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岩水库移民工作调查
2016-03-02
山口岩水库移民工作调查
□ 张 涛 曹振华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是2012年萍乡市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为确保城区用水安全、提高农田灌溉能力、缓解电网供电压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如今3年过去了,与水利建设配套的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进展如何?为水利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水库移民生产生活状况如何、有何突出困难亟待解决?一直为各级党政领导所高度关注和重视。为此,笔者深入山口岩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山口岩水库
一、山口岩水库移民基本概况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地处赣江一级支流袁河上游的萍乡市芦溪县境内,坝址位于上埠镇山口岩村上游1 km处,距芦溪县城7.6km,距萍乡市区约30 km。水库总库容为1.048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淹没涉及芦溪县上埠镇九洲村、新泉乡市上村、张佳坊乡坑口村3个行政村18个村民小组,淹没总面积3.804平方公里。
山口岩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从2007年8月开始,前后历时5年,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和业主单位缺少水库移民安置的经验,曾一度陷入僵局,工作停滞不前;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移民干部反复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于在2012年初基本完成了水库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任务。按照《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核定登记办法》,经省扶贫和移民办核定山口岩水库移民人口为3375人,其中:搬迁安置2422人、生产安置953人。移民主要集中安置在芦溪镇古城槽里移民安置区(515户2350人)、上埠镇白石塘移民安置区(17户66人)、张佳坊乡虎塘移民安置区(17户61人)、新泉乡牛皮堎移民安置区(15户46人),另有移民43户155人在库区周边后靠安置,6户21人投亲靠友,3人安排在敬老院。
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进展情况
2012年1月,山口岩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正式全面展开。围绕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移民增收、环境改善、社会稳定”的工作目标,4年来,芦溪县努力整合各类资源,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主动地开展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有力推动了山口岩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
(一)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迅速跟进,移民安置区面貌焕然一新
按照和谐秀美乡村和新农村建设标准,芦溪县政府从2013年开始,对山口岩水库古城、虎塘、牛皮堎等集中移民安置区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造和升级,并在移民村组重点实施了以“六改”(改水、改路、改厕、改栏、改房、改环境)、“四普及”(普及宽带、有线电视、垃圾集中处理、清洁能源)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建设,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县投入到山口岩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已达到800万元。完成的项目主要包括:1、投入资金35万元,完成了九洲移民安置区大门、治安岗亭建设工程和监控系统安装工程,保障了移民区的秩序和安全;2、投入资金70万元,对九洲移民安置区排水沟和园林绿化进行改造,解决了影响移民生活的实际问题;3、投入资金53万元,对白石塘安置点的排水管道、道路硬化、亮化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4、投入资金177万元,完成了移民安置区天然气管道安装工程,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移民安置区整体使用天然气的突破;5、投入资金260万元,对九洲移民安置区进行环境整治和广场改造,此项目目前正在紧张的实施当中;6、投入资金96万元,完成了坑口虎塘移民安置点的自来水改造、排水沟建设、小区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对塌岸、滑坡等安全隐患进行了治理;7、投入资金15万元,帮助虎塘移民修复耕作道恢复了生产;8、投入资金21万元,完成了牛皮堎移民安置区道路改造和山体滑坡治理等项目;9、投入资金22余万元,扶持市上村移民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既缓解了移民矛盾,又达到了产业扶持的效果。10、投入资金36余万元,完成了王源村组公路改造和安全饮水项目,解决深山移民村突出困难。
(二)突出困难和遗留问题逐步解决,移民社会朝着稳定和谐的轨道发展
山口岩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山口岩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协调领导小组,综合处理移民安置后续问题。通过开展“入户结亲”活动,全县下派了465名科级干部进村入户,面对面与移民群众开展心连心帮扶,宣讲政策法规,倾听移民心声,化解矛盾纠纷,前后共收集移民诉求1009条。对此,县政府和各级移民管理机构,耐心细致地梳理移民反映的问题,倾尽全力帮助移民解决实际困难,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维护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稳定团结局面。一是对移民安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和检查,澄清了事实,明确了责任,规范了移民资金管理。二是主动协助移民办理房产证明,安装天燃气、宽带、有线电视等等,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减免相关规费,实实在在地减轻了移民负担。三是积极筹措资金近千万元,先后解决了移民安置房整修和安置地基不足的补偿问题,完成了对移民户林地补偿补差工作,落实了对移民安置房公摊面积的减免,对移民集中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了解决和处理。四是对漏登、漏补的移民人口和实物进行了认真核查,按政策进行了补登和补偿,保证了移民群众合法权益。五是县财政托底增加城乡社会救助指标近400个,设立了移民失业救济金,专门针对移民困难群体展开救助,帮助其渡过难关。从掌握的情况来看,山口岩水库移民信访今年明显减少,各移民社区正朝着稳定和谐的轨道发展。随着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不断深入,安置区改变了环境,移民得到了实惠,移民的不满情绪正在逐步消除;移民对目前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开始逐渐适应,并把注意力和需求转移到劳动就业、产业发展和社区建设等方面。
(三)移民安置区劳动就业氛围基本形成,移民技能培训工作攻坚破难
山口岩水库移民来自山区,大多数人世世代代务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平静。搬迁到新的安置地,特别是安置在县城和工业园附近的移民,生产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大多数移民没有一技之长,经济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很难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为帮助水库移民平稳渡过目前艰难的转型期,芦溪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移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开展移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移民接受技能培训或职业学历教育,学习掌握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提高移民创业就业能力。水库移民一开始对就业培训抵触、反感,通过移民干部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目前移民参与就业培训的积极性被逐渐调动起来。今年,九洲移民安置区先后举办社区家庭教育讲座3场,参与移民600余人;组织了移民电子商务创业培训1期、交通营运行业上岗就业培训2期、月嫂行业上岗培训2期和农业实用技术1期,培训移民约200人次,帮助60余人执证上岗、13人开展创业。为帮助和引导移民就业,县政府每季度都要在九洲移民安置区广场举办就业招聘会,联合劳动部门、中介机构、工业园区和辖区内企业等等,先后组织80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在移民安置区设置公益性岗位,安排移民就业,解决移民小区安保、卫生、护林、水电等管理问题。目前,九洲移民安置区正在筹建移民就业培训服务站,移民培训为当地营造了“就业光荣、勤劳致富、不等不靠”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存在的问题
山口岩水库移民是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新建水库产生的第一批水库移民,目前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期和磨合期,各种突出矛盾和实际困难层出不穷,后期扶持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同时,由于库区地处山区,基础薄弱、自然条件差,加上地方财政困难,配套扶助资金少等原因,一些移民搬迁安置遗留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未得到妥善解决,而移民后又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些影响移民生产生活的问题亟待解决
山口岩水库库区2005年下达停建令,2012年大坝下闸蓄水,期间库区的发展建设受到了较大限制和影响,造成库区移民村组基础设施普遍落后,有的地方建设可以说是从头开始。在道路交通方面。近年来,虽然县政府一直在竭尽全力地为库区和移民区建设公路完善交通,但由于库区山体陡峭、地形复杂,移民村组偏远分散,路桥修建成本非常高,任务非常重。截止目前,山口岩水库移民集中安置区道路基本完善,但库区移民村组公路修建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一些移民村组目前还是泥土山路,移民出行相当艰苦,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进出更是困难。在农业生产方面。农田水利等配套设施落后,以前修建的山塘、水渠普遍年久失修,淤泥杂草壅塞,无法起到农田灌溉作用;部分山区移民农田、山林被水库阻隔交通受阻,使用农用机械困难,无法开展正常农林生产。移民子女就学方面。原有的小学教学点已取消,安置区申报的学校新建项目,又因为土地和资金等问题迟迟不能启动。公共设施方面。九洲移民村目前还临时在居民楼办公,新办公楼因产权没有明晰等原因,长期无法使用,造成集体资产闲置,村两委会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此外,移民住房不够、卫生医疗设施落后、公墓建设缺失、地质隐患等等问题,都在影响移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二)生产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移民生活压力增大
山口岩水库采取的异地无土安置和后靠安置相结合的方式,虽然提高了移民工作效率,有利于移民的劳动就业和长远发展,但也造成了原九州村、坑口村2000多移民基本丧失了耕地。现有的移民耕地大多在高山区,路程远、质量差,多属冷浆田、山排田、望天丘,可耕用周期短,粮食产量低。外迁移民仅剩下部分林地,还因水库水源保持无法生产和经营。资源匮乏,生产落后,导致大量移民劳动力闲置。同时,由于库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涉农支农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产业扶持资金不足,移民生产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创收渠道不多,移民的经济收入非常低,相当多的移民没有可靠的经济来源。目前,山口岩水库移民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连基本口粮和蔬菜都必须到市场购买;移民收入没有增加,生活成本确明显增加,生活压力非常大,没有劳动能力的移民或是贫困对象生活更是艰辛。
(三)劳动技能不强,就业能力较弱
山口岩水库移民原来长期从事农耕生产,吃苦耐劳精神较强,但生产生活方式传统单一,思维比较固定和保守,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弱。移民前,主要在库区开展农耕种养和山林采伐解决基本生活问题;移民后,他们进城务工、入厂谋事都没有一技之长,特别是年龄偏大的移民,对生产生活技能的学习接受能力较差,成为工厂劳动熟练工难度更大,就业非常困难。虽然近几年,当地政府针对移民群体积极开展了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但移民就业还远没有达到可以稳定和改善移民生活的目标要求。面对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很多移民感到无所适从,生存压力和思想负担常常使移民将不满情绪和矛头指向当地政府,造成新的信访和不稳定因素。同时,由于移民自身缺乏长远发展目光,对基层组织和管理干部缺乏信任,使集体资金不能发挥最大效益。地方政府原来计划通过节约土地进行再投资帮助移民增收的方案,被移民强烈抵制,封堵了集体创收的稳定长效渠道;安排的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因受到人为干扰,项目工程一度进展缓慢。
(四)基层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政策执行力和公信力不强
由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资料缺乏,发展空间有限,有技能特长、文化水平较高的年轻移民大多外出务工或创业,留守在安置区的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小孩、家庭妇女和长期务农人员,相对文化水平较低。在这些对象中推选出的村组干部、移民代表和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协调管理移民公共事务的能力非常有限。同时,移民在选择管理干部时,往往挑选自己的代言人,重利益争取,轻视集体管理,造成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受到很大影响,不能取得移民信任和支持,政务不能良性运转,矛盾不能及时化解,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和国家帮扶项目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解决移民问题的几点建议
解决新建水库移民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通过地方政府与扶贫移民、水务、农业、人社、教育等部门,齐心协力、统筹谋划、整合资源,以移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和产业扶持为着力点,提高移民人口素质,拓宽移民增收渠道,带动其他问题顺利解决。调研中,笔者广泛听取了基层干部、移民代表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现建议如下: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尽快解决移民亟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和生活保障问题。解决移民交通、饮水、子女就学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问题是当务之急。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率,在科学合理使用移民后期扶持专项资金的同时,注重整合国家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农业开发、水利开发等涉农资金,广泛发动移民投工投劳,开展美丽家园建设,争取2-3年内集中力量、集中资金全面解决移民安置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有条件的地方,要侧重移民安置区的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和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完善,重点打造移民示范村,提高移民幸福指数。同时,建议加大移民帮困力度,尽可能地减轻当前移民群体生产生活成本和压力。一是建立库区生态补偿机制。山口岩水库修建后移民仍有未淹没的林地约3万亩、耕地1480亩,因水源地保护影响了移民正常生产,移民强烈要求给予生态补偿。建议从山口岩水库供水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移民生活补助、生态补偿基金,以此减轻移民的生活压力。二是要倾斜水库移民在过渡困难时期的救助政策。通过采取精准扶贫、社会救助、失地农民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方式,保障困难移民的基本生活和养老问题。三是建议提高移民直补标准。目前移民直补标准还是8年前核定的,随着近年来物价飞涨,人均每月50元补助对绝大多数移民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解困效果极为有限,应尽早提高移民直补标准。
(二)加大产业项目扶持力度,缓解移民耕地不足甚至全部失地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充分利用库区生态环境好,山林、水面、草地资源丰富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动移民以“公司+农户”或以移民村级集体股份制的形式,在库区开展特色林业、茶叶、果木种植,并适当发展鸡、羊、鱼等环境污染破坏小的养殖业;还可利用武功山风景区沿线的地理优势,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林业),活跃移民经济,增加移民收入。二是利用库区环境资源,发展库区旅游休闲项目。库区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乡风浓厚,是城镇居民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可在不影响水源保护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移民开发旅游休闲娱乐项目,如水上娱乐项目、农家乐、度假村、户外活动基地等,增加移民本地就业创收渠道。三是在移民集中安置区附近包租闲置田地(如古城移民安置区周边附近就有大量因村民进厂务工而闲置的农田),以土地流转的方式,解决移民耕地的问题。在解决移民粮食蔬菜等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引导移民运用和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精细农业、规模农业。四是针对移民安置区劳动力密集、劳动水平不高的现状,在移民安置区利用闲置土地或公共设施,新建、改造加工型厂房,引进技术要求不高、无污染、无噪音的加工制造项目,就地转移劳动力。
(三)加大移民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努力提高移民人口素质和就业率,实现就业扶贫。各移民安置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开发 “雨露计划”和“就业扶贫”的政策精神,把提升移民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帮扶移民实现稳定就业作为当前的首要工作任务,积极出台技能培训、就业援助、创业帮扶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措施,努力建立扶贫移民、人社、农业、水利、教育等部门及基层政府合力推进的移民就业扶贫机制,通过充分就业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各级移民管理机构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水库移民培训政策,根据移民意愿和当地市场、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移民职业教育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努力提升移民创业就业服务水平,实现移民培训与就业、创业的有效对接。建议在现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针对移民特定群体实际需求,增加企业岗位培训、电商培训、自主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等多种内容的培训,不拘培训机构、形式和时间,采取积极灵活和实用有效的培训扶持政策,鼓励移民积极参与就业培训,从而迅速提高水库移民的培训和就业比率。同时,建议抓紧建立移民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经常或定期为有就业愿望的移民提供信息服务、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创业培训等免费服务,使其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提升,促其尽快实现就业创业;向吸纳移民就业的企业、带动移民就业的创业人员给予优惠政策,引导全社会形成帮助贫困群众就业的良好氛围。力争用2-3年时间,基本形成水库移民就业扶贫长效机制,移民家庭的劳务收入明显增加,真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四)加强移民公共事务管理,促进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区公共事务管理机制,挖掘和动员移民中的高素质人材担任村组干部、移民代表和项目管理人员,提倡和支持移民代表参与对移民公共事务、公共设施、集体项目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和完善移民大会、移民代表大会、移民项目管理、移民账目公开等各项制度。加强移民村组干部、移民代表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提升移民事务管理能力,积极开展阳光政务,努力取得移民群众的普遍信任和支持。同时,鼓励移民群众自己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管,共同参与建设家园、爱护家园,关心和支持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促进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顺利实施。
张涛,萍乡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调研员;曹振华,萍乡市移民扶持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