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2016-03-02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总校

学苑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教材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总校 黄 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黄镇

思想品德课是为帮助学生今后社会生活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学科,而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是其基础和关键,必须予以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授内容的扩展和生活的联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初中教育思想品德教学社会认知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传授学生基本的法律和道德等知识,目的在于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一个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明是非、懂道理、知善恶,对社会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能够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面临巨大的变化,加强对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教育至关重要。社会认知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认识世界的能力,是人们经过一定阶段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后,对社会现象、他人行为、心态等做出正确推测和判断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正确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担负着重大责任,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一、转变观念,重视对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方面导致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重心偏离,以考试为目标,重点讲授枯燥乏味、与日常生活脱离的知识,另一方面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深入贯彻课程改革的今天,这种观念显然已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需要更新观念,重视对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正确引导,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参与公共生活,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有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学生才能将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所得更好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全面认识世界,正确对待他人,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教师要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发展需要,善于创设情境,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拓展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加强对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教材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依据,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往往源于此,但教材的内容又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重视对课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进而弥补教材的不足。

首先,为了拓展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重视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如在《做意志坚强的人》这一单元中,教师除了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外,还应注重收集古今中外那些敢于同挫折斗争的成功事例,如音乐家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谱写了《生命交响曲》;史蒂芬·霍金在患上“卢伽雷氏症”的情况下顽强地工作和生活,提出了著名的“霍金辐射”理论,并著述《时间简史》一书。这些案例必然会极大地丰富教材内容,使学生在对这些伟人予以瞩目的同时进一步明确正确对待挫折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

其次,除了立足课本寻找课外知识外,教师还应该注意联系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引导学生加强对身边社会热点的关注,通过帮助学生分析事件的本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分析社会时事热点的方法,这既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时事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例如,同样是在《做意志坚强的人》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播放《中国梦想秀》中安东的一段视频,安东原隶属省队、国家队一员,但由于其所训项目未被列入奥运项目导致其所在队伍解散。这本是安东人生中的一大挫折,但安东却并未被挫折打败而是振作精神,从另一个舞台展现自己的风采。通过对类似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事例的分析,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三、重视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在课外社会实践中培养认知能力是帮助学生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基础,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同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中的人和事,发挥自身社会人的角色,从而提高社会认知能力。如在《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其生活环境附近网吧数量以及学生上网情况,让学生对青少年上网情况有所了解,并对搜集材料进行分类,一类材料是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了解时事、结交朋友、适当游戏放松的,另一类是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交友、影响学习的。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网络的利与弊,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影响远远大于在课堂中的直接灌输和讲授。

总之,初中阶段正处于青少年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极易受到来自社会、他人的影响,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认知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1]杨芳.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9)

[2]蔡秋莲.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教材
选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