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找寻路上的存在感
——《失孤》情感叙事分析

2016-03-02朱正山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父爱

朱正山

(西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在找寻路上的存在感
——《失孤》情感叙事分析

朱正山

(西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电影《失孤》的情感叙事是该影片一大亮点,这种情感叙事手法是很多影视批评界关注的焦点。拐卖儿童行为是被人唾弃的,既违法又有违道德。影片《失孤》从情感角度出发,将失孤数年的父亲和缺乏父母关爱的孤儿联系在一起,用情感诠释找寻路上的存在感。

关键词:《失孤》;打拐;父爱;情感叙事

“原来我担心,我来不及长大,没找到他们(父母),我就死掉了;现在我长大了,我又担心,我来不及找到他们(父母),他们(父母)就死掉了。”伴随着这一句电影台词,一张情感牌打了出来。《失孤》上映,为中国“打拐”这一社会现象又增添了一份动力,这是继2014年9月26日第一部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的延续。作家彭三源亲自操刀改编和执导,用自身的体会与感悟触摸社会敏锐的痛楚,这是一次作家身份转型的新尝试。从文学界向电影界跨越,抛开拍摄手法与情节结构不说,不管本片从取材、叙事手法还是欲表达的主题上,都值得为其鼓掌,尤其是电影情感叙事的表达手法值得肯定。

茫茫人海中,何处是孩子栖息的地方,无从知晓。这一天,雷泽宽因为修摩托车邂逅了同样遭遇被拐卖的青年曾帅(井柏然饰),两人一见如故,奇迹般地形如父子,共同奔赴在找寻的路上。一个为了找寻失踪的儿子,一个为了魂牵梦绕的长辫子妈妈,两个人踏上了同一条路。为了帮助曾帅找到亲身生父母,仅凭借曾帅四岁时脑海里残存的铁索桥、竹林以及妈妈的大长辫子,从福建骑摩托车辗转四川和重庆,一路上欢声笑语和酸甜苦辣都在两个人的默契中呈现。失孤多年的父亲临时担当起了父亲的角色,细心呵护着眼前的“儿子”,最后历经艰辛找到曾帅的亲生父母。可是一切都并不是曾帅梦中出现的那样,记忆中的物象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十几年的分离阻隔了母子之间的爱与亲情。也许没有人能真正明白曾帅内心的伤痛究竟有多深,一路走来,新的痛苦与酸楚又弥漫在曾帅的心头。见到曾帅回家这一幕,雷泽宽隐没在人群里痛苦不已,久违的泪水是那样的奢侈,饱含太多无法诉说的痛楚。既是因曾帅找到失散多年的父母感到欣喜和高兴,同时也有为自己的儿子杳无音信而感到的悲痛,这一切都存在于雷泽宽的所见所感之中。只有在路上,雷泽宽才感到自己是存在的,内心才有一丝丝的安慰,他害怕面对母亲和妻子的眼睛,害怕将来有一天面对找回的儿子时心生愧疚。他自责的同时也有担当,寻子的坚定信念支撑着他,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一刻也未曾停下。也许曾经对人贩子的抱怨有太多太多,但这一刻一言不发带着自责和愧疚走在路上,这是对生死未卜的儿子的最好交代。这种情感的表达是无声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失孤》将镜头对准了人,整部影片都是人的味道。这种味道有点真实、有点心酸,与人紧紧相关的是爱,情感的烘托手法便蕴藏在这种大爱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影片的主旨立意一下子升华了很多。《失孤》素材本身显然具备了影像叙事的可能,主要问题并不在于这一题材是否是“电影”的,而在于如何构建成一个“影像叙事”的文本。[1]电影《失孤》的情感叙事大多包含在影像叙事之中。两个人:雷泽宽和曾帅,一个是失去了孩子的父亲,一位是丢了父母的孩子。两个人物、一条线索,串出的是对拐卖儿童这种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恶行的深刻反思。全片在影像层面上并没有刻意着笔人贩子的丑恶嘴脸,也没有将人物自身泪点作为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部分,从头至尾都是两个人在路上的生活细节,确切地说是情感的细腻表达。也许这是两个大男人该有的坚毅与刚强,也许是对社会残忍与不公平的抗争,但这种情感叙事效果还是征服了不少观众,而且主题的建构清晰明了。如果说电影《亲爱的》将焦点对准的是被拐卖家庭与拐卖家庭的双向创伤的话,那《失孤》和其相比,二者立意还是有些异同的。《失孤》更侧重的是面对亲爱的孩子被拐卖之后,人生面临的诸多两难与选择的痛苦。正如片尾得道高僧的话:“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了,缘灭;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能相见。”这一禅宗思想,将人生面临的各种艰难与选择用一个“缘”字概括了,这种影片结尾超出了现实的维度,但又恰如其妙地诠释了人生的两难,影片的立意与深度着实上升了很多。情感手法的表达恰到好处地提升了主题,导演彭三源不愧是有深厚文学功底的作家。

有人说影片《失孤》在主题和人物关系的拿捏上有失偏颇,主要侧重影片矛盾冲突点,缺乏逻辑性,没有引发戏剧效果。然而这并不影响其情感叙事的成功,其从“父”与“子”两个角度诠释“失孤”的悲壮含义,人物命运的抉择和得与失的差异并不是影片最想表达的结果。正是在找寻路上寻求心灵的存在感的这一过程,让情感叙事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宣泄。这种情感叙事效果从某种角度映射出国产电影创作的当下趋势,即“情感制胜”。整体上虽说有些浮躁,但情感叙事依旧是主要的。无论是乡村小人物题材还是都市边缘题材,无不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叙事能量,影片往往并没有于关注主题的鲜明性,而是强调叙事手法的本身特质。

无论何种叙事手法,电影最终还是强调一种社会功能,如果情感叙事没有达到应有的社会化效果,那这种影片还是欠缺根本的关怀。影片《失孤》对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启迪与反思意义,影片中的雷泽宽和曾帅是不幸的,导演彭三源想借“失孤”这一词阐释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如果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对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是沉重的打击。一面是对现实社会的“失孤”现象的深刻反省,另一面作为一种警示和号召力隐隐发挥作用。“计划生育”二胎政策放开了,这是一件好事,对失孤人群不失为一种福音;但也要看到经济社会所带来的利益复杂化和扭曲化等问题,不法分子正钻着空子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尊严。拐卖妇女和儿童这一类违法现象还在社会的某一角落发生,离我们并不遥远,希望借助电影《失孤》的力量将人性的大爱与情感挖掘出来,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法律精神。

参考文献:

[1] 陈晓云.《失孤》:素材制胜与当下国产电影的叙事困境[J].当代电影,2015(05):50-51.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218-01

作者简介:朱正山(1989—),男,陕西商洛人,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猜你喜欢

父爱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父爱,在路上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父爱是不动声色的温柔
父爱绵延
父爱如山
父爱如山
父爱
父爱,总是无声
读懂那份孤独而深沉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