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国地理教育的兴趣探究
2016-03-02张杜鹃
刘 彤 张杜鹃
(山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互联网时代中国地理教育的兴趣探究
刘 彤 张杜鹃
(山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摘 要: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的课堂,笔者基于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并结合多年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经验累积以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找出当前地理教育的缺陷。在培育新型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同时,更能培育学生以全新的地理视角了解社区、国家和世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并适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塑造新型世界观。
关键词:互联网;地理教学;兴趣教育
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模式更是为现代地理教育孕育出新的时代要求,本文旨在找出中国地理教育的缺陷,探索大时代背景下地理教育的兴趣,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新时代的地理教育奠定基础。
一、中国地理教学的学科地位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地理学教育一直都被世界各国视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西方,地理学从萌芽时期就成为一枝独秀、倍受尊敬的学科。美国不仅通过《美国教育法》将地理学列为其核心课程,同时还建立了地理教师协会。
相比之下,中国地理学科长期以来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处于“副科”地位,近年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考试制度的改革中虽然逐渐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地位日益上升,但现状仍不容乐观。认识地理对社会教育的贡献,提高地理在基础学科中的地位对学生的世界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国地理教学的教学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地理的兴趣
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学生普遍面临中考升学压力,但是地理科目并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科目那样备受重视,地理学科在中学课程中很多时候被视为一门副科,备受冷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地理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会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出现厌学偏科现象。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授课状态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若精神状态不佳,缺乏授课激情和活力,学生也会受到不良情绪的感染,导致课堂参与积极性下降。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内容繁多、时间有限,教师有时为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进行地理新课导入时往往采用较单一的图片、问答法导入新课,缺乏教学新意,在讲授新课时较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不能较好地将书本上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问题结合起来,致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未得到有效激发。
(二)课堂教学手段传统、陈旧有待创新
在我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教学设备较落后。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尚未实现全国范围的普及,很多地区地理课堂上教师仍然在使用较简略的道具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一般都是在中学时期开始系统地接触地理学科,并且中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好奇心较强,在向学生讲授地理知识时若能采用形象的、动态的教学媒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三)中学地理教师师资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调查表明,中学里非地理专业毕业从事地理教学的老师比重较大,其中主要是语文、英语和数学等学科教师兼代地理课;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兼代或改教其他课的也大有人在,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的现象严重。很多中学地理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职称层次偏低问题。学历结构以专科为主,本科次之,研究生学历的地理教师人数较少。职称方面,初级职称及以下人数居多,中、高级职称教师人数较少。这种师资水平现状会对地理教学产生不利影响。这种教育理念导致的结果是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的现象。这将不利于中学地理学科的长远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中国地理教学的兴趣教育
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成为新时代下学生学好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起点,给传统的地理课堂注入鲜活的生命,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好奇心和再学习的信念,其带来的高效学习效果常常让教师感到震惊。童第周曾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是地理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模式的突破口。
静态的地图很难长时间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如果反复地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觉得单调无味,学习兴致也会逐渐下降。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学内容由静态变动态、由抽象变具体,生动直观,并增加趣味性和动感性。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地图任意放大、缩小,既能看到全图,也可以突出某个地点,做到点面结合,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例如,教师在讲到“青藏高原”时,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显示一幅中国地图,然后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图上出现青藏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及范围,让学生一目了然,再点击放大,在高原上出现高大山脉,直观地反映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景象,最后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借助多媒体再练习一遍,以加深记忆。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知识更新换代的脚步不断加快,中国的地理学科地位亟待提高,地理教育的认知问题,学生主体兴趣、师资队伍素质问题,教学手段等问题都需要教育决策者与民众引起足够的重视。地理本身具有大尺度、多维度的学科特性,互联网的优势对于解决上述诸多问题很有成效,互联网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重要媒介。不仅如此,它还能使学生以全新的地理视角了解社区、国家和世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并适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塑造新型世界观。
参考文献:
[1] 李旭峰.浅谈中学地理教学问题及优化路径[J].中国市场,2015(19):214-215.
[2] 秦胜超.浅谈信息环境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J].赤字,2015 (6):301.
[3] 魏柳.地理兴趣的激发:中学地理教学的关键[J].池州师专学报,2004(6):135-137.
中图分类号:G63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039-0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JL014)
作者简介:刘彤(1992—),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规划研究。
通讯作者:张杜鹃(1974—),女,山西运城人,博士,主要从事区域规划与城市地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