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在高中天文社团活动中构建“112”模式

2016-03-02张森皓

关键词:科学精神

张森皓

(郑州市第一中学 河南郑州 450000)



论如何在高中天文社团活动中构建“112”模式

张森皓

(郑州市第一中学 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天文学是自然科学中探索最远、最神奇的科学。高中学校建立天文社团,开展一系列的科普教育和天文考察实践活动,可以有力地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治学精神,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天文社团 科学精神 考察实践

当前,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教育倾向,学校的办学目的、培养模式、教育管理等没有显著的差异,高中教育失去了个性和特色,呈现日趋模糊的状态。学校作为“传承和缔造文化的场所”,应不断开拓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张扬和升华文化个性,构建特有的价值核心。学校不同社团的建设是彰显学校文化独立性和办学自信力的体现,通过对校园环境、设施建设等物质基础的投入,建立相应的管理规章、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来进一步扭转同质模式,突显学校教育的文化特质。高中天文社团活动是我校特有的文化启迪项目之一,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课题研究,形成了完整持续的运作系统,构建了天文社团活动的“112”管理模式。[1]

一、树立一个宗旨——培养兴趣、团结合作、尊重科学、不断探究

天文社团的成立宗旨为:“崇尚科学精神、培养探究能力、发扬团队精神,发掘更多天文爱好者”。自社团成立之日起就着力吸引并培养一批又一批的热爱科学、探究自然奥秘、富有科学理念的天文爱好者,鼓励这些学生在脚踏实地的扎实笃实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将目光转向太空、转向星河,以天文情怀、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进行探索,促进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动手实践、科学实验、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创新求实的理念开展各项天文考察活动,让学生在多角度感受天文之美的同时,养成正确的治学品质。

初高中地理课本内容上真正涉及天文知识的内容很少,初一地理上册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以及高一地理必修的第一章《行星地球》中接触到部分天文知识,有限的课堂教学里学生建立的宇宙认识少的可怜!为了让更多的爱好天文科学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天文社团开展各类科普实践活动和普及教育,让学生在这里得到科学的启蒙和熏陶,培养和塑造了一届届热爱天文科学、具备一定天文知识和观测技能的学生。[2]

二、建立一条主线——以天文为中心的多学科交融

天文社团的组织活动范围并不只是限定于地理、物理、艺术等学科范围,而是将高中阶段的各项基础学科内容相互交融,形成了以天文为中心、融合多学科内容的活动主线,依托天文科普教育和天文观测实践为载体,按照高中学生现有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扩展。如:物理学研讨天文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物理定律、力学知识与天文学的关系;数学研究进行天文演算、对天体运行轨道计算的方法;地理学科探究太阳风暴、黑洞现象,从日月星辰、节气、历法等领域进行研讨;化学学科进行天体化学元素、天体金属成分含量、恒星颜色等科学实验分析;生物学科从天体生物、生命科学角度予以探讨;历史学科学习天文学历史、古今中外天文学领域的人物、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开展天文项目研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辩证的唯物的宇宙观。

三、两条路径——科普教育和考察观测

高中天文社团以科普教育和考察观测为两个方向,全面开展各项校内校外组织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天文知识和动手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天文科普教育

学校天文社团应以学校天文馆、图书馆、科技活动室、网络教室为辅,积极利用社团活动室,建设自己的“天文之家”,让兴趣小组成员用漂亮的天文摄影图片、星图来布置活动室,并摆放天文科普书籍和教具等,建立一个长期的、开放、有价值的科普教育活动平台,面向校际开展系列的科普教育和交流活动。天文研究与天文观测都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指导,开设系统的理论课非常重要。社团会定期组织社内成员或聘请天文专家、学者、天文工作者或兼职教员来这里给学生授课,普及天文科普知识。如:日食、月食现象的产生原因和条件,哈伯定律与宇宙膨胀观,视星等、绝对等的概念,测定子午线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等。通过社团自身拥有的天文观测设备及相机等,可以给学生们介绍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历史发展、工作原理、结构特性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先形成一定的概念认识,为今后的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除了开设天文理论课这一普及形式外,社团还不定期组织天文图片展、天文科教电影放映周、天文时事新闻小广播、天文科普读物推介等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网络信息时代里,学生通过各类门户网站接触天文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安装的天文教学与科普软件更可以随时随地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理论,因此,校天文社团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活动平台,并积极参与地区性或全国性天文相关社团联谊活动,与校内校外的天文爱好者展开交流互动,进一步拓展了学习空间和交流群体。社团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利用天文台、天象馆的先进设备,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天文知识。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熟悉四季星空的主要星座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或社团骨干可以结合天象馆内栩栩如生的模拟星空,给学生讲解四季星空的变化和分布规律,分析中西方对星区划分的区别。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跃的社团氛围里形成对天文的初步认识。

2.天文考察实践

随着活动的深入,学生已不满足被动地接受指导老师的讲解,不愿意在学校天象馆观看天象仪的模拟星空了,开展实地观星活动就成为必然。社团可根据学校作息安排,在晚间的校操场开展路边天文,但受限于学校的时间、环境、学业等,或可选择在一个不受月亮干扰的阴历月初或月末到郊外组织观星活动,注意观察星空周边地区没有光污染,夜空晴朗,进行星空观测。应注意使用红光手电筒作为夜里看图的照明光源,仅仅观测往往不能够加深印象,同学们可以将当晚看到的星座绘制成星空图,绘制星图时应标明特别的方向、注明观测时间和地点,然后将学生自己绘制的星空图与专家们绘制的、在相应季节里的实际星空图进行对比,增添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结语:

高中阶段天文社团活动的目的不是培养众多的天文爱好者或天文学家,而是以天文科学为契机,以社团为载体,培养高中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型的学习方式,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索和发现,借助科学工具和教辅材料去自行探究和学习,让学生领悟天文世界的迷人魅力的同时,养成科学的人文素质,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观察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新荣.学术性天文社团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天文社天文校本课程建设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4,04:40-43.

[2]李玉能.中学天文科普教学活动初探[J].海峡科学,2012,03:59-60.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探析
试论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探析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浅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具的创新型人才
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