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差生体育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2016-03-02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28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差生心理体育

宣 婴(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差生体育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宣 婴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受学生身体素质、学习心理、运动能力以及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部分体育差生,使得体育差生的教育教学问题日渐突出,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从分析差生体育心理入手,提出几点改善差生体育心理的措施,期望对促进差生体育学习成绩进步有所帮助。

高校 体育教学 差生 体育心理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差生体育心理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差生是指体育知识技能基础薄弱,身体素质较差,无法完成体育学习任务,体育测评不达标的一类学生。下面对差生体育心理进行分析,为改进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1.厌学情绪明显

体育差生易产生自卑、挫折、厌学、焦虑的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的身体虚弱、力量较差、体形较胖、运动能力较低,增加了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困难程度。尤其对于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女生而言,她们的性格内向、自尊心强,从心理上排斥参与体育活动,学习运动技能的积极性不高,经常存在厌学情绪,从而造成体育成绩难以提升。[1]

2.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存在着明显差异,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项目才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差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以取得学分为最终目的,对体育课程学习持淡漠态度。这部分学生不了解体育学习目标,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与此同时,部分教师的教学难度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单一,没有掌握好教学节奏,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加之部分体育差生害怕吃苦受累,从而使得体育差生难以坚持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任务抱有怠慢、应付的态度。[2]

3.学习习惯不正确

高校体育教学重视实践体验,要求学生具备坚定的意志力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完成各项实践教学活动。但对于体育差生而言,他们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怕脏怕累、运动损伤几率高、学习心理消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得这部分学生的体育成绩不断下滑。还有部分体育差生急于求成,没有准确的掌握动作要领,一旦在训练中遇到挫折,就会产生退缩、胆怯心理,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这不仅影响学习任务的正常完成,而且还会养成不良的体育锻炼习惯。[3]

4.过度焦虑

焦虑是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适度焦虑可使学生产生学习驱动力,增强知觉敏感性;过度焦虑则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身体活动,导致学生的运动协调性和自控能力降低。对于体育差生而言,他们存在着过度焦虑状态,这与他们的自信心不足、运动损伤频繁、承受消极评价等因素有关,增加了体育差生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体育差生越想学好动作技能,越会处于紧张状态,使动作产生严重变形,导致学习效果欠佳,进而产生放弃的想法。久而久之,体育差生会出现畏惧体育课的现象。

二、改善高校体育教学中差生体育心理的应对措施

1.激发差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体育差生学习欲望的驱动力,能够使差生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所以,高校体育教学要以激发差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改善差生学习现状。在体育课程上多开设一些现代、新颖、大众的课程,如开设瑜伽、体育舞蹈、形体操、乒乓球、攀岩、心理拓展训练等课程,以供学生选修,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2.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全体学生共同取得学习进步。如,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分组教学、分批次教学等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运动技能。尤其对于体育差生而言,教师要对其进行个别指导,对差生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积极评价,增强差生学习的自信心,逐步消除差生的厌学、畏惧心理。[4]

3.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课堂上耐心帮助差生,消除差生的紧张情绪。如,有些差生在学习难度较高的动作技术时,一旦遇到挫折就退缩、放弃,教师应针对这部分差生进行思想引导,并根据他们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制定教学方案,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负荷,潜移默化地培养差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此外,教师在安排学习任务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的递进式原则,让差生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后再加大学习难度,帮助他们战胜学习难关,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4.消除差生焦虑心理

差生的焦虑心理是影响其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应当针对这一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缓解差生的焦虑状态。教师可根据差生的具体情况设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保护差生的自尊心,适当降低差生的学习难度,减少差生的焦虑。教师要做好差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差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使差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此外,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能将体育项目达标情况作为单一的评价内容,而是要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均纳入评价范围内,给予差生学习成果全方位的考核评价,让差生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

结论

总而言之,体育差生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特殊群体,这部分群体的形成与其自身的心理状态、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有关。为了改善体育差生的学习现状,高校体育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任务,降低差生的学习难度,并且还要重视对差生进行思想疏导,激发差生的学习自信心,消除差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减轻差生的学习压力,逐步提高体育学习成绩。

[1]郄小英.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差异性教学的应用及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4(7):54-55.

[2]李叶林.体育差生体育心理分析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12):87-89.

[3]陈红霞.李素普通高校体育差生厌学健美操的归因研究与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1):66-68.

[4]郭淑玲.高校不同体质与健康学生体育意识、行为差异分析及干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8):51-52.

猜你喜欢

差生心理体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