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2016-03-02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金 鑫(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生活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金 鑫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语文课程的人文特性较强,中职阶段的语文教育重在提升在校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获得更多的精神动力,以实现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从生活教学的角度出发,探析中职语文的有效教学策略。
生活教育;中职语文;渗透;策略
传统的课堂授课以教师为主导,容易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一些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并且灌输式教学还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逻辑,使其自身个性和潜能得不到发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调整语文课程的授课策略,将生活化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中,充分激活全班学生的探索思路,提升授课效率和质量。
一、了解学生情况,以生活化方式开展语文基础授课
授课前,教师要先了解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主动和学生展开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真实想法,不可盲目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耐心辅导,让其感受到真切的关怀,进而建立起对语文课程的学习自信心。此外,教师要秉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授课理念,注意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带入自主探究、独立学习的情境中。例如,在讲授《景德镇的陶瓷》一文时,教师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比较多见的陶瓷器具带到课堂上,先围绕这件陶瓷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再介入文中信息,让学生明确文章中的学习要点。此外,教师还可收集和陶瓷有关的图像、文字及音乐,并在课堂上展示,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活意象的授课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进而获得更多的语文见闻和知识。
二、遵循实用原则,以生活化方式推进语言表达教学
高职教学需符合实用性、普遍性原则,语文教师要按照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基础调节授课模式,借助生活化的具体方法锻炼学生的表达技能,增强其口头交流和协商合作能力。例如,讲解口语知识时,教师可借鉴酒店管理学科的部分内容,把口语表达练习巧妙转化成管理课程教学,同时,营造出适宜的授课情境,即教师可饰演入住客户,学生则扮演经理,通过当堂交谈,锻炼学生在岗交流技能。又如,《淡淡的深情》中描述的“母亲”看似浅淡,实则深厚的感情,为启发学生深入了解这种“母爱”,教师可讲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例,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然后让学生讲一讲父母曾为自己做过的感人举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由衷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浓浓爱意,而且也锻炼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述能力。因此,合理营造接近实际生活的情景,能够取得很好的口语练习效果。
三、积极创新改革,以生活化方式提升学生写作技能
中职课程的广泛化改革,应以在校生的就业需求为核心,做好本位教学的实践工作。基于此,生活教学要落实在语文授课的各个环节,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实用性课堂实践当中。例如,教师讲解应用文体的写作窍门时,可将信息沟通、事件处理、业务交流、人际联系等方面的内容整合到一起,指导学生选用合理的文字表述方式。此外,由于很多工作岗位都会用到应用文体,教师训练学生写作应用文时,要把应用写作视为中职在校生的必学技能,同时适当增加应用文的练习频率,以引起学生对该种文体的重视,继而投入更多学习时间和精力。要想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学生要长期坚持练习,教师应督促学生形成自觉写作、热爱写作的优良习惯。
四、转变传统观念,以生活化方式增强各学科间的联系
语文学科自身的综合性比较强,许多学科都要运用到语文课程的相关内容。教师在开展实践授课的过程中,要借助多种方法探索各学科间的契合点,以体现出中职语文的综合化特征,同时全面提升中职生的各方面能力。例如,授课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查找、搜集和课文相关的材料。授课时,教师让学生展示查到的材料,并作当堂点评,这样可锻炼学生网上查询语文资料的实操能力。又如,口头交际教学可以融入销售管理、酒店服务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在训练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凸显中职学生的中心地位,指导其发挥出即兴交际、随机应变的潜在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化、个性化能力。
中职语文的具体定位、终极目标、教学作用都要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始末,让学生清楚语文课程及其授课活动的根本宗旨,积极参加到语文授课的各项活动中,实现全员互动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要把生活教育充分运用到语文授课的多个环节里,体现出语文知识和实际生活间的密切性、结合性,进而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然、愉悦的生活化语文课堂,为学生的心灵教育、人文熏陶提供大量素材,使中职生真正领悟“学以致用”的深刻内涵和具体方法。
[1]杨泽中.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下“五动”生活课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J].科学咨询,2014,9(7):72-73.
[2]袁雅芬.主动参与,做自己生活的导演:“微纪录片”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尝试[J].考试周刊,2015(28):35.
[3]孙玉琴.让生活之水激活语文课堂: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刍议[J].语文学刊,2014(23):164-165.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