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反思——以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2016-03-02王勇
王勇
(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反思——以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王勇
(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甘肃兰州730050)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实施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中构建了“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
“周月季年”;人才培养模式
2012年,兰州新区被批准为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新区将形成以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为主体的十大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甘肃省“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和兰州新区建设,将带来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甘肃非常紧缺。据调查,今年上半年数控行业提供的职位数量,比去年同期上涨30%。数控企业急需大量数控、电气控制、设备维修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人才。我校数控技术应用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甘肃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企业、家长和社会的肯定。但随着我国制造行业技术进步加快,工艺、设备不断更新,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矛盾日趋突出。
同时,数控高技能人才不但需要扎实广泛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过硬的生产实践技能。但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培养模式沿袭的是“课堂+考试”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近年中职学校生源整体素质偏低,这一群体无法适应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己无法满足数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从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需求出发,以“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符合岗位素质标准”为宗旨,通过多方论证,学校数控专业加大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综合素养的培养。教学部通过总结学校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形成并实施了工——学融合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紧围绕国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逐步完善学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提出构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目标是形成“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为学生三年的在校学习制定一套完整的学习计划,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与企业的用人要求相对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广泛调研,制定“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大量的调研问卷,得到了第一手宝贵资料。问卷的内容涉及到毕业生、企业技术骨干及企业主。在明确了当前数控行业发展状况及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困难,我们在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了变革,制订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科学论证,明确“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是:通过对数控加工技术岗位(群)的具体分析,按照企业生产工作流程,以从事机械产品加工、数控程序编制、数控设备操作等技术岗位为重点,构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一是在学生在校的第一、二、三学期坚持每学期开展为期一周的“四讲活动周”,即请企业经理、老总讲职业规划;请专业人员讲技术;请能工巧匠讲经验;请学校毕业生讲体会等;二是每学期开展为期一月的专业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操作能力技能竞赛和学生作业作品展评活动,通过“以赛促训、以评促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三是学生在校的第四学期开展不少于一个季度的工——学交替实训教学,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四是第三学年学生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管理,加强学生岗位训练、参与企业考核、开展技能评比和优秀实习员工评比等,培养学生适应生产岗位的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
(三)“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过程
1.学校与多家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四讲活动周”的活动内容。学生在校的第一、二、三学期教学部邀请企业的经理、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和已经毕业的优秀学生代表进行一周时间的宣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强化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促进学生就业观的形成,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部在学校的安排下,每学期都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技能竞赛月”活动,届时会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按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操作能力进行评价。教学部通过“科科有竞赛、周周有展赛”的原则,组织学生参加校级技能竞赛和学生作业作品展,通过“以赛促训、以评促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为省市技能大赛选拔选手。学校还充分利用甘肃省和兰州市技能大赛的机会,对参赛学生的竞赛成绩进行量化考核,对于省市获奖选手直接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同时,教学部还对《机械制图》《CAD》进行学期作业展,通过学生作品展赛评分代替传统的考试成绩;《机械加工技术》《钳工》《焊接技术》则是按照学期作品设计竞赛成绩代替考核,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部组织学生在第四学期进行为期一个季度的工学交替实训教学,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的过程。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赴兰州工院机电设备厂进行30天的生产性实训;依托校内“数控加工车间”和“机械加工车间”两个共建共享服务基地,开展技能实训、教学见习、企业实践等多层次工学融合教学;依托引起入校项目“广成机实习基地”,结合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精心设计教学实训项目,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4.第三学年学生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通过在企业的锻炼,学生能够将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技能与企业的生产完整结合。一年时间的磨合是学生成长的过程,这时需要良好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老师不仅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还要与企业进行沟通;教师不仅仅交流业务技术能力,还要为学生与企业搭建信任的桥梁,让学生尽早的融入企业。我校毕业生徐选刚刚进入人本集团时因为地理上的差异,思想波动较大,想家、不爱加班,指导教师发现后与他及时交流,并将学生的思想状态跟厂家进行了沟通,最终经过多方努力,徐选同学不仅留在了该厂,还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
三、“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措施
1.聘请省内校数控专业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及本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素质结构合理、技术及学识水平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保障。
2建设校内实训室(车间),筹资近2000万元建设数控车间、机械加工车间、焊接车间三个共享性实训车间。新增8个实训室,378个工位,为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让诸多传统企业发生转变。尤其对于诸多传统外贸企业来说,不仅需要紧跟电子商务时代潮流,而且需要在跨境电商领域予以更好发展,通过跨境电商转型,实现自身经营领域的拓展,并实现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扩大。也正是如此,探索传统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的路径也就显得极为重要,是传统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3.通过引企入校,共建“数控加工生产服务基地”和“机械加工生产服务基地”,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开展“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教学、实训条件。
4.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5家以上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设冠名班、订单培养,建设企业员工培训基地等多种合作项目。
四、“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成效
(一)先进的理念深入人心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整个过程中,带来的不仅仅是物化的成果,更有心灵的洗礼与理念的更新。通过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符合岗位素质标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怎样培养”等理念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所有参与者的心中,并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
(二)推动课程体系改革
(三)教学质量有大幅提高
“学生由不愿学到学生想好好学”体现的是对教学模式的肯定,通过“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以前学生上课不动手的现象少了,更多的是积极参与制作的场景。学生因为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工——学交替的进行,顶岗实习的质量也大幅度提高,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2014年我部在甘肃省技能大赛中获得多个一等奖,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体会和思考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既然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为企业服务的,那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毫无疑问应该是贴近企业实际的。所以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实情就成为首要前提与必备条件,而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过程也就成为理所应当的事情。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尽管有专家引领,但是骨干教师还是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教师的水平,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与能力,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果与成效。
[1] 教育部等.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计划的意见[EB/OL].http://www.gdfts.com/sfxis/ show.asp?id=2015,2010-06-17.
[2] 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刘海燕
文字校对:伯恕
G712
A
1008-8539-(2016)05-0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