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若干思考

2016-03-02王雅辉王宏诗

关键词:信息平台就业指导教育

王雅辉 赵 刚 初 冰 王宏诗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6)



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若干思考

王雅辉 赵 刚 初 冰 王宏诗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6)

摘 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高度重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毕业生持续增加,但是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限,二者存在供需矛盾。在此背景下,再加上一些毕业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诚信品质较差,竞争意识缺乏以及实践能力不强,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为学生提供实践能力锻炼机会,完善就业指导的信息平台建设,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就业指导 供需矛盾 教育 实践锻炼 信息平台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与国家改革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全社会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社会层面,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有着较高学历的群体,其就业状况既关系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也牵动着身后父母的关切,亲朋好友的期待。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普通民众对高等教育的信任与信心,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持续获得民众的肯定与支持并获得优质的生源,因为“学生在选择学校时,看重的不仅仅是学校的综合实力,还有其就业形势的好坏”[1]。在国家层面,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反映了国家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能否获得充足的高素质的人才支持,其状况最终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党和国家改革发展事业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提升其水平,更好地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相协调,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代背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统包统分”转变为大学生的“自主择业”,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这一就业制度奠定了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基础。但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弊端在大学生就业领域也逐渐显现,突出表现为我国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近些年来,就业压力的增大现象较为严重,而部分企业又是苦苦招人,却不能寻得合适的人才。”[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在近十五年内翻了数倍,由2001年的114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749万人,增长了65.7%,再创历史新高。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为社会供给了持续增加的毕业生和就业人口。反观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用人单位,其需求的增长是缓慢的。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传统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在经济的严冬中艰难求生,出于利润的考虑纷纷调整了用人计划,一些外资企业甚至发生了“裁员潮”。除此之外,备受大学生青睐的公务员体统,受到编制的限制,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也十分有限。综上,庞大的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需求有限的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1.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取得的成就

大连海事大学作为交通运输部所属的被国家批准进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具有“航海家摇篮”之称的中国著名高等航海学府,也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学校优良的声誉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扎实推动,实现了就业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制度化”。在就业指导工作的定位上,始终坚持把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将其当作关系广大学生及家庭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学校声誉和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学校一直秉持“待生如子,爱校如家”,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学生就业工作“四级联动”机制,齐心协力搞好学生就业工作,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在就业指导工作的正确定位与有效推进的基础上,学生就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以2013年与2014年的就业数据[3,4]加以说明。在就业率方面,截至2013年12月底,本校2013届毕业生共计5381人,就业数5192人,年终就业率为96.49%。其中,本科毕业生共计4056人,就业率为96.62%;毕业研究生共计1325人,就业率为96.07%。截止2014年12月底,毕业生4973人,年终就业率为97.16%。其中,本科毕业生4014人,年终就业率为97.06%;毕业研究生959人,年终就业率为97.60%,绝大多数学生实现了就业。在就业机会方面,2013年共有1100余家招聘单位进入本校,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1家、国资委企业21家;全年发布就业需求信息4779组,提供就业岗位43869个,供需比达到8:1。2014年共有1200余家招聘单位进入本校;全年发布就业需求信息1721组,提供就业岗位53016个,供需比超过10:1,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就业需求。在就业服务满意度方面,调查显示,2013年,28.27%的学生非常满意,45.67%的学生表示满意,总体满意度达到97.13%;2014年,高达98.42%的毕业生对本校就业工作整体满意,这表明就业指导工作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

2.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大学生整体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有清醒的头脑,未雨绸缪,事先规划,针对出现的问题,有责任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一般地,大学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达到15%—50%,即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按照这一标准衡量,我国在2003年已经达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因为2003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高达17%,高于15%。“中国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走完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完成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5]伴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选择范围广、就业岗位多、几乎不存在就业难的情况转变为现在的就业单位要求高、选择范围有限、竞争激烈甚至可能难以就业的局面。

就业市场的以上变化要求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相应地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相适应的新型就业观,那就是摒弃过去“天之骄子”的高高在上的旧观念,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在基层磨练自己,建功立业。但是,观察本校一些毕业生,其就业观念还没有完成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对工作地点、工作岗位的期望值不切实际。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强行期待留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或沿海城市,对于中小城市、西部地区则不予考虑。工作岗位则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不予考虑,一心希望进入国家机关或世界500强等大型企业。在薪酬待遇方面,不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预先设定较高的薪酬待遇要求,有些远远超过城镇居民的平均工资水平。一些毕业生的以上不切实际的期待与要求使自己的求职过程中面临诸多现实困境。

第二,一些学生竞争意识不足。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的经济模式。在就业市场领域,竞争的机制亦无处不在。再这样的竞争机制下,大学生必须树立竞争的意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实现自己的就业。“但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大学生对这一巨大变化缺乏清醒的认识,对竞争感受不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大学生毕业以后很难适应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6]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竞争意识的树立,使大学生不畏惧来自其他同学的挑战,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最终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竞争能使人勤奋勇敢、充满活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7]虽然竞争意识如此重要,但是一些毕业生却没有具备这样的意识。当面对各种企业招聘时,他们一旦看到人数众多的求职者就胆怯、退却,害怕失败,有时就会错失许多就业机会。这体现了一些毕业生的求稳思想、保守态度。这些消极的思想最终成为了他们成功就业的障碍。

第三,一些学生诚信品质不够。“诚信自古以来就是国人立身处世的根本。”[8]人无信不立。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诚信尤为重要。只有每一个毕业生的诚信,学校才能在有人单位中间树立良好的信誉,才能为就业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吸纳动力,为毕业生搭建一个个良好的就业平台,从而为大学生的最终就业创造条件。但是,转型期我国各种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等道德失范行为在大学生就业领域也不同程度存在。大学生求职时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伪造各种资格证书、获奖证书等文件。一般地,用人单位通过各种证书来判断毕业生是否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特定能力与素质,一些不具备此种条件的毕业生就会伪造相关证书,达到其目的;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一些毕业生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在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时考虑不够周全,容易发生违约行为。这些失信行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毕业生诚信品质不够,最终扰乱了就业市场。

第四,一些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学生就业时,实践能力是用人单位重点考察的内容。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毕业生就业目标的实现。“目前,许多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学术科研工作和知识性教学,相比之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却仍然无法真正进入大学的主流领域。”[6]这一现状导致一些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在求职过程中竞争力不强,在竞争激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

四、加强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严峻的就业压力给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不但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才,家庭的热切期待以及学校的发展壮大,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所以,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既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也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的重点。结合学生工作的实际,本文提出几点应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挑战的建议。

第一,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观念转变,教育先行。针对一些毕业生缺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就业观念、诚信品质及竞争意识的问题,就业指导工作有必要加强大学毕业生这方面的教育。做好毕业生相关观念转变的教育,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其一,可以采用讲座的方式。讲座的优点是内容集中,信息量大,主讲人的选择比较灵活。可以邀请在就业领域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深入讲解,也可以邀请熟悉就业招聘流程及用人偏好的实务界的人员通过案例等具体的方式让毕业生切实了解就业市场的实际状况,使其主动转变不适宜的就业观,树立新的就业理念,为最终成功就业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第二,提供多样的实践能力锻炼机会。“高校要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课外实践活动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6]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就业指导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现在,用人单位一般都青睐有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因此毕业生具备这方面的素质变得极为重要。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通过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洽谈,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在学习间隙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到与自己专业及未来就业方向相契合的单位参加实践锻炼,参与实务工作,为毕业时的就业做好实践准备。

第三,完善就业指导的信息平台建设。本校目前已经有“海大就业网”、“大连海事就业”官方微信这样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各专业学生提供动态就业信息。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现有信息媒体的建设,增加新的栏目,增添新的功能,使就业信息的提供更加准确、及时。另一方面,要积极宣传让用人单位、毕业生了解使用这些信息平台。通过这些信息平台,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有效的联接起来,使毕业生及时获取用人单位发布的实习信息、招聘信息,为毕业生搭建起一座成功就业的信息桥梁。

参考文献:

[1]唐玲,蒋舜浩.对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变革的理性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4(01):82-3.

[2]张春义.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构研究.文学教育(中).2013(08):69.

[3]连海事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大连海事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http://myjobdlmueducn/news/28378html.2013.

[4]大连海事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大连海事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http://myjobdlmueducn/news/28376html. 2014.

[5]罗三桂.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现代大学教育.2005(03):99-103.

[6]周爱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探索.2009(01):74-5.

[7]王蒙,汪先平.论大学生正确竞争意识及其培养——基于制度化建设的视角.宿州学院学报.2013(10):24-6+43.

[8]廖志诚,林似非.论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治理.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6):60-4+97.

作者简介

王雅辉,女,辽宁大连人,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和就业指导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平台就业指导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MVC框架技术搭建技能培训信息平台实例
浅谈包头市人影指挥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