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
——还语文教学本来面目
2016-03-02黄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隆鑫希望小学
黄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隆鑫希望小学)
“多读”
——还语文教学本来面目
黄澎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隆鑫希望小学)
“多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多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多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多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读;创新思维能力;审美能力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语文教学都要重视读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我国自古至今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行之有效的最佳教学方法之一。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诸多忽视“读”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的少了,而堆砌语言材料灌输给学生的多了;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少了,而含辛茹苦地讲解“要点”“知识点”的多了;激发学生读语文情趣的少了,而自得其乐地支离破碎的分析多了……一句话,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越来越少了。究其原因,也许是对“多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此,本人谈谈以下一些体会:
一、“多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课文理解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因此,此时的学生显得是一脸茫然,不知所云,有的则是听得恹恹欲睡,这种“千人一面”的教育(全部学生都按照教师一个人的理解来学课文)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要知道栗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仅靠别人说味道如何如何,是不能产生切身感受的。如果一个教人游泳的教练不给学生下水的机会,而只是在岸边教学生要如何如何游,学生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二、“多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阅读文本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接受文本里的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文本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当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会接触到大量的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而这些都是静态的文字,只有多读才能把抽象的文字变为生动鲜明的画面,只有多读才能感悟到语言的美,而不同学生的认识与感受也不会是相同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走进丽江》,文本介绍的是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文本整篇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单是文本的第一段,就写得太美啦!能勾起你无限的遐想。“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距昆明市六百余公里。它以雄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纯朴的民风著称。在它的土地上,奇妙地分布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的峡谷、清澈的湖泊、宽阔的坝子……”教学时我将朗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孩子们在书声琅琅中感受到了丽江的美。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竟动手把丽江的美给画了出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山川雄伟、雪山洁白、江水奔腾……有个孩子还画了个螃蟹在水里。我笑着问:为什么画螃蟹?”他自信地说:“这才说明湖水清呢!”我由衷地感到:只要把读书的优先权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读书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读书”,何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不出来?
三、“多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质兼美的课文都富有情味感。“语言半是事物的代名词,半是精神和感情的代名词。”语言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也表达着作者的主观评价和情感倾向,显露着作者的意趣。但这种情感和意趣不是浅白直露的,大都是隐含和暗示着,或运用修辞,或借助语气,或意在言外,给作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对课本中的一些短文诗篇、精彩片断、名言佳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读”。由吐字清晰、准确、朴实、自然,不添字漏字,到明辨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感情色彩;从读出语势的跌宕起伏,语流的快慢疏密,到读出毋容置疑的逻辑性和扣人心弦的感染力。
总之,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多读”这个语文教学的根本,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去亲身体念、感受、自由地遨游,就一定能够使处于尴尬境地的语文教学(老师成天处在纷繁复杂的讲解中而不能自拔,却费力不讨好,收效甚微。)走向康庄大道,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朱永新.述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J].当代教育科学,2003.
·编辑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