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和对待“聪明”的孩子
2016-03-02袁黎慧
□袁黎慧
怎样评价和对待“聪明”的孩子
□袁黎慧
“你很聪明,就是不大努力”——这句不痛不痒的评价,对于“聪明”的孩子,无异于一副毒药,弱化或掩盖了孩子意志薄弱、不愿艰苦付出的致命弱点,让其满足于“我很聪明怕什么”的可怕心理之中。然而这个时代不缺少聪明的人,缺的是意志坚定、学习认真、干事刻苦的人。聪明永远不是你的武器,努力才是你最可靠的朋友。
评价孩子;聪明的孩子;努力
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的戴尔·卡耐基在他的著作《人性的弱点》中,将“真诚地赞赏他人”作为第一篇的重要内容来阐述,他认为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是人性的重要“弱点”。在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评价学生,或表扬,或批评。而且,我们一直在遵循一个原则:以表扬为主,这与卡耐基的观点是一致的。对学生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也需要讲究评价的艺术。所以,表扬也不可滥用,尤其是对那些智力水平不错但表现又不太令人满意的“聪明”学生。
家长应该都有类似的经历,向老师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老师通常会说,其实是个蛮聪明的孩子,就是不大努力,如果努力,成绩会很棒!
听了老师这样的评价,您是怎样想的呢?笔者发现很多家长对这样的评价得到的是心理安慰,不会去多想,留下“我的孩子还不错”的印象就对孩子的表现释然了,顶多回去对孩子教育一番:老师说你有潜力,你一定要好好努力。
笔者并不赞同老师这样评价孩子,更不认同家长对待如此评价的态度。首先,这种评价绝不是真诚的,它弱化或者掩盖了孩子存在的问题。现在很多家长,虚荣心极强,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不错,如果孩子被人称赞,则高兴得不得了,反之则十分的不爽。其实这也是所谓的“人性的弱点”,喜欢被赞赏。老师表扬了孩子,家长也觉得有面子。为了迎合这些家长,少给自己添麻烦,有些不负责的老师便用这样的评价来敷衍,轻易地就把家长打发了。所以这种评价是不真诚的,更是不负责的,对孩子来说甚至是“毒药”,这是老师的失职。对那些不自信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评价或许有一定鼓励的作用,而对于那些自认为聪明能干却不努力的孩子来说,这种评价是一种放纵,这样的评价是极不负责任的。
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因得过小儿麻痹症手有残疾,在一群健康的孩子中间他几乎没有自信,学习也不努力。笔者不仅在私下谈话中鼓励他,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还经常当着大家的面肯定他:其实你很棒,如果你努力,一定会赶超大家!他在这样的评价面前,逐渐变得自信,并取得很大的进步。
同样的评价,对于另外一个学生却适得其反。这个学生脑瓜子很灵活,经常耍小聪明,但自我约束力很差,学习也不用心,骄傲自满。在与其家长沟通时,家长说,是啊,就是不用心,其实蛮聪明的。说过他多少回了,就是不改!家长的话,让笔者找到了这孩子不努力的症结所在。这样的孩子,你说他“蛮聪明”,其实迎合了孩子骄傲自满的心理,对他的不努力进行了开脱,这对他是一种很不好的心理暗示:反正我很聪明,怕什么?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和家长绝对不能这样评价,这样评价只会纵容他继续自恃聪明,更不努力。孩子都有惰性,需要引导和监督。家长应该仔细了解孩子的内心状况,想办法帮助孩子。老师不能为了迎合家长,满足其虚荣心,去作这样评价。
聪明的孩子也好,不聪明的孩子也好,他们都有卡耐基所述的“希望被赞赏”的“弱点”,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看到,赞赏是要分对象的。
对于聪明但不努力的孩子,我们该怎样去评价和对待他呢?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一定要认真分析孩子不努力的真实原因。笔者认为造成孩子不努力的原因大致如下:一是优越的生活使得孩子缺少了努力的动力。现在的孩子,大多能轻易就得到自己想要的,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凡事都很容易的错觉;二是大量负面信息使“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逐渐淡化,比如从哈佛退学却成为全球首富的比尔·盖茨,轻松挣大钱的影视明星,玩游戏也能挣钱等信息。这些负面信息滋长了“读书无用论”;三是缺少竞争性的实践锻炼,现行的应试教育一味地强调学习,孩子参加实践的机会少得可怜,竞争意识十分淡泊;四是家长的失职,孩子都有惰性,需要引导和监督,家长做不到这一点,孩子自然就放纵了。当然,孩子不努力的原因可能远不止上述几点,所以一定要认真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才好解决。
首先,笔者认为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这个时代并不缺少聪明人,缺的是意志坚定、学习认真、干事刻苦的人。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条件都不错,智力水平差异不大,其实都是聪明的孩子。他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意志品质方面。家长普遍抱怨孩子自我约束力差。学习不努力、不认真,做事拖拖拉拉。我们不难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基本都是能吃苦、肯努力的孩子。
所以,笔者很少肯定孩子的小聪明,更多的是称赞其在意志品质上的优良表现。对于天赋稍弱的学生,会告诉他:勤奋是你最能依赖的能力,是平凡人与天才抗衡的唯一武器;对天赋好的学生,会告诉他:聪明永远不是你的武器,努力才是你最可靠的朋友。
其次,在教育孩子明白上述道理时,不能仅靠说教,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人和事来开导,让其真正懂得什么是努力,并崇尚努力。孩子们大多有崇拜的偶像,这些伟人明星十分耀眼,但很少有孩子主动去了解他们成功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老师和家长可以寻找记录他们事迹的影视作品、传记书籍等,让孩子感受到伟人和明星成功的秘密。有一个学生是个“果粉”,非常喜欢苹果的电子产品,对乔布斯也崇拜有加。他经常网购电子元件自己组装手机,但学习却很不用心,家长十分头疼,使用各种手段都无法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笔者建议家长给他买了有关乔布斯的传记,让他了解乔布斯的成才之路,明白乔布斯的成就来自于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该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了很多。
再则,老师和家长对待孩子要上心,要花心思了解孩子的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有一位家长曾经告诉笔者,有一段时间孩子说话做事总是躲躲闪闪,而且精神状况也很差,学习退步。他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孩子迷上了网络上流行的玄幻小说,常常躲在卫生间或被窝里偷偷地看。家长及时地向笔者反映了这一现象,经过一番留意,笔者发现玄幻小说居然在班上偷偷地流行。于是,笔者迅速地采取措施,及时阻止了这种不良情况的蔓延。那些玄幻小说,充斥着暴力、情爱、悬疑,很容易让孩子上瘾,孩子沉迷于虚幻世界,哪里还知道努力二字,如果任其继续,后果可想而知!教育无小事,老师也好、家长也好,一定要上心,为人师为人父母绝没有高枕无忧的时候,这是职责所在。
必须强调的是,老师和家长以身作则十分重要,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这也是老生常谈了,做到却不容易。我们经常要求孩子要这样那样,而自己很少严格要求自己。要让孩子努力,自己不努力哪行?要让孩子自律,自己不自律哪行?据观察,那些工作努力的家长,孩子一般都比较努力;有些家长,平时闲散,孩子自然不努力。还有些家长自己都管不住,对孩子要求却挺高。譬如,家长自己成天拿着手机不放手,孩子能不想着玩手机吗?其实防止孩子沉迷于手机的第一条就是家长不玩手机。老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大家都在努力的氛围,让努力成为一种风气和习惯,孩子必然受熏陶。
总之,对待“聪明”的孩子,我们要正确地评价和对待他们,避免他们走入聪明就会有好结果的误区,让其明白努力才是成功的要义,还要激励他们不断地努力。为此,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很多。
[1](美)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2.6.
(编辑:胡 璐)
G610
A
1671-0568(2016)33-0121-02
袁黎慧,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