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异化
——论我国网络媒体的现状及问题
2016-03-02张燕丽
张燕丽
(上海交通大学 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 201308)
“自由”的异化
——论我国网络媒体的现状及问题
张燕丽
(上海交通大学 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 201308)
摘 要:网络媒体已然成为保障公众自由发声的话语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公众舆论的形成;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逐步发展,这一媒介特有的“自由”属性开始发生异化,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正确认识我国网络媒体的现状及问题,有助于推进网络媒体的进一步发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网络媒体;异化;言论自由
一、“自由”异化的现状
(一)虚假新闻
网络媒体赋予了公众自主传播信息、制造新闻的可能,然而信息源的失控和“把关人”角色的缺失,使得网络造谣的成本低廉,大量的虚假新闻充斥在网络空间。由于网络媒体并没有设立相应的准入门槛,网民本身道德素质的良莠不齐导致网络很多时候成了一个发泄情绪、哗众取宠的平台,加大了虚假新闻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
(二)反转新闻
所谓反转新闻,是指公众在面对新闻事件时立场和态度的不断转换。反转新闻的不断上演,一方面是由于媒体为了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没有坚持以事实真相为准则,对新闻事件进行选择性报道,刺激社会焦虑的矛盾点;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网络时代,网民习惯于看到新闻就立刻进行评论,并发表意见,这种言论的自由也造成了网络舆论的迅速集结从而形成一股统一的声势。在“沉默的螺旋”作用下,异见者保持沉默,使得网络舆论呈盛气凌人之势,因此极易对事件的无辜者造成“误伤”。
(三)网络暴力
网络媒体匿名性和虚拟性的特质,使得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加肆无忌惮,由此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网络谩骂,其多数打着正义的旗号,肆意宣泄情绪,对事件相关者实行“人肉搜索”、私人信息公开等网络暴力行为。
二、“自由”异化的外部因素
(一)超时空的瞬时传播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方式瞬时即可将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传遍整个网络,真正做到了新闻事件的实时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二)扁平化的全民交互
在互联网时代,传者与受者的界限已经模糊,打破了大众传播时代信息的线性传播局限,传播方式呈网状结构,信息传播交互的每一个节点都是潜在的传送或接收中心,大大减少了信息传播的层级,增强了信息的开放性和交流的互动性,实现了扁平化的全民交互。
(三)圈子化的信息接收
在Web2.0模式下,人们按照对某个或者某些问题的兴趣组成不同群体,形成一个个“圈子”。这些圈子具有较强的排外性,对于不感兴趣的话题,很可能会被圈子有意无意地屏蔽。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很难对公共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主流媒体的内容、党和政府的声音如何传播到各个不同群体,就是一项重大挑战。
(四)从众化的舆论形成
由于任何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信息的真实性无法进行有效识别,因此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由各种真假信息构成的信息海洋。在这种情况下,“三人成虎”式的群体心理机制就会出现,从众化社会心理就会占据上风,个体的理性判断很容易受其他人意见的影响,从而随波逐流地跟随大众的声音而形成所谓的网络舆论。
(五)市场化的利益导向
随着网民的规模日益壮大,网络媒体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渠道。各大新闻网站为了追求点击量,获取商业利益,故意迎合大众的需求,从而导致了社会矛盾的不断升级,如有些网站罔顾事实的真相,将城管、医患关系不断“妖魔化”来吸引大众的注意,赚取点击率。这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也使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受到了负面影响。
三、“自由”异化的内部因素
(一)“主体独立性”的消解
商业力量对媒体的侵蚀在极大程度上挤占了公共空间,影响了公众对社会的认知及判断。以新浪微博为例,它已成为众多商家宣传的平台,其“在场”身份严重稀释了公共领域中独立的参与主体的构成。具有商业背景的“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左右了公共议题设置,“粉丝数”、“转发数”等在商业资本的操纵下,左右着公众的认知与判断,使公众的“主体独立性”被消解。
(二)“交往理性”的异化
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特征造成了网络公共空间“交往理性”的缺失。在网络中,作为主体的公众无法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而理性的思考,其往往是被快速生成的意见洪流所裹挟,“意见自由市场”的机制加剧了网络混战的局面,淹没了理性讨论的声音。网络媒体中的公众迷失于娱乐文化的消费与狂欢中,理性批判精神渐失。
(三)“把关人”角色的空缺
网络媒体降低了传播的门槛,使传统媒体的“把关机制”失效,传播内容污染严重。为了迎合网络市场,商业新闻网站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基于创造力和活力方面的考量,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年轻人,而忽视了新闻从业人员所应具有的专业素养。这就使得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娱乐性和趣味性过剩,而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等新闻的底线。
(四)法律监管的不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但新闻立法却迟迟没能实现。新闻界更多执行的是各种法规、条例,以及宣传部门的文件指示。无论是记者还是当事人的基本权力都无法保障,而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网络媒体监督在我国仍是新生事物,制度化程度还比较低,网络媒体方面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远远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如果对网络媒体上的行为不能进行有效的法制化管理,那么就无法从根本上制约言论自由的异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结语
虽然“网络媒体在多大程度上保障了公众的言论自由”这一问题仍有待讨论,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媒体的出现确实实现了相对的言论自由。尽管这种开放是戴着镣铐起舞,但是其负面作用已经逐渐显现。因此,笔者认为,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网络媒体的现状及问题,在寻求更大的言论空间、追求民主理想的同时,承认言论自由的异化所带来的严峻现实,在当前看来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礞礞,冯艳秋.当前网络媒体发展中存在问题浅析[J].计算机与网络,2015(08):78-80.
[2] 万新娜.网络媒体语境下公共领域之幻象——公共领域媒体实践的批判[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9):105-106.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0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