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学纪录片《故乡》创作特色读解

2016-03-02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小村人类学村官

黄 鑫

(渤海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人类学纪录片《故乡》创作特色读解

黄 鑫

(渤海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研究人类学纪录片丰富了纪录片的研究范畴,尤其是从制作角度来研究人类学纪录片,是对人类学和纪录片两种交叉学科的补充。本文以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纪录片创作方法相结合,从人类学前期的田野调查到纪录片的中期拍摄方案,再从纪录片的后期剪辑,尤其是人类学纪录片的后期剪辑特色等方法进行深度研究。本文是以《故乡》这部极为有特色的影片进行多元解读,丰富了人类学纪录片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人类学纪录片; 《故乡》;创作特色;读解

《故乡》是由人类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朱晓阳与诗人于坚自2007 ~ 2010年间完成的一部作品,影片讲述的是中国云南一个村庄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亲属等各个方面的生活现状。这是一部诗意的架构与实际经验相吻合的人类学纪录片,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村庄社会形态以及村民的生活状态等鲜活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让我们充分地了解正在发展中的农村面貌。在历时两年半的时间内,影片无间断拍摄了大量素材,其中丰富的田野调查与严谨科学的人类学理论相融合,伴随着于坚诗意化的创作处理,使影片中的中国农村呈现出既生动真实又充满诗性残酷的特色。

一、前期: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纪录片的首要任务,也是最基本的步骤之一。人类学家朱晓阳和诗人于坚在拍摄《故乡》之前就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尽管作为现实故乡的拍摄地,朱晓阳先生已对故乡保有最原始的深刻记忆,但自1996年起,他就对小村展开了大量而专业、系统的田野调查,与当地百姓以及基层村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对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都给予了充分的了解。

因此,当摄像机进入村庄的时候,所拍摄的内容更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状态以及事实本身,这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一手资料,它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毋庸置疑。

其中,影片有一段是一位老奶奶的自述。镜头中,她旁若无人地自由表达,语言中尽是没有刻意的诚挚,在机位没有任何变动的情况下给人一种真实、震撼的感觉。影片中她头脑清楚,她不愿跟儿孙们住楼房,她说高摇摇的楼房住着不安心,她愿意一个人待在老屋里养养鸡。她养了一只大公鸡,四只母鸡,三只下蛋,一只用来孵小鸡,她买麦子来喂它们,下的蛋黄黄生生的吃着香啊,她说这里她住惯了,这屋子好在还望得见天的。院场还有一块泥土地在,那些鸡就是要有土给他们刨刨啄啄才好,它们自在,她也自在。

老奶奶在讲述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丝毫的戒备之心,这种影片效果都是因为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深入百姓的真实生活后得到的。所以,田野调查是一部人类学纪录片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中期:拍摄方案

(一)人类学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

中国早期的人类学纪录片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导致数量不多,导致后来的从业者没有太多可借鉴性。拍摄者不得不采用故事片的手法进行拍摄,有的为了获得更强的艺术效果,使影片配上了不相宜的背景音乐,有的影片由于现场的同期声保留不够或有大量的杂音而不被录用,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影片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反观纪录片《故乡》,小村中的妇女在地里采摘蔬菜时欢欣地唱着当地的民谣,有时也会偷瞄几眼摄像机,但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来。拍摄者也没有对其人为干预,而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安静地记录,最大限度地保留影片的真实性。因此,在拍摄的时候不能主观人为地干预主体事件的发展方向,务必要保持事件的真实性。

(二)视听语言主、客观化展现

《故乡》中有一段记录的是村官竞选大会,要求村民对候选人进行民主投票。村委会担心村民们不能积极地参加,便制定了一条规定:凡是参加投票的都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现金作为回报。

这种有趣的政策使原本不情愿参加此次竞选投票的村民为这份飞来的福利,还是纷纷前来参加。在会上,他们不断地嚷骂村官不为百姓办实事,前任村官贪污受贿之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丝毫不顾老百姓的生活。此时此刻,村官们依旧忙碌着竞选的相关事情,场面一片混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拍摄者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即他位视角进行拍摄,并未将其主观的情绪融入拍摄的内容当中,使其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虽然这样的拍摄看起来非常枯燥,但我们可以在镜头表现上融入一些小技巧,综合运用“远、全、中、近、特”等景别,以丰富叙事的镜头化表现。比如在《故乡》中,村民们举办文艺晚会,在男女老少所表演的小品、歌曲中,拍摄者采用变换景别的方式降低观众产生的视觉疲劳。

(三)了解、结合并尊重当地文化

拍摄影片时不仅要了解当地的文化,结合当地的文化,还要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去观察当地的文化。例如,我国早期的人类学纪录片,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对我国正迅速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所拍下的影片,对其文化的理解融进了影片中,将部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历史形态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其意义十分深远。

《故乡》中有一段是描述当地人葬礼仪式的过程。亡者火化后的骨头被行葬礼的老倌直接用手捡拾放进棺材底铺着的丝棉被上,按当地民俗规矩捏成了人形,死者的寿衣寿鞋等也严格依次放进棺材。在拍摄这一环节时,摄像师不能有任何抵触情绪,要尊重当地的民俗文化,客观拍摄,这样才能还原现实场景,继而完成一部优秀的人类学纪录片。

三、后期:剪辑核心

(一)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

虽然说人类学纪录片是以人类学理论去完成的,但在后期制作时不能混杂无序的全部堆在一起,至少要有一个合理、有序的架构,便于观众们理解。比如《故乡》中所阐述的内容,是当地风俗、政治、居民的生活现状以及房屋土地的变更等依次的展现,有主有次,结构完整。

在结构内容上,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拍摄者客观地将村民的生活习性、风俗以及居住情况展示给观众,让观众了解另一种不同的生活状态。

第二部分是基层村官的博弈,以民主选举这一核心事件重磅交代,讲述了候选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百姓们的怨声载道。候选人为了在争斗中获胜,不得不挨家挨户发钱,而当上了村官之后就不断地为了一己私利而贻误、坑害百姓,打着为百姓的幸福着想的名义私卖土地,为自己谋取利益,使百姓苦不堪言。

第三部分是百姓以自述的方式对小村进行描述,讲述了小村的历史、发展方向、风俗以及特有的乡土文化。例如,影片中有一位老奶奶自述个人经历,侃侃而谈自己的平实生活,镜头静静地持续拍摄。在这种时而安详、时而激动的叙述中配着小村的特有场景,这种真实性足以打动观众。观众可以看到整部影片中的高潮点与兴奋点,在没有任何刻意、主观干预的情况下随着影片结构的推演,逐渐了解小村的特有文化以及生活状态,并享受这些内容带来的震撼。朱晓阳和于坚正是采用这种叙事方法让影片避免了拖沓兀长的“照相式”讲述,让影片在结构内容上更加合理,也让观众在品读时更加深刻、透彻。

(二)要尽量保持镜头的流畅性

人类学纪录片以资料式的方式进行拍摄,必须遵循客观真实原则,所以在有些镜头中为了忠于现实,必然导致“硬接”,没有美感,从而在真实性与可视性之间产生矛盾和疏离。因此,在剪辑时应记住两点:一是要清楚人类学纪录片创作是为了人类学理论研究服务的;二是尊重观众,根据纪录片的制作方法进行剪辑,这两者看似很矛盾,但并不然,必须分清主次。简单来说,这就是科学研究与审美意识之间的矛盾。人类学纪录片主要是记录人类学领域的发展变迁,就如人类学家手中的“笔”一样,人类学纪录片只不过是用视听语言来为大家呈现。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要保证片子的清晰度、画面的稳定性,让观众明白影片的内容主旨。所以,在剪辑时要遵守人类学理论,在其基础上尊重观众的观赏习惯,尽量保持镜头的流畅性。

[1] 朱晓阳.罪过与惩罚:小村故事(1931—1997)[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20-27.

[2] 朱晓阳.小村故事——地志与家园(2003—2009)[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1-78.

J952

A

1674-8883(2016)23-0147-02

猜你喜欢

小村人类学村官
唱村官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小村的呼噜
陪着小村说话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人类学:在行走中发现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