有关。城市育龄女性受教育条件和机会比农村育龄女性优越,再加上经济条件较好,获得各方面的信息来源广。研究显示,随着文化程度以及收入的增高,女性的避孕知识和避孕措施较多[11],进而减少了城市女性不必要的孕次。另外,农村的生产次数也明显高于城市,平均为1.73次,大约是城市的2倍,这可能跟农村的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有很大关系。综上所述,城市育龄女性与农村女性生育水平有明显差异,仍需对农村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有所关注和侧重。

随着“二胎”政策在全国的实施以及20世纪80、90年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生育问题日渐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城市育龄女性的不孕症患病率高达22.44%,且不良妊娠发生率为16.64%,这意味着5个家庭中至少有1个家庭正面临生育问题的困扰。影响生育力的因素复杂多样,对于大多数育龄夫妇而言,生育力下降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12]。既往研究[13]显示,职业因素对生育的影响不容忽视。此外,肥胖人群的增加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不断提高[14],进而使育龄女性的月经发生改变以及排卵障碍,这也增加了不孕症的发生率。长期接触塑料管、食品塑料包装以及汽车废气等干扰物也可导致生殖功能障碍[15]。精神因素对生育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熬夜等都会影响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功能,再加上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使得一些家庭因生育问题而产生矛盾,严重影响夫妻生活的质量,这些原因均会导致生育问题。

综上所述,河南省育龄女性的生育情况不容乐观,探讨育龄夫妇生育能力的影响因素是防治生育力下降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周猷,庞成,何电,等.我国不孕症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7):445-446.

[2] Perloff D,Grim C,Flack J,et al.Human 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by sphygmomanometry[J].Circulation,1993,88(5):2460-2470.

[3] Gnoth C,Godehardt D,Godehardt E,et al.Time to pregnancy:results of the German prospective study and impact on the management of infertility[J].Hum Reprod,2003,18(9):1959-1966.

[4] Axmon A,Rylander L,Albin M,et al.Factors affecting time to pregnancy[J].Hum Reprod,2006,21(5):1279-1284.

[5] 陈士岭,罗燕群,夏容,等.女性年龄与不孕及生育力减退[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1,30(4):265-271.

[6] 王丽丽,张树成,贺斌,等.月经初潮年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1):63-65.

[7] 山东省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处.山东省生育力抽样调查分析报告[J].人口研究,2006,30(2):65-73.

[8] 王奇玲,黄江涛,唐运革,等.育龄初婚夫妇生育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8(11):658-661.

[9] 方芳.中国育龄夫妇生育力下降的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3):204-206.

[10] 安茂伟,王世礼,颜军昊,等.山东省日照市已婚育龄妇女月经情况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8, 16(8):481-483.

[11] 刘云嵘.中国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方法使用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向(一)[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2(5):260-262.

[12] 杨菁,张燕.不孕症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4):232-235.

[13] 安茂伟,徐有涛.日照地区自然流产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优生遗传杂志,2007,15(10):61.

[14] 王晓坤.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肥胖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2):17.

[15] 朱慧莉,张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1):14-16.

(收稿日期:2015-10-19 本文编辑:祁海文)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2021-2022年广西某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2011—2020年广州市海珠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东兴市活禽市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中国脑卒中流行概况
我国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
跟踪导练(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