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改革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与应对建议分析
2016-03-02刘瑞
刘 瑞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3)
学分制改革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与应对建议分析
刘 瑞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3)
摘 要:学分制改革,给现有的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诸如组织虚化、理念转变以及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调查发现,在改革中,既有选择受限、认识不足这些新问题,又存在着缺乏创新、组织守旧这些就难题。本文初步分析了学分制改革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学分制改革 高校学生管理 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发展。自十九世纪以来,学分制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高校中,但我国的招生和教学过程中,都没有符合我国高校现状的具体管理体制。
一、学分制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学分制自1894年在美国提出,被陆续应用全球各大高校中。我国自1978年开始在部分高校试行学分制。发展至今,学分制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改革方向。
学分制度的特点有以下六点:
1.学生拥有自主选课的权力,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个体自主能力;
2.学习时间较为灵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发展。这一方面是指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课程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是学生只要修满学分就可以完成学业,修业年限更加弹性化。保有学生毕业年限的选择权力,让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提前或者延后毕业,对缓解就业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课程考核更加自主,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调整课程考核方式。学分制的考核方式与传统方式截然不同,如果考核不合格,学生可以选择重修,或者直接放弃该门课程学分。而且同一课程内容,由于上课时间或者授课教师的不同,课程考核的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变化,相较于传统模式,学分制的考核方式有着极强的变通性;
二、学分制改革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
学分制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传统的学年制教育模式,要求高校学生管理以班集体为管理主体。班级辅导员拥有很大的权力,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学生只是作为被管理者,自主性与选择性都不高。学分制以学分为考核计量单位,任课老师、学习地点、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时间等,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特点与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总的来说,学分制改革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
1.1 管理主体的变化。传统的学年制注重辅导员的班级管理权威以及管理地位,但学分制着重的是以学生为管理主体,保障学生的灵活选择与自主性;
1.2 管理主导思想的变化。传统学年制的管理主导思想是“管好学生、管住学生”,学分制的管理主导思想则是更加高水平的指导咨询以及为学生提供日常服务;
1.3 管理目标的变化。传统学年制的管理目标十分规范整齐,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单一,只专注于以年为单位,让学生在高校的四年都按部就班的完成既定课程,然后结束整个高校学习生涯。与之相比,学分制的管理目标更加多样化,实现了以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与自主的学习方式,促进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
2.管理方式的变化
相较于传统的学年制,学分制更加自主灵活。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与选课制,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课程、学习时间、教师等,班级观念逐渐弱化,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才能实行学分制改革下的高校学生管理。
学分制背景下,寝室是学生间更为紧密的组织,其管理工作的载体也逐渐变为寝室。与此同时,学生公寓成为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地区,管理手段也有班委转变为室长、楼长,以及一些社团组织。
3.管理工作评价标准的变化
学分制背景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师、课程以及学习时间等,没有了班级以及年级的管理载体,课程分数以及个人综合能力都不再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传统的奖学、评优评先等都很难发挥优势。因此学分制的学生评价标准应该更加关注于学生的进步性与个体性,这样的管理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合理,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学分制改革对高校学生管理影响的应对建议
高校管理通常是指高校通过某些渠道,使用一定的可行手段,促使高校学生行为能符合学校要求以及社会规范,确保高校学生学会理解、生存、求知以及做人做事等。学分制的要求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
1.建立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主体的管理工作理念
学分制的实行,班级体的班级观念逐渐弱化。因此,学分制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应积极转变传统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学校统一管理、教师领导班级、学生依赖教师的局面。建立起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主体的管理工作理念,将管理的中心辅导员的班级管理转变为为学生提供服务、咨询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并能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将学生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制定出满足学生创新创业教学需求的管理办法。
2.改变管理方式
学分制要求以人为本,以实行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高校学生管理方式应该具备效率高、时效性强、灵活多变等特点,具体管理内容有:
2.1 灵活管理载体。根据学分制改革的需要,将时间、空间较为固定的班级管理载体转变为集体观念较弱的社团、寝室等,以学生寝室为细胞,各楼层为组织,再加上社团等组织为主要平台,使管理阵地与管理载体更加灵活。还可以社团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业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及公益活动。并在学校内开办各类竞赛、活动,及创业教育讲座等,形成以社团为主要组织形式,专业技能为依托的“创业教育”实践团体。2.2充分利用qq、微信、论坛、微博等网络平台,实现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
3.完善评价体系
完善学分制背景下的学生管理评价体系,首先需要制定专业的学习指标,重点关注学生的专业课程选择数量、学习情况以及日常考核结果。其次,还要拓展学生学习指标,重点考察学生的非专业课程选择数量与种类、学习情况以及日常考核结果。还有证书类考核。主要通过对学生的英语、普通话、计算机等级别证书以及律师资格证、会计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导游资格证、医师资格证等多项职业资格证的衡量来进行考察。最后还应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的社团等活动的参加频率以及学生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的观察考核。根据学分制的特点,改变传统学生管理评价方法,将多项考核内容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综合科学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帮助学生及家长了解学生教学情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学分制改革与传统的学年制有着巨大的不同,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改变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满足学分制改革需要,建立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主体的管理工作理念,改进学生管理方式,建立起完善的学生管理评价体系,对促进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学分制教学的自主性与选择性,提高高校教学效率,为国家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