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文”潜入心,润“情”细无声

2016-03-02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刘笑容

学苑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钱学森爱国祖国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刘笑容

随“文”潜入心,润“情”细无声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刘笑容

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世界、领悟真理,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感悟来实现学生情感的内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情感,更能够塑造健康的道德情操。本文主要分析了语文教学中文本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文与心的交流。

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人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直以来,这句话都被教育界人士奉为至理名言。自古以来,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语文课是中国学生的母语课,它贯穿了学生学习生涯的始末,语文教学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总结性教育,它不仅能够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也使学生的爱国精神得到提升。下面,我主要以《钱学森》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钱学森》一文讲述了钱学森在国外期间,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并不顾一切阻挠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贫穷而落后的中国的经历,同时并歌颂了钱学森那片可贵的赤子之心与爱国热情,主要表现在:

一、反复诵读——“知”爱国

俗话说:“言为心声。”在课程开始前,我需要同学们找出在文章中哪两段是钱学森说的。这两段话也就成了我上课的主线。之后,我以这两段话为核心展开教学:教学第一段话时,我采用了先自由读文,抓住关键词语品悟,再引读出示第一段话,引导学生围绕这段话中的“我是中国人”“作准备”“为人民多做点事”结合钱学森当时在美的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点评、学生点评,使学生的朗读体现“层次感”。没有感受的朗读是空洞的,只有当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自己的感受理解,才能读出自己的味道,实现“个性化朗读”。

第二段话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完成对背景的重点研读后,先指名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再通过设计引读使学生对钱学森的那份坚定的回国之心有了深入的感悟。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通过反复诵读这两段人物的语言,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怀,这种情怀叫做——爱国。

二、想象补白——“明”爱国

对于生活在现代的六年级孩子来说,爱国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名词而已,他们无法深刻地体会到钱学森当时的境遇及他对祖国的那份深情,这也就成了当时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做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取得最大程度的教学成果呢?这成了我最棘手的事情。通过反复研读文本,思路渐渐清晰——围绕第一段话,我先启发学生读文思考“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接着引导学生抓住“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等关键字眼想象并描述钱学森在外所享受到的荣华富贵,然后思考“在这样的荣华富贵面前,他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最后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体会。“通过想象补白,深入当时社会背景,充分感悟人物思想,诵读人物语言真情。”钱学森的那份真挚的爱国热情充分体现了出来……

三、角色扮演——“悟”爱国

《钱学森》一文的第三段中有一句是留学生对钱学森的劝告——“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一句话既道出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也道破了许多中国留学生当时的顾虑。可为什么钱学森会有如此坚定回国的决心呢?此时唯有深沉的爱国情怀能解释了吧。为了让学生感悟出这份坚定的回国之心,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这样的环节,学生扮演留学生劝说“我”(钱学森),学生结合上文的学习,劝说的话语也各不相同:

生:钱先生啊,美国是你取得科学成功的地方,是你可以一展抱负并得到科学成果的地方,你难道舍得离开它吗?

师:我可以放弃美国的一切,但我不能放弃自己的祖国。

生:科学无国界,更何况,以你现在的情况,在美国,你很有可能取得比冯卡门教授更卓著的成绩。

师:我是科学家,但我更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生:可是,祖国刚解放,一穷二白,等过几年,经济发展了再回去也不迟啊!

师:祖国刚解放,是最需要人才的时候,现在中国需要我,我作为中国人,应当回去。

……

角色扮演的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孩子们被钱学森那颗赤子之心一次又一次地打动,情感得到升华。

四、资料拓展——“品”爱国

钱学森的回国究竟受到了哪些阻挠?为了使学生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我在课堂上引入了当时的背景资料——“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有重要机密,诬蔑钱学森是‘间谍’……”当“诬蔑”“拘留”“迫害”这样的字眼映入孩子的眼帘时,课堂上引起了一阵骚动。“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不正是钱学森爱国的勇气吗?直观的资料让学生对钱学森这个人物的理解更加立体丰厚。

五、课堂练笔——“敬”爱国

有了前面的铺垫,课即将结束时,我出示了《感动中国》节目中的一段关于钱学森的颁奖词,而后又告诉孩子们钱学森爷爷去世的消息,这样强烈的对比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有的孩子甚至感叹道:“太可惜了!”带着这份心灵的感动、感叹,学生们在后面写话环节真情流露——“钱学森爷爷,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是中国人,一句普普通通的话语,却让我读懂了您那颗不平凡的赤子之心……我将来也要向您学习,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是我对您的承诺!”……我想,此时此刻,对钱学森的敬仰及对爱国深情的体会早已透过语言文字化作那股股清泉流淌在孩子们的心间。

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通过反复诵读、想象补白、角色对话等方式启发学生表达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一份对人文的感动,为语文课堂注入浓浓“人文味”。

猜你喜欢

钱学森爱国祖国
钱学森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钱学森之答
钱学森:四菜一汤就挺好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