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2016-03-02翟天园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研究生院日本政府研究生

翟天园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0)



日本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翟天园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0)

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改革,致力于建设能够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学。日本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开端是实施研究生院重点化政策,建设高潮是实施21世纪COE计划,建设尾声是实施全球COE计划。日本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启发意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实施精英化的研究生培养战略;其二,合理确定资金投向;其三,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日本;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院重点化;COE计划

一、引言

近年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呼声在我国越来越强烈。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提出如下构想:到2020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1]。大学可以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研究其他国家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面的经验,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十分重要。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战略规划的国家。在20世纪实施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之后,日本的高等教育的质量获得显著提升。进入21世纪,日本先后提出了“信息技术立国”“知识产权立国”“环境立国”等战略。日本为了实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出台了两个具体的政策——研究生院重点化政策和21世纪COE计划(COE即Center of Excellence,意为卓越研究中心)。日本政府又在2003年出台了特色大学教育支援计划,这一计划是日本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的补充,目的是评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成效。截至2012年,日本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的实施已10余年,其间有10位日本学者先后在物理、化学及生命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获奖人数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日本学者获奖人数的总和[2]。

二、日本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的实施

进入21世纪以后,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经济全球化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世界各国围绕科学技术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3]11-12。日本的科技发展水平整体较高,但是,在信息技术等尖端科技领域,日本与其他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导致日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日本政府将促进信息技术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日本政府为了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的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大学的国际影响力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日本政府调整了大学的结构和功能,确立了科研主导大学发展的原则,为全面推进大学的学科建设改革奠定了基础。现阶段,日本政府主要通过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基地来增强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开端:研究生院重点化政策

日本政府出台研究生院重点化政策主要是基于提高日本大学的学术研究水平以及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考虑。与其他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较小,地位不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日本政府早前为了推动科技发展实施了“拿来主义”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尝试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促进本国经济腾飞。这一战略效果显著,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随着各国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日本赶超战略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日本的基础性、独创性研究能力较弱,在经济全球化和学术研究产业化的时代面临“掉队”的危险。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政府修改了对研究生入学资格的规定,从1989年开始允许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允许大学毕业后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大学或研究所工作经历的人员报考博士研究生。新规颁布后,日本研究生的数量明显增加[4]。

2000年,日本文部省实施了大学研究生院重点化改革,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九州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12所大学确定为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的研究型大学,明确其主要职能是开展研究生教育以及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同时对教师的人事隶属关系进行调整,以促进研究生院实体化[5]。从表面上看,研究生院重点化改革只是调整教师的人事隶属关系,但实质上这次改革是促使教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研究生教育上,这有利于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潮:21世纪COE计划

日本实施研究生院重点化政策的目的是改善制度环境,使日本大学由侧重教学向侧重研究转变。不过,当时日本政府还没有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目标。日本政府从2002年开始实施的21世纪COE计划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以及目标实施方略。21世纪COE计划又被称为“卓越研究中心计划”,实施该计划的目的是培养学科带头人,在日本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该计划于21世纪初开始实施,主要由政府对各高校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进行重点扶持。从2002年开始,日本文部科学省每年都会划拨“研究中心形成费补助基金”,在大学设立COE(卓越研究中心),通过建设若干个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基地来提升大学的竞争力,最终建成一批具有独特个性的高水平大学。简言之,21世纪COE计划是日本文部科学省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而实施的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尾声:21世纪COE计划后续

由于21世纪COE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在COE计划于2007年全面结束之际,日本文部科学省启动了“全球COE计划”,继续支持日本大学建设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全球COE计划从2007年开始立项,在两年时间里总共在9个领域立项131个。其中,交叉科学领域立项24个,医学、数理科学、机械土木科学及社会科学等4个领域各立项14个,生命科学、化学及材料科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等3个领域各立项13个,人文科学领域立项12个。与21世纪COE计划相比,全球COE计划项目数量大幅度减少,但单个项目投入的经费却有所增加(根据学科特点,单个项目投入的经费从5000万日元到5亿日元不等)。这显示出日本政府对于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基地、提升大学竞争力的决心进一步增强[3]76-77。

三、日本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的启示

对于何为世界一流大学,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看法并不一致。其中,以香港科技大学(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丁学良博士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指标一流论”。丁学良博士指出,教员的素质、学生的素质、常规课程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公开竞争获得的研究基金、师生比例、大学硬件设施的量和质、大学的财源、历届毕业生的成就和声誉以及学校的整体声誉是衡量一所大学是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6]。以中国科学院的顾秉林院士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关键一流论”。顾秉林院士指出,判断一所大学是否为世界一流大学应当从3个方面着眼:一是要看它是否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二是要看它是否有一批一流大师,三是要看它是否有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科研成果[6]。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是能够培养出举世公认的英才和创造出划时代学术成果的大学。首先,衡量一所大学是否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看其培养学生的质量。目前,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出的国家领导人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总数是普通大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其次,衡量一所大学是否为世界一流大学还要看其是不是科技进步的策源地。一般认为,一流大学应当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7]33。从胡适先生在1947年提出要建设一流大学到今天我国实施“985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探索在我国从未停止,借鉴别国的经验可以使我们避免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过程中走弯路。中国和日本在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但两国都是亚洲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又都有着改革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因此,日本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无疑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首先,要实施精英化的研究生培养战略。

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需要大批高层次人才,因此,研究生的培养被看作一流大学担负的一项重要使命。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研究生院重点化政策。我国的重点大学要设法增加研究生招生数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招收学生时多多益善,在注重学生数量增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培养质量的提升。在录取研究生时还应当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既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考虑学生的爱好、特长,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另外,在培养过程中还应当增强针对性,着力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

其次,要合理确定资金投向。

日本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视, 2001—2004年,日本政府对立项的274个COE共计投资1165.20亿日元(折合72亿余元人民币)[7]17-18。学科建设是大学的重要任务,因为学科发展水平决定了一所大学是否有资格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但是,如果对资金投入缺乏科学规划,就会影响到学科的均衡发展。政府资金投入的效果在那些研发周期短的项目上表现得比较明显,这就容易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申请短期项目,二是从事长期项目研究的人会在研究时“打折扣”。今后,我国政府要根据科研项目的性质确定经费的数额,在对项目经费进行审核时要综合考虑研究方法、人力物力投入等因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政府的经费投入更加透明,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科建设趋于均衡,从而加快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步伐。

最后,要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我国目前正在开展“985工程”二期建设工作,而日本的21世纪COE计划也有一个后续项目。日本在一流大学建设方面的经验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二期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比一期要大。增加经费投入一方面有助于巩固一期建设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振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信心,使他们积极投身后续研究工作。二是政府经费投入应当相对均衡。在日本,国立大学都由政府出资兴办,它们与私立大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日本政府主要以国立大学为重点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政府颁布的COE计划项目审核标准对国立大学比较有利。我国在实施“985工程”时对国内几所重点高校投入较多,有些重点高校的资金投入是普通高校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势必会影响普通高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今后,政府在投资时应当注意对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一视同仁。

四、结语

当前,各地正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我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调研时指出,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当前形势下,认真研究日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6-06-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赵俊芳,姜检平.日本“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3(1):70-71.

[3]汪辉,李志永.日本教育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4]姜检平.日本“COE”:卓越中心计划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18-19.

[5]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国外高等教育调研报告[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9.

[6]王世华.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7(9):3-6.

[7]王缅华.中日一流大学办学理念及其特色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 王 素】

2016-06-13

翟天园(1993—),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教育学。

G511

A

2095-7726(2016)11-0061-03

猜你喜欢

研究生院日本政府研究生
日本师范研究生院入学定员充足率下降16.9%
日本防卫费或超2000亿日元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Confucianism introduced by Lin Yu-tang
从“甲午”到“侵华”日本政府操控下的新闻传媒
EmploymentAgeDiscriminationonWomen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胡亚楠、张国英作品选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受伤的相扑手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