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创新机制研究※
2016-03-02彭振
彭振
(广西民族大学 法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创新机制研究※
彭振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大数据时代校园网络舆论关系到学校价值教育的取向和校园的安全稳定。面对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的诸多挑战,我们应该从价值引领、校园媒体管理、品牌栏目打造、舆论引导队伍建设、应急处理机制建设方面,积极构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创新机制。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论引导;创新机制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今后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要“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舆论引导方向,主流意识形态关系着青年的人生“总开关”,以传统互联网及云计算、4G网络及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构成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高校在大数据时代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构建大数据时代的创新舆论引导机制,让青年主流意识与引导内容相一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论的定义和特点
“大数据”一词最早出现在天文学和基因学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该词被应用到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目前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探讨,中文维基百科认为:“大数据的规模难以用人工力量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整合与分析,演变成人类可以解读的信息。”①夏梦醒,幸小英.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问题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大数据的权威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则认为“大数据”即“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②[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P4学者涂子沛指出:“大数据是指容量大小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容量数据,一般的工具软件难以进行管理与分析的大容量数据。大数据的‘大’不仅仅体现在数据信息容量大,还体现在对数据进行交换、整理、分析和管理,发现新的数据信息,创造出新的数据价值,迎来了知识、科技的大发展。③王潇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问题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还有其他的学者也对其概念进行介绍界定,认为大数据时代是建立在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网络渠道广泛大量数据资源收集基础上的数据存储“价值提炼”智能处理和展示的信息时代。④朱建平等.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理念的辨析[J]统计研究,2014,(2).每一个定义都有特点及合理性,只是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定义。可见,大数据时代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大”,结合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具体有三个特点。
(一)网络舆论信息主体的多样性、动态性。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师生的信息来源不断增多,信息获取量也与日俱增。人们使用电脑、手机等工具,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数据,新媒体的发展使这一现象更加突显。根据《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高校学生是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信息具有很强的动态性,表现在一是资料数据是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呈现动态性特点;二是数据处理的工具更新升级快;三是数据的画面有视频,flash,呈现动态的画面,易于读者解读。大数据时代是一把双刃剑,海量的信息不仅仅丰富了师生们的知识面,扩展了视野,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混杂大量不良信息,影响师生身心健康。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多样性是网络舆论引导的指向灯。
(二)网络舆论传播的交互性。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同社会网络舆情的传播轨迹基本相同,都遵循“陌生人”交互规律,交流较为随机与无序。①陈华栋.“后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论特征及建设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5,(2).“陌生人”交互规律不仅是网络时代的传播轨迹,而且也是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轨迹,很多时候也遵循“熟人”交互规律,两者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织,相辅相成。一是高校的网络舆论贴近校园,校园文化、社团活动、教育教学等方面广受师生关注,以致师生交互性增强。学生们关注校园的一花一草一木,关心校园的发展成长,“转发”、“点赞”和“评论”是交互性传播的主要方式。二是高校的网络舆论在社会上容易引起极大关注,校园与社会的交互性增强。全社会都重视高校教育,近年来高校舆论事件频出,无论事件的好坏,社会各界都极为关注并发出不同的声音。
大数据时代秉承的“1秒定律”,是“交互性”传播的重要特征。因为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是“1秒定律”,时间太慢就失去了价值,所以增加了使用者对数据的信任度,使用者一看到吸引注意力的信息就会秒发,所以“快”是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优点。高校青年处于社会发展的前沿,对新生事物和社会焦点较为关注,一旦发生他们较为感兴趣的事件就会引来舆论热议,一条容易吸引眼球的网络信息往往在瞬间就通过转发等形式传播开来。
(三)网络舆论的操控性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也越来越透明、开放,网络载体多样化的特点,“在大数据时代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被开放,被交叉使用”②朱建平等.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理念的辨析[J].统计研发,,2014,(2).,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并进行搜索各种数据。一方面,各主流媒体将社会上的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顺谦让等社会正能量不断影响着大学生,让广大青年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趋向,并规范青年的日常行为;另一方面,仍然有许多非法、不正当的媒体和网络载体传播着大量不良信息,接触到这类信息时会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甚至会扭曲人性,如恐怖组织发布的洗脑视频、邪教组织发布的反动信息等。所以在这样一个公开性的网络环境中,高校网络舆论一旦发生其控制难度是非常大的,呈现操控性较难的特点。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
(一)校园媒体发展的挑战。校园媒体的建设是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当前,校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对学生的吸引已大不如前,而新媒体对师生的影响却是空前巨大,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我国媒体发展进行新的构思,高校如何明确在新形势下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据了解,国内985、211高校在新媒体建设上已取得较好成绩,各高校能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手机媒体,组织并策划大量学生喜爱的栏目,有的重点高校的微博、微信粉丝量已突破几十万,教育部相关部门也正在全国范围推广“易班”网络模式——集成了BBS、SNS、博客、微博、手机应用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同时包含新闻、通讯录、校园应用、相册、互动社区、论坛、邮箱、网盘等多功能服务学生的媒体平台。如何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不断传播正能量,是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本科、硕士、博士的数量较以前大为增加,大数据不仅仅影响着大学本科生,对硕士、博士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当前,部分高校只注重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忽略了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大数据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高校师生带来信息的同时也影响着师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网络舆论中却经常出现一些与主流思想不相符,歪曲青年价值观的言论,在利益驱动下,网络“水军”也开始形成,某些个体或群体为达私利,借助“水军”力量,让部分公共事件变得扑朔迷离,让网民的判断无所适从、盲目跟从,不断升级事件。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如何在有杂音、有噪音的大数据时代,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学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其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舆论引导机制的挑战。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意识形态工作要长期抓、认真抓、深入抓,而大数据时代网络舆论是影响高校师生思想动态的重要因素。如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上下功夫,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让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国家、个人三个层面的认识更深入,为各族青年成长成才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是当前高校的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四)校园安全稳定的挑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而近年来却出现一些由于网络原因引起的学生冲突事件,特别是在民族院校这种突发性群体事件表现得更加频繁。恐怖、暴力等不法冲击,自由、散漫等文化取向,偏执、阴暗等心理引导,都是引发高校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一些同学在微博、微信或者论坛上看到一些事情就情绪激动,会站出来“拔刀相助”,从而导致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这不仅对周边学生的学习环境和人身安全带来隐患,也是破坏高校稳定教学、科研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目前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突发群体事件应急机制,学校校内外生活、治安环境差,部分教师和学校领导管理观念陈旧,警惕性不高,没有意识到大数据时代学生的特殊心理有可能造成的影响,遇到此类事件就措手不及,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和日常工作都造成巨大影响。可见,充分了解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做好高校学生安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创新体系完善
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影响包括正负两方面。大数据拓展了教育的形式,丰富了教育的内容,便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进行无障碍互动,增强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互联网上信息纷繁芜杂,各种思想、言论、观点鱼龙混杂,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易受网络的影响,而西方反华势力、极端恐怖组织、邪教等采用哄骗、拉拢、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西化”、“分化”,达到舆论、文化和思想渗透的目的。所以,必须把握好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青年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据调查,目前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已由之前的报纸、杂志,转变为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高校传统媒体出现了“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尴尬局面,因此,高校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党管媒体原则,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历史使命。要用好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断改善传统媒体的宣传内容,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打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以学生为本的新媒体宣传阵容,形成统一、正确的引导机制,努力做到师生在哪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就在哪里;媒体形态出现在哪里,管理就落实到哪里。在管好、用好传统媒体的同时,着力建设一批有影响的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大数据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使其人知人晓、深入人心。
(二)统一管理校园各媒体,形成合力影响校园舆论。
校园媒体是学校思想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在打造媒体内容的同时,要注重对校园媒体进行引导和管理。对高校各二级单位、学生社团和组织的各种媒体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使校园媒体从有利于学校内涵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形成媒体工作合力,最大限度覆盖教师、学生和校友群体,发出强有力的校园之声;同时,广泛吸纳教师、学生和校友中的网络达人,建良策,导舆论,优化师生的网络生态环境,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导权话语权;做好舆情信息上报和舆论引导,关注联系校内外发展的重大事件,做好各类敏感问题、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工作,掌握舆情动态,及时引导和处理,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利用好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整合新媒体联盟、校园媒体联盟资源,形成合力传播正能量。
(三)打造品牌栏目,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播正能量。
媒体品牌栏目是大数据背景下做好舆论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和途径。高校要把握时代性、真实性、服务性、导向性等关键性因素,精心策划一批师生喜爱、容易接受的品牌栏目,变强制灌输的方式为“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师生。利用品牌栏目推动和促进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原则,提炼专业特色,注重营造研究性学习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学术品位,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不断提高师生文明修养和道德修养。
(四)培养人才,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舆论引导队伍。
成立专门机构,如新闻与舆情中心等部门,密切关注网络信息,及时掌握网上动态,做好校园内部的舆情分析,加强对校园BBS、QQ空间、微博和区内重点论坛等媒介的监控力度。发现舆情及时研判沟通疏导,建立舆情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校园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处理工作,围绕师生员工思想状况及其关心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不定期对学生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和教职工通讯员队伍进行培训,落实考核办法,切实提高校园新闻的采编能力。抓好学生记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形成统一、高效的宣传载体。
(五)齐抓共管,建立建全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
建立部门联动,相互配合、分工合作的高校舆论处理体制,负责日常信息发布以及舆情信息收集、研判、上报、处置。高校党/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团委、网络与信息化管理部门、保卫处等部门联合行动,打出舆论引导组合拳。高效、快捷、正确地开展高校舆论引导工作。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传播的方式对社会进行积极的影响,整合青年主流意识与网上舆论引导内容,不断传播先进文化,确保正面舆论的主导地位。
责任编辑:刘海燕
文字校对:伯恕
G647
A
1008-8539-(2016)05-0053-04
※2014年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为KY2015LX076)的成果,2014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自治区教改课题)“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为:JGY201405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