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2016-03-02张廷蓉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黄 娇,张廷蓉(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黄 娇†,张廷蓉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将传统课堂在课中学习,课后练习的模式转变为课前学习、课中练习。本文以《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为例,简单阐述了如何在中学物理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翻转课堂;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标理念强调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探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欧姆定律作为实验定律,其实验探究过程必然是教学的重点,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实验。但欧姆定律作为中学物理中重要的定律之一,在整个电学部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后面电学内容学习的基础。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同样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因此,完成本节内容的教学至少需要两个课时。一般来说,第一个课时基本在完成实验探究之后就结束,不能及时将实验结论内化为理论理解,更不用说相应的练习。这里,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第一课时结束后,让学生观看教师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及时内化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含义,不能理解的地方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收集问题,有针对性的备课,在第2课时进行针对性的评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留出较多的时间用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交流,加强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根据以上教学思想,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图1 教学设计流程图
2 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流程图,笔者对欧姆定律进行以下具体的教学设计。
2.1 教学内容分析
教科版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之后,学生对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它既符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又体现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掌握同一电路中三个基本电学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2.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并总结出欧姆定律;(2)说出欧姆定律以及它的含义,并能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的运用;(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科学家欧姆发现欧姆定律的过程中,领会物理探究中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3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对电路及其连接有一定的了解,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对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也基本掌握了,并且在之前的学习中也使用过控制变量法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可以说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相当好的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发挥其自主探究能力的空间。
2.4 教学策略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安排试验和知识内化两个重要环节,本课题将结合传统课和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总结出欧姆定律。然后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达到知识的内化,通过习题的练习,达到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引导,提示,巡视和解惑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2.5 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在于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难点在于实验探究过程、数据分析处理和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电学计算题。
2.6 教学过程(课时1)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演示实验: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2)用录音机播放音乐,通过调节音量旋钮,改变音量大小。提问:学过了哪些电学物理量?上面的现象中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意图:通过物理实验和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环节二、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猜想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在研究某个对象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3)如何测量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大小?画出电路图。(4)为了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应该要测量多组数据,也就是要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修改完善电路图。(5)由教师明确画出实验电路图(见图 2)。(6)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见表 1)。(7)分组实验,将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描绘到坐标纸上。设计意图:(1)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设计出实验电路图。(2)利用表格和坐标记录分析数据,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环节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得到的U-I关系图是一条直线,在数学上,这是一种什么函数关系?(2)根据这种函数关系,可以表述成电流和电压是什么关系?(3)此处,滑动变阻器起什么作用?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设计意图:层层递进的提问,使学生自己结合数学知识分析数据,锻炼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图2 实验电路图
表1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数据表
环节四: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如何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结论: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使每此更换定值电阻后,其两端的电压都相同。(2)实验电路图(同图2),记录数据的表格如表 2。(3)分组实验,描点作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同环节三)。(4)得出结论:电压相同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5)此处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6)欧姆定律的得出: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7)留出时间让学生整理实验所得,记忆欧姆定律。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回顾实验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总结实验方法。
表1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数据表
2.7 教学过程(课时2)
环节一、课前。(1)学生学习老师发布的学习视频,完成相应的导学案内容。该视频包括以下知识点: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及其两个变形公式,强调知道其中两个物理量,可以求出另一个量;欧姆定律中三个量的同一性和同时性问题;应用欧姆定律解电学计算题的方法和解题规范。(2)学生观看视频后完成4个小练习题。(3)、教师在课前要收集学生疑问,并根据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针对性的准备一些练习题。
环节二、课中。(1)通过提问抽查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记忆和理解情况;(2)将课前收集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再让学生进行补充;(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解决其能解决的问题;(4)解答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5)针对导学案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6)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7)点评练习题。
3 小结
一般来说,传统课堂只能进行“知识点讲解——练习反馈——点评”这三个环节,但通过如此翻转课堂模式,可以完成将前两个环节放在课前,而在课中增加一个练习反馈的环节,在教师帮助纠正了错误之后,立即再次进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有意识的注意自己易错的地方,更牢固的掌握知识点。
G642.4
A
:1003-7551(2016)01-0049-03
2016-01-05
† 通讯作者:hjscy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