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知青题材电视剧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

2016-03-02王华峰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原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王华峰

(黑龙江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浅谈知青题材电视剧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

王华峰

(黑龙江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距离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已经过去50余年,但知青题材作品始终是新时期文学创作和影视艺术创作的热点。众多影视剧全方位、多视角、客观地反映了知青们的生活原貌,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知青时期的历史现象、研究历史意义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知青;电视剧;历史意义

一、知青题材电视剧具有社会历史意义

(一)历史现实在荧屏上“重现”

知青题材电视剧着眼于对人生轨迹的追溯,着重对历史现象的拷问。以电视剧《年轮》为例,作品不满足于揭示“文革”伤痕,或是描写知青返城以后,经过短时间彷徨终于有所作为,也没有正面反映和评说历次运动以及重大事件,而是把数十年的社会历史变化作为大背景,在展现主人翁艰难曲折的成长过程中深入描摹人物的心灵,知青的“理想情绪”始终贯穿全剧,倾注全部激情抒写他们理想的破灭、迷失和重建。同时,将人物在不正常的政治运动中的迷惘和抗争,同改革开放大潮下新的社会背景、思维模式相结合,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某种新的精神失衡和执着的人生追求,始终引领作者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该剧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得到了观众由衷的认同和呼应,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激荡,迸发出炙人的思想火花。[1]

(二)知青群体精神上的“抚慰”

知识青年们在“上山下乡”的几年里,无论是在精神、思想还是身体上,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是,那些在他们看来不愿提及的往事却始终没有被淡忘,深深地烙印在知青们的心灵深处。他们渴望社会给予他们尊重和关怀。知青题材电视剧的出现,最大限度地弥补了知青们的缺憾,一种从未有过的认同感和被关怀感油然而生。电视剧作为电视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就是要传播社会主流思想,将大多数人认可的观点广泛传播,这种来自思想层面的重视情绪会被知青年代亲历者们紧紧地凝聚,唤起他们的集体意识。以36集电视连续剧《北风那个吹》为例,该剧讲述下乡知青帅子、刘青与当地大队革委会主任牛鲜花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和人生经历,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元素相融合,谱写了一曲凄美的知青序曲,呈现给观众的是那段充满理想、激情、忧伤和苦难的青春岁月。这使得广大知青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段往事,给他们以精神上“抚慰”。

(三)特殊年代行动上的“反思”

现在看来,有很多学者认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符合特定历史条件的举措,对于缓解城镇大规模青年就业、锻造知识分子的意志品格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造成知识分子的断层缺失、整个社会秩序的混乱、国民经济的下滑、国民意识的下降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当时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环境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愈加显得雪上加霜。而且,这些负面影响的直接承担者就是每一个知识青年个体。历史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逝去,但留在知青心中的情结和回忆却不会轻易抹去。知青题材电视剧的问世意味着国家、社会开始着眼现实地反思当年的特殊政治运动,真实的历史背景让广大受众都了解过去发生的点滴往事,从行动上进行“反思”。

二、知青题材电视剧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一)“上山下乡”时代文化的积极探索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持续了近十年,这期间反映出的意识形态、思想觉悟、实践行动、深刻影响等巨大变化,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秩序和状态,并形成了这一特定时代的文化。知青年代虽然过去了,但是中国电视人却没有停止对知青文化的积极探索,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30年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部部旨反映知青年代生活、弘扬知青时代文化的电视剧作品越来越多。这对人们,特别是80后、90后的新青年正确认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实际举措具有重要意义。事实证明,这些知青题材电视剧给予了经历过知青岁月的亲历者极大的关怀和关爱;对于90后的青少年来说,给予了他们心灵上的洗礼,让他们全面认识、了解知青岁月的经历和过往。

(二)构建社会主义多元文化的有益实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依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特征和现实需要提出的。这一大框架下包含着构建社会主义多元文化(包容的、全面的、开放的、兼收并蓄的文化)的内在要求。毋庸置疑,知青文化也在其构建的范围之内。而直面反映知青年代生活全貌的知青题材电视剧,在具体筹划、拍摄、制作等方面全方位、多视角地对这一文化加以实践。这一实际举措,丰富了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深化了社会主义文化主旨,并且随着30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有很强适用性的经验。

(三)历史原貌与影视剧文化的和谐共荣

前文已经提到,不论是反映知青题材的文学作品还是影视艺术作品,最大限度地尊重历史原貌是重中之重。换言之,没有了真实性,知青题材电视剧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我们知道,影视剧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具体的剧情设置、情节编排上或多或少地要运用到虚幻的艺术表达方式,借以表现出影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而这二者之间的融合往往会出现问题:过于追求历史真实性,就会缺失电视剧艺术的整体表现力;而较少地向受众呈现历史原貌,则有悖于主题的宣扬,造成剧作华而不实,空洞无比。但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的知青题材电视剧对于历史原貌和影视剧艺术文化之间的关系,做到了和谐共荣。电视观众既能重温逝去的难忘岁月,又很好地通过电视艺术陶醉其中。

[1]徐景熙.知青题材电视剧创作漫评[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1-15.

[2]王立仁.从文化角度看“知青运动”[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Z1):58-59.

J905

A

1674-8883(2016)15-0192-01

猜你喜欢

原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上山下乡
游蓟县梨木台
——纪念上山下乡48周年
《官场现形记》官特征研究探析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发起及坚持上山下乡运动的动因究竟是什么?
上山下乡 激情燃烧的岁月
抗战时期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为什么革命化就得劳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