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出实招
2016-03-02孟繁涛
○ 文/刘 革 孟繁涛
党建出实招
○ 文/刘 革 孟繁涛
齐鲁石化烯烃厂裂解车间党建工作出实招、干实事,有力地保证了装置的高效、平稳运行。
●党员岗位见。 供图/齐鲁石化
7月24日上午,气温高达36℃,闷热得让人烦躁。在齐鲁石化烯烃厂裂解车间装置区内,党员苟成冬和王永强十分冷静,仔细查看每一个关键点。一趟下来,除了湿漉漉的工装外他们还带回5项问题,在中午的车间党支部办公会上进行通报,当场研讨拿整改方案,晚上临下班巡检时进行复查。
每天两次现场巡检、一次通报整改会,是裂解车间党支部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这样的“小实招”见到了大成效,仅今年1—5月,通过这样的形式,他们就处理了500余项隐患,实施了40多项技术改造,有力地保证了装置的高效平稳运行。
“我们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出实招、干实事!”车间党支部书记孙振业说。作为齐鲁石化化工的“龙头”,裂解车间承担着消化上游炼油产品,为下游十几套装置供应原料的重任,是生产链条上的“枢纽”。处在这样一个关键位置,就要有一支过硬的团队。其车间党支部从实处下功夫,率先垂范冲在前,着力打造“敢于担当、用心做事”的车间文化,让每一个人都充满干劲儿。
天天见党员●班班见骨干
2016年,化工市场逐渐向好,成为“低油价”严峻形势下难得的增效点。多产一吨乙烯就能多赚约3000元,能否抓住市场机遇的关键取决于乙烯的产量。作为拥有一套80万吨/年乙烯装置的裂解车间,无疑成为公司创效的重要一环。
“太难了,这是在超越极限。”3月,在连续两个月实现“小时产量超百吨”的生产目标后,他们又提出“大干一个月,小时产量达到103.5吨”的新目标。对此,车间干部职工感到压力巨大,甚至还有些疑虑。的确,小时乙烯产量达到100吨,已经意味着在设计产能上提高5%,再达到103.5吨好比一根已经绷紧的弹簧还要再拉伸,难!
思想上的“疙瘩”要及时解开,车间党支部利用副班时间,开展了“我们敢不敢打硬仗”的专题讨论,讲清楚当前面临的形势,给大家增强信心。与此同时,支部成员走到职工身边进行摸底调查,“你认为难点在哪里?”然后从技术层面逐一消除了职工疑虑的瓶颈问题。
车间57名党员快速“跑起来”,经过科学周密的部署,“党员责任区”无缝衔接;现场大机组、关键设备、管线等关键点实行党员“承包制”;裂解炉长周期运行、乙烷优化投用、催化剂改良等27项技术攻关,落实到党员“创新工作室”;车间技术员靠到班组,一人盯住一天产量。“天天见党员,班班见骨干”的实际效果,不仅让班组职工心里踏实,而且激发了大家冲刺纪录的激情。
3月,乙烯小时产量达到103.6吨,创造了历史新纪录。车间党支部借势用力,乘胜追击,带领干部职工在“深挖装置潜力”上下功夫,每周对乙烯装置5种炉型、9种气体原料、5种液体原料进行模拟测算,综合分析420组数据。“让每天的生产都朝着最优化的方向进行。”车间主任房炳昌介绍说。
好势头不断惯性延伸。4月,乙烯4项主要技术指标刷新历史最好水平。5月,单台裂解炉运连续周期创最佳。1-5月,乙烯平均负荷达到100.85吨/小时,同比提高2.07吨/小时。
安全成为无须提醒的自觉
6月底,一家外来施工单位主动找到车间,要借用一下会议室。他们想针对近期的高温雷雨天气,办一个安全培训班,把注意事项和作业人员讲清楚。这样的事情,这个月已经发生三次了。
“再提醒、再监管,都不如形成自觉。抓安全,思想这根弦不能松。”孙振业说。对于乙烯装置来说,不仅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共性问题,而且处于生产频繁调整,又与停炉检修深度交叉的状态。“靠简单常规的盯防,是远远不够的。”车间安全工程师崔奎林说。
为此,车间党支部创建“支部保安全,书记抓安全,职工查安全”的全员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着力培育车间安全文化,通过“讲身边的安全故事”、“家人的安全叮嘱”、“今天我是安全员”、“安全喊话”等一系列长期活动,并将安全管理触角延伸至外来施工人员,让安全“自觉行为”根植于内心。
今年1月,鲁中地区遭遇四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低温持续近80个小时。这对正处于超负荷运行的乙烯装置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稍有一个“不留意”就会造成装置连锁停车。
“班组人员注意参数变化,车间的党员跟我去现场!”孙振业一声令下,全车间党员紧急奔赴现场,包括在家休息的党员也赶到班上。每个人一片区域,一个个操作调整在对讲机里传动着。最终,在大家的紧密配合下,装置几千块仪表、几百条管线顺利度过了这次寒流的考验。
用车间副主任贾广斌的话说,平常抓得紧,大家心里有根“红线”,关键时刻才能冲得上用得上。正是这一点一滴,最终汇成骄人的安全业绩。5年来,72场次近千人次的督察,发现和整改1500多项典型问题,连续六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干一件实事胜过千言万语
像搜集技术资料一样,每周一次“舆情采集”,是裂解车间党支部的一项常规工作,说白了就是定期了解“职工心里都想的啥?”这也成为支部开展工作的一个方向。
“化工异味太大,已经达到了呛人的程度。”今年4月的一次舆情采集中,上夜班的职工集体反映。车间党支部即刻“立案侦查”,对装置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在确定非自身原因后,他们及时上报公司管理部门,并积极配合跟进,不到一周时间,成功端掉了周围一家“三无”小化工厂。异味没了,职工在朋友圈里为这件事点赞。
“职工有诉求,领导不仅关注,而且能及时解决。这样职工更信赖支部工作,也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据负责舆情整理的于华介绍,整个环节中,党支部更加侧重于“解决问题”,真心实意的为职工办实事,让大家伙儿心里都感到很舒坦,“梗阻”现象悄然绝迹。
近年来,相对于传统的“物质帮扶”而言,裂解车间党支部更侧重于“精神帮扶”。支部书记牵头成立帮扶团队,梳理出不同层面的重点,更专业地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针对新入厂的大学生,他们首创“能师带高徒”模式,使之顺利完成角色转化,培养出20多名业务骨干;针对“走出去”承揽业务的员工,车间党支部定期派人探望,并安排工作组时时掌握家人生活情况,为外出职工解除后顾之忧。
“干一件实事,胜过千言万语,我们始终坚信这一点。”谈到如何做思想工作这个有点抽象的概念时,党支部书记孙振业把它具体化到“干一件实事”,语气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