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
2016-03-02张秀云吉林省敦化市延边第三中学校
张秀云(吉林省敦化市延边第三中学校)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
张秀云
(吉林省敦化市延边第三中学校)
系统分析数学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使数学理论知识直观化;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采用多样化、灵活化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注重课堂互动;变课堂教授型为指导策划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理念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改革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育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高效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与作风。但是,与初中和小学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难度和深度也有所增加,在教育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不少困难。
一、数学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上课缺少互动
传统教育中,很多老师不重视课堂互动,课堂纪律很严肃,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容易走神。课堂教育是上课最关键的环节,学生不注意听讲会产生很多知识上的盲点。听课要有效率,除了认真听讲外,还要多动脑、多思考,记好笔记。对于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要及时加上注解以方便课后复习,整理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没有正确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
很多数学教师虽然运用了新课改所倡导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没有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没能正确使用这种教育理念,导致课堂效果不佳。西方国家主张课堂互动,课堂气氛很活跃,而中国高中生正值热情奔放的年龄,思想、性格方面都很活跃,如果教师放任学生自由讨论问题,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课堂互动和讨论问题可能会变成聊天、嬉戏等。所以老师要把握住尺度,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注意课堂纪律,要让课堂互动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不能因为纪律问题而禁止学生讨论问题或者禁止课堂互动。教师在使用西方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应融入中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循循善诱”“学思结合”的优秀传统教育理念。
二、创建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使数学理论知识直观化
数学有比较抽象的一面,要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就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使理论知识直观化。教师可以用PPT来展示各种典型的数学题,例如平行与垂直、内切与外切的几何题,引导学生在例题中总结规律,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要挖掘教材资源,指导学生从练习册和课本的例题中总结规律,打好基础,熟悉课本。课本中的题目比较简单,具有简洁的思维方式和严密的解题步骤,提供的范例也比较通俗易懂,容易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的思维方法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思想,所以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尤为重要。许多科学家都表示无法用现在的数学方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要想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必须用一种新的方法,要不断地加强思维训练,探究新方法。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使学生在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找出自己听不懂的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运用分析、判断、比较、推理、抽象、联想、概括等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采用多样化、灵活化的教学方法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老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理应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例如,黄金分割与美丽的维纳斯,圆周率和天鹅湖,建筑物与勾股定理等。生活中应用到的数学很多,像数论、相对论、三段论、图论、比例、概率、比分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老师理应改变传统的传授课本知识的方法,让教学方法法多样化、灵活化,这样既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培养学生敏捷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并提出生活中的点、线、面等,像玉珠穿成的手镯就是棱柱中的线、大雁南飞也能构成线。有的学生虽然记住了大量的数学公式,但是不会应用,教师要以生活中的实物为例,教会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公式。
(四)转变教学模式,注重课堂互动
虽然高中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有许多困难,但是作为老师不能气馁,要明确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将西方自由教育理论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引导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要注重课堂互动,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鼓励学生有不懂的问题要向老师请教。
(五)变课堂教授型为指导策划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课堂互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一起策划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快乐学习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的困惑。把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机械模仿教育转变为创造性思维教育,教师就要注意把握个体差异和总体协调发展的关系,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不同,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采用“求同存异”的方法,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判断与推理能力。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