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型虚拟语气以及虚拟显示的认知时空伸延
2016-03-02吴纬芳
吴纬芳
(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合肥230601)
Be型虚拟语气以及虚拟显示的认知时空伸延
吴纬芳
(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合肥230601)
Be-型虚拟语气次分为强制性虚拟语气和程式化虚拟语气,反应了话语者态度的中立性,体现了事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文本及各类话语中使用虚拟语气,可以区分话语细微含义,表达情感意义,重构知识体系,达到一定的审美、认知和心理效果。
Be型虚拟语气;空间映射理论;情感;认知
一、引言
英语语法中,Be型虚拟语气显示出话语者心理上的零距离,话语者希望他发出的要求或希望能够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完成。Be型虚拟语气中的现在条件反映出话语者的态度是中立的,能够即时实现。对于这些条件的可实现性,Leech[1]21曾把它定义为“事实-中立性”。因为这些条件在将来可能是真实的、有效的、能够实现的,而且时间和空间距离不存在任何错位性。Be型虚拟语气在某种程度上接近真实条件句。模糊的事实距离和零心理距离体现出与传统语法的不同。如:
1.We commanded he go.
2.We command he go.
3.Next month we shall command that he go.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三句话中的从句“he go”都是一样的,而三个句子的差别也仅仅体现在主句的时态上。显然,“he go”这个从句的时态并不和主句时态一致,它也不遵循主谓时态一致的原则。Be型虚拟语气中的动词不受主句时态影响,保持原型不变。我们把这种原型称之为“动词原型”,是指不受任何语境影响的动词状态,但在特定语境下非标志性的动词,我们可以称其为“零时态”。
二、Be型虚拟语气
Quirk[2]568把Be型虚拟语气次分为强制性虚拟语气和程式化虚拟语气。程式化虚拟语气以固定的表达方式呈现,通常带有祈愿含义。为方便解释,下文中把Be型虚拟语气分为强制性Be型虚拟语气和祈愿性Be型虚拟语气。
(一)强制性Be型虚拟语气
强制性Be型虚拟语气通常体现在that从句中,当主句中有命令、建议、决定等情感表述时,主句中的动词或从动词引申出来的形容词或名词含有命令、要求、建议、提议、推荐、催促或坚持的含义。这类虚拟语气和祈使句类似,可以视为间接祈使。如:
1.a.He ordered,“Rescue the man.”
b.He ordered that the man be rescued.
2.a.I recommend,“Everyone should buy this dictionary.”
b.I recommend that everyone buy this dictionary.
在以上例子中,a句是祈使句,b句是虚拟语气。Jesperson[3]92指出,在Be型虚拟语气中,祈使句直接作为间接引语保留。Quirk[2]568也指出Be型虚拟语气就是间接祈使句,时态无需向前倒推。在上面的b句中,听者能够知晓原话语者的原本意愿和要求,因此从句中的祈使状态能够得以保存。
Be型虚拟语气中的零时态表明:在话语发出的时刻,话语者希望听者能够按照要求或命令的那样去实施,拒绝借口或不情愿。话语者发出的命令和听话者对命令的执行没有时间上的距离。
祈使句和强制性Be型虚拟语气的主要区别在于:态度上的分化问题。祈使句含有命令的潜在性,而强制性Be型虚拟语气则具有施事性行为功能。Austin[4]124认为Be型虚拟语气没有“非真假界定”,认为句子的条件如果能够得到满足,才能使文字的力量得以显示,那就是行为的实施。而这,Searle[5]57-61认定是准备条件,因为“行为实施者有权利或者已经赋予了这个行为的能力,在某些条件下,他的言语必须要和他的言外行为一致”。在现实中话语者可能会为客观条件的不足做一些弥补工作,如通过改变句子的语气功能让话语在某种方式上更加友善。如,话语者想让他的个人观点更为重要,但他缺乏足够的权威和权利时,直接的祈使句会让他的言语空洞、无力、失败。因此,通过虚拟语气,我们可以一方面保留虚拟语气形式,而另外一方面通过动词的变化形式减少祈使句中的那种紧张气氛。而且当某个特定的客户宣布会议开始时,当军事指挥官下达命令时,当狱卒训斥罪犯时,这种虚拟语气不会出现,因为话语者有足够的权威。
所以一般Be型虚拟语气出现在正式文体中,在一些非正式的文体中,作者会使用其他方式,如用不定式或should后跟动词原形的形式。
除了以上我们讨论的间接祈使句,在强制性be型虚拟语气中,还有一种“假设型祈使”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话语者认为一些行为可以实现,某种状态即将发生,以表示某些条件、让步或目的的实行。尽管现代英语中这种情况较少出现,但下列句子中仍可见:
1.If any one be found guilty,he shall have the right of appeal.(条件)
2.Though he is the CEO himself,he shall accept our suggestion.(让步)
3.They removed the prisoner in order that he not disturb the proceedings any further.(目的)
这些Be型虚拟语气不存在任何心理距离。“假设型祈使句”主要是让祈使句语义层面相关的“弱祈使”相关联。
(二)祈愿型虚拟语气
祈愿型虚拟语气,表明“话语的发出是如所想象或计划的那样,它次分为意志型虚拟语气和愿望型虚拟语气”。如:
May you be happy and healthy in the new year.
Long live peace!
Be that as it may.
这些句子中的虚拟时态并非指动词发生的时间。他们不表示真实情况下的事件。在程式化虚拟语气中,零时态表明话语者的某种期望,表明话语者希望他的意图和事实没有距离,所有的意愿能够实现,所有的愿望不会发生任何偏差。我们也可以将这类虚拟语气视为对未来的一种描述,某种可能实现的意愿。
Farkas[6]14-15提出一个有意义的分类,用来区分一些动词。动词如believe,hope被称为“弱意愿”。这些词是用来介绍语义内容的词汇,动词believe, hope所相连的情况是真实的,语义层面上是可实现的。而另一方面,desire,wish,prefer这类的动词,被称为“强意愿”,表示他们引导某种假想意愿。如:
1.They hope that he will be there.
2.They hope that he be there
3.They desire that he is there.
4.They desire that he will be there
5.They desire that he be there.
上面句子中,2、3、4句在语法上是错误的。
“Hope”作为指示词,不同于“desire”,它的希望表示话语者认为有成功或满意的可能性。换句话说,hope所表达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有坚实基础,能够实现,所以这类词表达真实意义而非虚拟含义。而“desire”则表明某种虚拟情况。
三、虚拟语气的认知功能
1994年,Faucannier.G[7]22在他的《心理空间》一书中提出空间映射理论,认为语句陈述的心理过程是从一个心理空间到另一个心理空间的映射过程。
对于虚拟语气,它的虚拟时态是否涉及心理空间的转换还有待考证,但空间映射的过程确实引发了语法上的暗喻。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话语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一些暗喻来表达与个人经历或他的审美价值相关的态度或做出判断。认知映像过程中,当真实的物境被当作个人情况的抒发对象时,映射“符号”出现,成为“影像”,因为此时意识下的空间和地点都是幻想的,虚拟的,时态也是如此。下面来看看虚拟语气中出现的虚拟时空。
(一)区分细微意义
有些学者认为语句没有必要为了表现某个非事实的情况制造一个虚拟的语气或环境,这种说法适应于下面这个句子:
It is necessary that nine is greater than seven.
但如果我们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
No matter how things might have gone,nine would have been greater than seven.
这样,这个句子就出现了虚拟语气。
又如:
a.If we had finished packing Monday night,then we would have departed Tuesday morning.
b.If it were the case that we finished packing Monday night,then it would be the case that we departed Tuesday morning.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句表达的前提条件含混不清,而第二句的含义模糊,语法上也是错误的。
这种与事实相反的情况,按照Fauconnier’s的说法,是空间距离的“强迫不相容性”,只能通过虚拟语气来解决。Be型虚拟语气中助动词do的省略,根据易仲良[8]47的说法,是“简洁性”和话语者“意识”的表现。1978年,Leech[9]38提出这种无助动词do的特殊表达法是为了区分“事实意义”与“理论意义”的细微含义。如:
They insisted that we don’t eat meat.(易忠良[8]50)
They insisted that we not eat meat.
第一句中,“we don’t eat meat”代表事实,而第二句中则是一种理论或者说是坚持的结果,这里如果没有Be型虚拟语气句的话,句子的细微意义差别则无法表达。
(二)情感意义
虚拟语气中的时间不指具体的时间概念或者时间节点。虚拟语气中时间的错位使得我们可以知道某些特殊认知和幻想中,空间概念的情感表达。我们可以把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在这个想象的空间里用“缺失”、“遥远”或“距离”这类的词汇表示出来。看下列例句:
If Helen were here now how nice it would be!
这句话通过时态的推前,表达了一种沮丧和懊悔的情感,因为现实和假想的距离是无法弥补的。
He acted as if he were an expert
受连词as if的影响,这个句子,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读出其中的隐含含义,那就是he is not an expert。而这时,我们的情感是鄙视的,带有嘲弄的,因为话语者似乎想强调他所说的并非事实。
If I were you,I’d hate myself.
If I were you,I’d hate me.
这两句话,看似相同,但实际上它们表达了不同的含义。两句话的特点是都有虚拟语气,而这两句话的区别就在于后面的主句。Lakoff[10]79认为,这里面的问题来自反身代词和空间距离的产生。在现实距离中,主语“我”的反身代词一般是主语,主语“你”的反身代词一般也是主语。而在虚拟距离中,“我的认知、意识,感觉的能力,判断力都在对方你的控制之下,如你的身体,你的过去,你的社会角色等等”[10]80。
If从句引导的心理空间,宾语“you”的判断和感觉的能力都是由主语“I”控制的,因为它与实际的事实相反。所以,“hate me”,在现实的空间中,实际上是表达对我的傲慢态度。
人类是想象力无穷的动物。虚拟语气句构建了一种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诞生了它所需要的情感和感情以此来表达对真实环境下的一些想法。
(三)知识重构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建立在使用基础上的。“语言中新奇的表达是话语者的需要,而不是语法的要求。问题的解决,发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11]65。想象的心理空间帮助人们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从现实中解脱,重新构建真实生活中的次序,以解决现实中的诸多问题。如:
If there were no air,the sky would become black.
这句话表达了个人观点,表明话语者已经阐明立场,他把个人意愿通过虚拟语气方式转移给听话者,希望得到一定回馈。为了减轻个人意愿的强迫感,话语者用虚拟语气的方式来脱离现实,使得他的陈述更为委婉。
知识重构的另一方面在于虚拟语气可以作为总结性工具。如下句:
a.We think he leaves.
b.We thought he left.
c.We desire he leave.
在第三句中,leave不改变形式,但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话题是总结性的,没有给出具体的方向指示,也隐藏了话语者个人的想法,弱化了他的决定。
研究发现过去式虚拟语气比给听话者施加的压力、强制力较小,这是Were型虚拟语气的认知意义。一般来说,虚拟语气在一定程度上隐含了话语者的真实意图,我们把把虚拟语气和命令语气进行比较,会发现:命令语气类似话语者谱写的精美蓝图,他有足够的话语发出权以保证命令得以实施和执行,而虚拟语气,类似话语请求,但命令语气较弱;与命令句式相比,虚拟语气的执行力度较弱。
(四)审美、认知和心理效果
对于认知语言学来说,语言构建语义,传播语义,从而帮助人类认知的发展。大多数认知语言学家反对语义的“客观性”。他们认为,语义不能单独成立,所有的语言形式无法独立生存,语言帮助激活人大脑和思维中的涵义。我们的世界是多维的,复杂的,现实和虚拟相互结合,需要语言的相应表现。当我们思想脱离现实,来到虚拟世界时,我们构建了一个虚拟空间概念来实现审美和认知效果,这样理智性减少,但充满想象。
四、结语
留声机,音乐,声波是文字的载体,记录了语言和世界的联系,这些载体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发展,展现了人类错综复杂的关系,也表达了语言的逻辑关系。但虚拟语气使得我们的想象力能够走得更远。除了音乐的比喻意义,虚拟语气激活了人们的想象能力,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浪漫的虚幻世界,把现实生活中的内在关系和逻辑思想融合到统一的诗般世界中。虚拟语气中的一些无意义表达可以展示话语者对世界的想法和祝愿,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认知意识和表达一定的心理意识。
[1]LEECH.G.N.Meaning and the English Verb[M].London:Longman.1971.
[2]QUIRK,R.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85.
[3]JESPERSON Otto.Essentials of English Grammar.George Allen,1933.
[4]AUSTIN,John 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Clarendon,London,1962.
[5]SEARLE,John R.Speech Act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
[6]DONKA Farkas.,Parasession on the Lexicon[J].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1978(3):14-15.
[7]FAUCONNIER,G.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The MIT Press, 1994:22
[8]易仲良,英语动词语义语法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LEECH.G..Explorations i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80.
[10]LAKEOFF.G.&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s[M].N.Y.: Basic Books,1999.
[11]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1[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责任编辑:胡金频)
Be-type Subjunctive Mood and Cognitive Space Extension
WU Wei-fang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Anhui Jianzhu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Be-type subjunctive mood is subdivided into compulsory subjunctive mood and programmable subjunctive mood,which reflects the neutral attitude of the speaker and the authenticity and validity of the event. The adoption of subjunctive in different texts and discourses is able to distinguish subtle word meaning,express emotive meaning and reconstruct language system,thus achieving a certain aesthetic,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effects.
Be-type subjunctive mood;space mapping theory;emotion;cognition
H314
A
1673-1883(2016)04-0153-04
10.16104/j.issn.1673-1883.2016.04.036
2016-09-14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大学生慕课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研究”(SK2016A0241)。
吴纬芳(1981─),女,安徽池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对比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