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对中学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2016-03-02陈晓敏李经天

新课程(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工具性中学美术

陈晓敏 李经天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信息化对中学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陈晓敏 李经天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通过分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美术教育的具体发展现状,总结提炼出三对中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辩证关系:普及与提高、工具性与人文性、高效性与永恒性。通过辨析、提炼与分析,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美术教学实施提出一些建议与策略,希望能将价值意义的探讨应用于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

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中学美术;价值取向

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简单地说即是人们对美术教育功能的肯定、选择、凸显与强调。每种美术教育价值取向都有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作为背景,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变化;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兴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概念被提出。这以后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影响着教育界。教育信息化大浪潮影响着教育界的方方面面,它和中学美术教育的结合必然对美术教育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的影响。随之中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也产生了新的演变。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学美术教育现状

以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层出不穷,其高效、便捷、多重感官刺激、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等特点受到中学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追捧。这些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这对于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来说是一次机会,同时对于传统的中学美术教育来说也是一次挑战。要分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学美术教育价值取向,首先还是要厘清中学美术教育现状。

1.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学美术课程开足开全

美术是我国中学阶段所有学生必须接受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我国目前中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中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美术教育不是针对部分人的教育,而是所有人都必须接受的审美教育,它应该具有普遍性。

而在以往,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普遍性却大打折扣。首先,我国农村学校师资缺乏,高考制度下中学美术课程经常被视作一门副课不受重视,很多学校都不予开设,即使开设了美术课的学校,美术学科常常是别的学科老师兼职代上,没有任何美术知识背景和底蕴的“美术老师”又如何来教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呢?同时,即使有开设美术课程也设有美术老师,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资源匮乏,美术教学所需的美术教具和材料(如画册、颜料、画笔)都十分匮乏,美术课堂形同虚设。

而当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美术教学以后,这一状况就能得以改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正式颁布以后,国家突出强调对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和经费支出,因此很多农村学校也拥有了比较好的信息技术设备和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包括美术教学。信息技术作为中学美术教学的工具,为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提供了巨大的美术信息资源库,从中可以获取美术教学所需要的文字概念、图片展示、动画制作、视频欣赏等等。即使是一些兼职老师,也可以通过网上的美术资源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美术教学;同时,网络上的美术课程视频以及美术相关的微课资源可以让农村学校的学生接受到优秀美术教师的授课,体会到名师的魅力,“同步课堂”“学校共同体”的建设,弥补了农村美术教师资源的不足。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在美术学科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都能接受到美术教育,使得美术教育的受教育群体扩大。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中学美术教学,以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美术教学内容改变

在以往的中学美术教学中,由于信息资源的缺乏,美术课堂教学往往是局限在一本薄薄的美术教材里,教材里会根据时期、国家、艺术类型来展示一系列的艺术作品并配以部分艺术家的介绍。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和一些课外资料以及自身的知识储备来开展教学,在知识的讲解之后会配以一定的练习。这种条件下的美术教学所教的内容不多,形式也较单一,但同时正是因为这种单一使得过去的中学美术教学内容相对纯粹。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美术教学以后,中学美术教学内容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一方面的变化是中学美术教学内容的范围扩大了,美术课堂不再只停留在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信息技术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海量的美术资源。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艺术作品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网上搜索到,画家的生平事迹、作品风格的相关资源也是十分丰富,很多作品还会有专门的鉴赏视频。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运用信息技术,学生通过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声音全方位地进行美术鉴赏,通过这种视觉、听觉多重感官刺激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从各种感官体验中知觉美、鉴赏美,从而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品格。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本身也成为中学美术学习的内容。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实用美术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电脑绘画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CAD)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用,使用方便快捷、表达统一标准使得这些电脑绘画和设计软件在编辑图片、海报设计、环境设计、制作动画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变成人们生活工作中必备的一些技能。因此,这种现代媒体艺术也变成中学美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新版的九年级下册的美术课本中就有一个专门的章节来学习动漫设计。在这个章节中,学生会学习如何利用电脑设计软件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中学美术教学中电脑绘画和电脑设计软件的引入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工具,为之后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

3.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美术教学方式得以转变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就是以往的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配备。老师用一张嘴、一幅画、一次示范来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学生通过耳朵听、眼睛看、笔头练来感悟艺术的魅力,提高美术技能。在以往,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是中学美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学美术教学中,原本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搜集到各种美术资源,图片、视频、录音、动画资源应有尽有;教师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找到相关课程的PPT文件。课堂中,学生分享、讨论资料;老师展示丰富的PPT文件,PPT文件可以更加清晰直接地展示美术学习的知识,并且能通过多重感官刺激,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与趣味。课后,学生依旧可以在多媒体网络上获取新的资源;教师继续搜索新的课程文件。这样一种教学方式让中学美术教学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美术学科的发展。但同时也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法(如做范画)等方法被教师逐渐忽略,而直观的师生面对面的绘画演示是视频和图片无法替代的。

二、教育信息化对中学美术教育的现实影响

美术教育价值取向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其价值取向经历了历史的演变,每种美术教育价值取向都有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作为背景,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变化。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有了新的发展,突出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和发展变化。在教育信息化这样一个新时期,传统中学美术教育必然会受到冲击,两种教学背景的碰撞必然会引发矛盾和冲突。下文我将列举这其中三对比较突出的价值取向的辩证关系。

1.普及与提高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中学美术教育的受教育群体扩大,必然会使中学美术教育具有普及的价值取向,在中学美术教育普及化的同时,人们对于中学美术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提高。

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生命力之所以长久,与它的普及和提高的程度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这里,我要讨论的是中学美术教育的受教育群体的普及和美术教学效果的提高。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学校可以弥补以往各种条件的不足,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美术教育。中学美术教学不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应该是针对所有学生开展的美育活动,以培养全体中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从这个层次讲,中学美术教学对象更加普及化了。但是,我们的美术教学效果提高了吗?信息技术的快捷、方便、易获取等特质让美术知识的学习变得快速,同时也浅显、表层。中学生的美术教育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只是停留在表层的美术课堂学习上。这样的美术教学的普及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2.工具性与人文性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美术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同时产生的。两者不是孤立存在于信息化环境中的,而是辩证统一的融合于中学美术教育中。

信息化大背景下,工具性的知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前文提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学美术教学内容的范围扩大,信息技术本身成为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且成为学生生活工作中常用的工具和必备的技能。一系列原因使得师生重视电脑绘画和设计软件,软件技能的掌握成为衡量一个学生美术素养的指标,中学美术教学的工具性被强调。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拥有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多重感官刺激和艺术氛围的烘托来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透过作品表面的技法而去揭示作品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潜在的人文价值,让老师和学生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中学美术的人文性得以凸显。中学美术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同时存在的,我们不能片面地去看信息技术带来的某一方面的影响,而应该理性完整地看待信息技术带来的双重效应。

3.高效性(快捷性)与永恒性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学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方便高效等特点必然会使得美术教学的高效性得到保障。相对应的,美术教育的永恒性也被提出。教育的永恒性是教育的属性之一,中学的美术教育同样应该具备永恒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高新技术被老师和学生迅速掌握与运用。老师和学生能够借助网络与多媒体迅速了解一位画家、一幅艺术作品、一种艺术风格甚至是整个美术史历程,图片、视频、3D打印技术让美术教学更加高效。网络上现成的PPT文件让教师更加便捷、快速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知识,并且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老师及学生的艺术作品能够以图像、视频、模型等形式永久地保留下来。一切看起来是如此方便、高效,但这是否可以实现中学美术教育的永恒性呢?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的功能决定的,中学美术教育的功能应该是帮助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全面发展。一味地追求高效、便捷的美术教育是否能让学生从心底感悟到艺术的魅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呢?在我看来,艺术对学生的熏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暴风雨式的来去匆匆的学习方式是很难实现美术教育的功能的。同时,教师因为已有的充足的课程资源会产生惰性,长远看来不利于普通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师自身的发展。循环往复,将很难实现美术教育的永恒性了。

三、美术教育功能的价值重构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美术教育出现了一些与之相呼应的价值取向,这一系列的价值取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是以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来体现的。面对这种新的背景和价值取向,只有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采取恰当的教学实施策略才能协调好其中的辩证关系,让中学美术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更大的发展,提高中学美术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1.促进“美术教育普及化”与“美术教学深入化”的融合

在上文中提到了中学美术教育中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我们知道普及是提高的基础,提高是普及的目的,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中学美术教育要普及到每一个学生,使孩子的身份、地位、天赋、才能都能通过美术教育得以发展。在普及的基础之上将美术教学深入化,让学生不是停留在表层的认知层面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让其真切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撼动心灵、触及灵魂。让艺术贯穿到他们的生活中,成为他们生命的必需品,从心底真正地爱上艺术。实现美术教学深入化的途径之一就是扎根于现实生活,开发美术教学资源。中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文化艺术差异巨大,一本固定的教材是无法满足不同地区的美术教学需求的,因此老师应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地方教材、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美术教学。

例如,在教学《春的畅想》时,完全可以让学生深入到乡村的春色中,感受沧海桑田、云淡风轻、草长莺飞的自然美,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一些表现乡村春色的艺术作品供学生鉴赏感悟,最后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出他们心中的乡村春色。这样,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目标就都能达到。只有当美术教育的普及化与深入化深刻的融合,两者兼顾、共同发展,才能使中国整体的中学美术教育得以发展,并发挥其重要意义。

2.实现“美术教学工具性”与“美术教学人文性”的统一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美术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社会各界对美术教学的共同期望。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让其掌握运用一项绘画设计工具。

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艺术的人文气韵与美丽,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素养,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只有将美术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中学美术教育的价值。

在具体的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是必须的,但在进行工具性较强的知识的教授过程中除了对技巧方法进行讲解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去考虑在这种艺术技能背后隐藏的人文意蕴和深刻的情感。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美术教科书中的《电脑绘画·电脑设计》这一章节中的第三单元《动漫形象设计》这一课中,老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动漫设计的技巧方法(如动画的制作原理、Flash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等),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漫形象感悟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人生追求,从一些经典动画中感性的体验动画中包含的人文性和各国民族文化特色。总的来说,教师在关注美术教学工具性的同时要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3.追求“美术教育永恒性”基础之上的“美术教学高效性”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美术教学的高效性提升毋庸置疑,但是切莫让高效性的绚烂遮蔽了美术教育应该绽放的永恒光芒。就如信息技术之于美术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工作,美术教学的高效性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美术教育的永恒性。如若美术教育的永恒性消失了,高效性也就失去了意义。

前面提到教育的永恒性是由其功能决定的,美术教育的功能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促成了美术教学的永恒性。我们实施美术教育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的震撼,继而陶冶情操、启迪思想,引起灵魂的感悟,培养创造性思维。在一堂课上可以只是为学生展示一幅油画作品,让学生沉下心来,细致地去感悟在某种艺术表现形式背后所体现的、永恒的艺术魅力和内涵。只有保证对学生产生永恒的、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的美术教育才能体现其价值。反之,如果不顾美术教育的永恒性而一味地追求高效,就会形成各种各样先进的信息技术堆砌出来的琳琅满目的艺术知识。短暂的学习与记忆让学生看似将所有的知识都掌握了,但实际上没有一幅作品、一位画家是用心感悟过的,更不用提让学生产生共鸣和震撼了。因此,一定要在保证美术教育的永恒性的基础之上再去追求高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美术教育的功能。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学美术教育中,使得美术教育产生了新的变化与发展,也体现出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中学美术价值取向辩证关系。本文列举了三对价值取向辩证关系:普及与提高、工具性和人文性、高效性与永恒性。这三对价值取向各有其表现方式,也体现出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中学美术的期待。只有把握好这些价值取向,平衡好其中的关系,准确了解中学美术的发展需要与价值内涵,探究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策略以指导教学实践,才能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中学美术教育服务,让艺术真切地融入学生的生活、思维和灵魂。

[1]李果.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美术教育的变革[J].艺术探索,2005(04).

[2]邹萍.美术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J].教育,2014(10).

注:本文为湖北省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项目“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和政策研究”阶段成果之一。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工具性中学美术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创意美术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在多解中学创新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