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2016-03-02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中心小学陈东旭

学苑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过程

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中心小学 陈东旭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中心小学陈东旭

要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得以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改变以往被动性、模版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积极性、能动性得到发挥,促进学生实现主体性发展,是当前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文中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营造氛围、引导发现问题、拓展探索空间几个方面就情境创设进行了探讨。

情境氛围探究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课程要能够适应所有学生的发展需要,要能够让所有的学生经过对数学的学习,获得有效的主体性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激发出来,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主动对知识开展发现、探索与研究等活动,使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称为学生,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以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为了实现学生利用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数学,作者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措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兴趣是驱动学习行为的最好动力。只要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学习过程对于他们而言就会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不会觉得有任何的压力,反而会觉得很快乐。“2011年版课标”也如此提到,数学教学应当要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自主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学习,就首先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趣味性背景材料,那么对于学生而言什么是趣味性的呢?其实只要是他们喜欢听喜欢看的实事、实物以及实情,就是他们感兴趣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比赛,或是模拟教学场景、开展教学游戏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索欲望。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元、角、分》时,可安排“模拟购物”:即以4人为小组,让学生用手中的“钱”买“商店”里的东西。利用现实生活当中的情景,来对相关知识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情景当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积累课程资源。在这个情况当中,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到了数学问题上来,而且有了生活情景作为学习背景,学生的探索欲望就会高涨起来,这可以促使他们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让学生在这种具体的情景中进行学习,动脑思考,可以使其学习兴趣显著提升起来,而且这样一来,数学的抽象性就会极大的降低,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相关知识。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时更加要注意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和爱玩、好动等思维特点,从学生经历过的现实生活当中提取情景,为他们提供学习、观察与思考操作的条件。

二、创设情境,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人的素质发展不可缺少的方式。我们可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观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启迪,活跃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机制下进行轻松愉快的学习,改变以往单向的教学交流形式,使整个课堂形成多向的课堂交流,并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翁,这可以激发他们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学习思想。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使活动的四边形稳定,并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当中,所有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为小组献计献策,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而且小组学习所创造出来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和谐,为学生的自主思考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想出了多种办法:办法一,给四边形框架的接头处多钉几根钉稳固(图略);办法二到办法六都是给四边形框架加钉木条,但钉的办法不同。

展开讨论是体现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好方式,而小组讨论更有利于学生交换思考所得,充分体现自我。在出现上述加固四边形框架的办法之后,教师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验证哪种办法好,最后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自己发现:只有使四边形框架上出现三角才能使其稳定。这样,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在探索中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此可见,小组活动的学习形式打破了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和广泛交流的机会,有效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药引”

不管是进行什么研究,首先都要有“问题”的引导,否则研究就毫无方向、毫无意义,可以说“问题”是打开一扇新的知识之门的钥匙,如果没有“问题”,这扇大门就会永远的关闭。从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来看,之所以会有“学习”这种活动存在,主要是因为首先有“问题”存在,如果没有问题的存在,“学习”就无法成为现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他们想提出的问题,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让他们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学习。如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

教学片段: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运动场上》

师:同学们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吗?想不想去看一看可爱的小动物们是如何开运动会的?

生:想……

师:现在老师带你们到热闹的运动场上去看一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出示场景图,并揭示课题:“运动场上”。)

师:根据这幅图,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①小兔有()只?

②小乌龟有()只?

③一共有()只?

④小兔比小乌龟多()只?

⑤小乌龟比小兔少()只?

⑥赛跑的动物比爬山的动物多()只?

⑦第()号跑在第六号的前面?第()号跑在第六号的后面?……

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真正的发挥,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高度集中,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

四、以人为本,拓展学生学习探索的时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够吸收知识营养,这是其他人通过努力而替代不了的,所以不论教师讲得如何努力、如何细致,如果学生没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因为教师的感知和思维活动并不能替代学生的感知与思维活动,只有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主观体验,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思考,张开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课堂的主体从来就不应该是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获得主体发展的环境条件,把学习与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这一内容时,为了给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我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把圆的面积转化成以前学过图形的面积。学生通过商量后拼成了几种图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这时,我要求学生思考讨论:这些图形的底(长)与圆的什么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这些图形的高(宽)与圆的什么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当学生明白这些关系后,我又要求学生根据拼出的图形常识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根据提出的要求,探索圆的面积公式,并理解了公式。

美国当代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对知识而言,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展、提升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一系列教学措施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得到发挥,让他们主动地展开学习与探究,主动地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有效的主体性发展。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过程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