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启智模式”温暖人心

2016-03-02吴军涛

中华儿女 2016年2期
关键词:服务项目总队社工

吴军涛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是当地最为活跃的志愿者团体之一,总注册会员超过80000人,开展志愿服务项目35个。他们每周组织志愿者前往福利院、老人院等机构帮助弱势群体。他们曾获得广东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广东省志愿服务金奖、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团体等集体荣誉。

多年来,启智服务总队的志愿者管理模式受到管理部门、志愿服务专家、媒体的一致好评,曾有《中国志愿组织的典型个案研究——对广州市启智服务总队的考察》、《中国“半官方”志愿组织的培育——以启智队为案例的研究》等文章对启智服务总队进行了深入研究。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5年,与此同时,启智队也成立了。当初,它是以智障儿童、孤儿为主要服务对象。那时,十几名怀着共同理想、热情满腔、具有责任感的志愿者聚集到了一起,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开始摸索着运行。

启智也曾面临着没有资金和物质支撑的困境,但是他们积极应对。从2000年到2004年间,启智首先通过建立华南地区第一个志愿者的家园网站——志愿营地,让热心的市民能通过网站注册成为志愿者。

2005年至今,启智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其他非盈利机构提供了发展的新方向;启智还通过细化内部职能,提高运作能力,特别是2007年开始尝试聘请专职人员,取得了一定效果,并开创了志愿团队聘请专职人员的先例。

启智成长的足迹反映了广州地区志愿者服务的发展轨迹,从最初十几名志愿者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现今8万志愿者会员的“启智模式”,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在这片热土上,处处体现着“敢为人先”的精神。2008年首届“启智模式论坛”在广州召开。

因为启智的影响和榜样,在广州,一个普通市民参与志愿服务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而是像本地人喜欢的“听粤曲”、“叹早茶”一样融入广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他们感受到“志愿服务是一种时尚”。

这些无疑让广州这座兼容并包的城市有了一张更好的名片——志愿者的微笑。很多在广州工作的外地人也逐渐喜爱上参与志愿服务,这令他们感到在异乡也同样有能力去为社会出一份力,让他们越发看到广州的可爱之处,让他们重新从精神上、心灵上找到家的感觉。

多年来启智人坚守的“平等、包容、传播”的核心价值观已经逐步深入人心,其使命是做志愿文化的传播者,让每一位生活在广州的市民、让每一位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感受到做志愿者的快乐、做志愿者的收获,从而带动更多的身边的人群加入志愿者。

2007年,启智队扩展到1.5万名志愿者。此时,光靠志愿者的业余时间,日常管理已难以运转,启智开始聘用专职工作人员。这一举动也开创了民间志愿团队聘请专职人员的先河。

队长李森琢磨出了以老带新的“届长模式”:每月新加入的志愿者自动组成一届,每届安排5-10位资深志愿者担任届长,组织各类沙龙、培训等活动,对新志愿者进行引导。届长建立届QQ群互相交流,也使用论坛、邮件列表、飞信、开心网等方式传递服务信息。

队长带领届长,届长带领新义工,8万余人的志愿者团队就依靠这种金字塔模式运作起来。而且,李森和志愿者骨干逐步开拓了36支分队和40多项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志愿服务项目,不但培养出200多名的骨干志愿者,还凝聚了一大批活跃的志愿者会员。

2012年3月,“启智”转型社工机构后,它最大的优势依然是十余年志愿者管理经验,以及这支8万余名的庞大志愿者队伍。但是,一条街道人口10至30万,服务工时再高,20名社工对社区的覆盖面,还是有局限的,他们发动广大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这使社会工作的覆盖面就更广阔。

“社工与志愿者的合作,有着太多的美好前景和难以想象的惊喜。”李森说,如今,他们欣慰地看到这种良性可复制和推广的志愿服务模式正在发热发亮,用多彩的光芒温暖着人心。

猜你喜欢

服务项目总队社工
A Social Crisis
项目制与社会组织服务供给困境: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化运作的分析
老龄化背景下辽宁省养老地产发展研究
2016年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环保警察
2016年1—8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江苏省大丰市2014年前三季度CPI简析
浅析艺术高校图书馆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