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时空分布对比研究

2016-03-01林龙飞凌世华

关键词:时空分布马来西亚新加坡

林龙飞 凌世华

摘 要: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国,选取2000-2013年两国旅华游客的数据,运用时空分布分析模型,对两国旅华客源时空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两国游客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较大一致性;两国旅华游客首要目的地为广东省,其次是江浙沪地区,空间聚集性较低;两国旅华客源的时空演绎存在较大一致性。

关键词:马来西亚;新加坡;旅华客源;时空分布

中图分类号:F590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5)04-0103-12

一 引 言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是我国的重要客源国。因两国在地理、历史、血缘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华人较多,华人在当地社会不同程度地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选取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旅华客源进行对比分析。

近年来,关于入境旅游时空分布的研究较多,研究对象从大到小分为五个级别,主要有以国家为单位、以区域为单位、以省际为单位、以城市为单位、以景区为单位。李志飞、夏磊,汪德根,何晶晶、李伟、王珍茜,江海旭,杨建明、张秋钤,赵华,张瑞英、席建超等以我国整体作为研究对象[1]-[7] 。以区域为研究单位的主要涉及到我国的西南地区、西部省区、环渤海区、长江流域等[8]-[11] ,以我国各地区为单位的研究最多,大部分地区都有涉及到。而以城市为研究单位的成果亦不少,涉及到的城市有武汉、西安、上海、青岛、杭州、成都等[12]-[18] 。而以景区为研究单位的主要有泰山、九华山等[19]-[20] 。而有关各国旅华客源市场的研究主要有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泰国、法国、德国等[21]181-186[22]-[27] 。

文章选取国家旅游局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公布的2000年到2013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我国各地区游客分布的数据,以及历年来各个月份来华旅游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游客量来研究两国旅华游客的时空分布问题。文章运用游客动态度、年际集中指数、季节性强度指数来考察旅华游客的时间动态变化、集中度或均匀程度;运用游客到访率、地理集中指数、变异系数来研究旅华游客的在华空间分布;通过竞争态指标和时空演绎地图展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旅华客源的时空变动。所使用的公式如下:

D表示游客动态度,T表示年际集中指数,R代表季节性强度指数[21]181-186 ,V表示到访率,G表示地理集中指数,CV表示变异系数[28]179-185 。其中,xij为第i年j地区接待马来西亚或新加坡游客的人次。Mij表示第i年j地区接待马来西亚或新加坡游客人次占第i年j地区接待马来西亚或新加坡游客总人次百分比的分子值,Nb、Na分别为2013年和2000年某地区马来西亚或新加坡的游客人次。m为地区的数量,n为时间段内所含年数。αi表示所占的份额,βi表示增长率[29] 。

一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市场时间分布对比

1.旅华游客动态度分析

游客动态度是指一个时间段内游客增长率的平均值,根据公式(1)计算出新马两国游客在我国的动态度数据,可绘制2000-2013年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游客在我国各地区的游客动态度对比图(图1、图2)。根据图1、图2可知,在2000-2013年间,旅华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游客的动态度呈现出较大的一致性。无论是马来西亚还是新加坡,游客动态度最大的是都是湖北省,其次是广西、重庆、辽宁等地。重庆、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对新加坡游客的动态度高于马来西亚。陕西、宁夏、湖南、新疆、青海对马来西亚的游客动态度高于新加坡。广西、江西、山西、四川、安徽、广东、西藏、吉林、天津、山东、上海、贵州、河南、云南等地对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游客动态度基本相同。

2.旅华游客年际集中指数分析

根据公式(2)计算出新马两国旅华客源在我国各地区的年际集中指数数据,可绘制2000-2013年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年际集中指数对比图(图3)。年际集中指数T主要是用来测定旅华客源在我国各地区的时间集中性,T值越大,说明该地区的游客时间分布越集中,越不均匀。反之,说明游客流分布越分散,越均匀,游客流在不同年份的稳定性越高[28]179-185

根据图3可知,在2000-2013年间,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在我国各地区的年际集中指数存在极大的相似性。体现为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对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客源的年际集中指数较大且相近,说明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在这些地区的分布在时间上呈现出较为集中的趋势,在其他地区的时间分布上较为均匀。新加坡在上海和福建的时间分布不均衡程度要高于马来西亚,而马来西亚在江苏、浙江、广西的时间分布不均衡程度要高于新加坡。

3.旅华游客季节性强度指数分析

为清晰展示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游客在我国的季节性分布情况,在此将2000-2013年马来西亚(新加坡)在我国每个月的游客量进行加总,绘制出图4。根据图4可知,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在我国的季节性分布呈现很大一致性:游客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春季的3、4、5月游客量较为平衡,且马来西亚的游客量高于新加坡;秋季从9月—11月份,游客量都在不断上升,到11月份游客量达到最大,12月份则开始下降。无论是马来西亚还是新加坡,在我国的旅游淡季主要集中在冬季的1、2月份和夏季的6、7、8月份。

从不同年份的季节性来考虑,根据公式(3)得出的数据,可绘制旅华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客源的季节性强度指数R图(图5)。根据R值特性,R值越大,代表季节性越强,不同月份之间的分布越不均衡;R值越接近于0,代表各个月份之间的分布越均衡。根据图5可知,2003年的季节性强度指数最大,说明“非典”对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来华旅游的热度影响明显。2007年以前,马来西亚旅华客源的季节性强度指数都高于新加坡,2008年开始,两国旅华客源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趋于相近并缓慢下降,说明季节性之间的不均衡程度正在变小。

二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空间分布变化

1.旅华游客到访率

根据公式(4)计算得出的数据可绘制2000-2013年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在我国各地的到访率,按照2013年到访率的大小进行排序,得到表1和表2。

(1)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

根据表1可知:2000-2004年江苏省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位居全国第一,最高值为2001年的22.08%。2003年开始,广东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迅速增长,2006年超过江苏,2007年达到峰值的20.44%,之后虽然缓慢下降,但仍然位列全国第一,2013年达到最高值23.87%。而江苏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则一路下降,到2013年处于全国第八位。浙江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平均值位列全国第三,在2002-2012年都较为稳定,维持在10.55%左右,2013年较低,仅为5.42%。云南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较为稳定,均值为8.38%,2013年全国排名第四。上海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2013年排在第三位,到访率为8.05%。广西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呈现稳定上升态势,虽然在2005年达到峰值9.97%之后有所下降,但始终维持在8%左右,2013年达到9.83%,在我国排名第二。北京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在 2000和2001年较大,超过10%,之后一直下降,2008年降到最低值3.86%,之后一直保持在5.5%左右。

福建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在5.65%左右波动, 2013年排名全国第六。河北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下降趋势明显,从2000年的9.32%下降到2013年的1.80%。四川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波动较大,2005年达到峰值4.55%,受汶川地震影响,2008年仅为1.06%,2009年跌到谷值0.99%,之后快速上升,至2013年达到3.99%,处于全国第九名。河南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呈现不规则波动,均值为2.07%。山东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较为稳定,维持在2%左右。安徽和湖北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近年增长迅速,2013年达到3%左右。海南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较为稳定,均值为1.27%。湖南和重庆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近年维持在2%左右。辽宁、山西、陕西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从2010年开始维持在1%左右。其他地区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均低于1%,且变化不大。

(2)新加坡游客到访率

根据表2可知,广东新加坡到访率除2003年和2008年低于江苏以外,其他年份都稳居全国第一,均值为15.01%。而江苏从2002年开始基本保持第二,均值为11.00%,但2013年跌到最低,仅为3.56%。上海新加坡游客到访率变动不大,均值为10.15%,排在第三位。北京新加坡游客到访率2000和2001年较高,超过了12%,之后下降较快,2004年以后始终维持在6.5%左右,均值为7.92%,排在第四位。云南新加坡游客到访率在2000和2001年较高,超过了11%,随后下降,但维持在7%左右,到访率均值7.89%,排在第五位。浙江新加坡游客到访率在2002-2008年维持在9%左右,2009年以后维持在7.5%,2013年仅为3.29%。福建新加坡游客到访率在2002-2003年较高,超过10%,2004-2009年缓慢下降,但仍维持在7.3%左右,2010-2013年下降到5.8%左右。四川新加坡游客到访率波动较大,汶川地震后3年到访率都较低,2011年开始快速增长,2013年到访率达到5.83%,排在第五位。山东新加坡游客到访率呈现缓慢增长趋势,均值为3.21%。辽宁新加坡游客到访率在2008年开始突破2.4%,之后一路飙升,2013年达到5.59%,排在第六位。

河北新加坡游客到访率在2007年以前呈现不规则变化,2008年以后较为稳定,维持在2%左右。安徽、广西、湖北到访率从2010年开始直线上升,2013年分别达到4.56%、5.01%、4.18%,位列全国第九、八、十。海南、河南、湖南到访率变动缓慢,均值为2.11%、1.23%、1.18%。天津到访率在2008-2010年之间较高,维持在4.8%左右,其他时间都较低。重庆、陕西到访率在2010年开始上升较快,之后缓慢下降,2010-2013年到访率均值分别为3.40%、3.28%。其他地区到访率均值都低于1%,此处不做具体分析。

综合表1、表2可知,2000-2013年间,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在我国的首要目的地是广东省,到访率均值分别为16.47%、15.01%;其次是江浙沪地区,其中江苏(13.66%)和浙江(9.52%)马来西亚游客到访率高于上海(7.77%);江苏(11.00%)和上海(10.15%)新加坡游客到访率远高于浙江(7.61)。马来西亚旅华游客到访率高于新加坡的地区主要是广西、江苏、浙江、广东、河北、河南、云南等地。而新加坡旅华游客到访率高于马来西亚的地区主要是上海、四川、福建、辽宁、山东、北京、海南、安徽、天津、重庆等地。其他地区的游客到访率相差都在0.5%以内。

2.空间聚集性分析

根据公式(5)和公式(6)分别计算出地理集中系数G和变异系数CV,其中,地理集中系数体现马来西亚或新加坡旅华客源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集中程度,变异系数体现马来西亚或新加坡旅华客源在我国各地区的差异性大小。2000-2013年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在我国的空间聚集性指标如图6所示。

根据图6可知,2000-2004年间,马来西亚旅华客源的空间地理集中指数高于新加坡,但两国地理集中指数越来越接近。2005年两国地理集中指数相等,2006年马来西亚的地理集中指数又开始变大,并高于新加坡,这种状态一直延续,马来西亚的地理集中指数高于新加坡2-3个点,2013年高出4个点。而从变异系数的数值来看,新加坡的变异系数更加接近1,说明新加坡旅华客源的空间差异要远远小于马来西亚, 游客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更加均衡。

从整体上来看,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空间聚集性都在降低,但马来西亚的空间聚集程度要高于新加坡,说明新加坡旅华客源分布较马来西亚更加均衡。

三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时空演绎

1.竞争态变化

根据公式(7)(8)计算出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在我国各地区的市场占有率αi和市场增长率βi,并将2000-2013年划分为3个时间段取均值进行统计,绘制出表3,为方便数据观察,在此将α、β均乘以100,并将表3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竞争态类型标注。

根据表3可知,2000-2013年间,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在我国各地区的竞争态存在较强一致性。竞争态类型变化无差异的地区是北京、天津、山西、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重庆、四川、云南等地。其中北京、上海、江苏在三个时间段内始终处于金牛市场;天津在前2个时间段内处于明星市场、第三个时间段内变为瘦狗市场;山西、黑龙江始终处于问题市场中;吉林在第一个时间段内处于明星市场,第二个时间段内处于瘦狗市场,第三个时间段内变为问题市场;重庆在前两个时间段内处于问题市场,第三个时间段内变为明星市场;四川在第二个时间段内处于金牛市场,其余时间段内都是明星市场;云南在第二个时间段内处于明星市场,其余时间段内都处于金牛市场。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竞争态类型变化差异较小的地区是河北、内蒙古、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贵州、海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差异较小地区的主要特征是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在三个时间段内有一个时间段是不同的,其余两个时间段的竞争态类型相同。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竞争态类型变化差异较大的地区是辽宁、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辽宁竞争态类型对于马来西亚而言由瘦狗市场转变为问题市场,而对于新加坡而言则由金牛市场转变为明星市场;河南竞争态类型对于马来西亚而言由明星市场转变为金牛市场,而对于新加坡而言则由金牛市场变为瘦狗市场;湖南竞争态类型对于马来西亚而言由问题市场变为明星市场,而对于新加坡而言则由瘦狗市场变为问题市场;广东竞争态类型对于马来西亚而言第二个时间段是明星市场,对于新加坡而言第三个时间段内是明星市场,其余时间段则是金牛市场;广西竞争态类型对于马来西亚而言由明星市场转变为金牛市场,而对于新加坡而言则由问题市场变为明星市场。

2.空间格局变化

为揭示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市场在各地区的空间布局演变过程,在此将2000-2013年分为4个时段,前2个阶段是4年为周期取平均值,第3、4个时段是3年为周期取均值。按照游客量高低分为四个级别的市场类型,I、II、III、IV级市场,所对应接待游客量分别为超过10万人次、5万人次、1万人次、低于1万人次。最后通过地图的灰度来体现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的空间格局变动情况,如图7、图8所示。

根据图7可知,2000-2013年马来西亚旅华客源在各地区的游客量增长明显,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其中I级市场的增长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江浙沪、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及北京等地;II级市场的增长集中在长江流域的四川、重庆、湖北、安徽及山东等地;III级市场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河北、山西、陕西、河南、贵州、江西、新疆等地。

根据图8可知,2000-2013年新加坡旅华客源期初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云南、四川等地,之后开始由东部沿海向内辐射。I级市场的增长集中在北京、江浙沪、福建、广东、云南等地;II级市场的增长集中在环渤海的山东、辽宁以及长江流域的四川、重庆、湖北、安徽和广西、海南等。III级市场主要集中在吉林、河北、天津、山西、河南、陕西、贵州、湖南、江西等地。

综合图7、图8可知,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在各地区存在很大一致性,主要偏好东南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西南的云南、广西,长江流域的四川、重庆、湖北、安徽,北方的北京、山东等地区。

四 结 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2000-2013年间,旅华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游客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较大的一致性。从动态度而言,无论是马来西亚还是新加坡,游客动态度最大的是湖北省,其次是广西、重庆、辽宁等地;年际集中指数来看,两国在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的年际集中指数较大且相近,在时间上呈现出较为集中的趋势;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游客主要集中在春季的3-5月和秋季的9-11月;马来西亚旅华客源的季节性强度指数高于新加坡,但季节性的不均衡程度正在变小。

2.2000-2013年间,旅华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游客在空间分布上也呈现出较大一致性。两国旅华客源的首要目的地是广东省,其次是江浙沪地区,马来西亚旅华游客到访率高于新加坡的地区主要是广西、江苏、浙江、广东、河北、河南、云南等地。而新加坡的旅华游客到访率高于马来西亚的地区主要是上海、四川、福建、辽宁、山东、北京、海南、安徽、天津、重庆等地。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空间聚集性都在降低,但马来西亚的空间聚集程度要高于新加坡,新加坡旅华客源分布较马来西亚更加均衡。

3.2000-2013年间,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旅华客源的时空演绎存在较大一致性。竞争态类型变化无差异的地区是北京、天津、山西、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重庆、四川、云南等地;竞争态类型变化差异较大的地区是辽宁、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两国旅华客源在各地区空间布局变动一致性体现在都偏好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江浙沪、广东、福建、云南、广西等地和长江流域的四川、重庆、湖北、安徽以及北京、山东等地区。

参考文献:

[1] 李志飞,夏 磊.中国特殊时段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十一”黄金周为例[J].旅游学刊,2013( 10):37-46.

[2]汪德根.京沪高铁对主要站点旅游流时空分布影响[J].旅游学刊,2014(1):75-82.

[3]何晶晶,李 伟,王珍茜,台 倩.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分布集中性分析——以2012年入境游客数为例[J].对外经贸,2014(7):32-34.

[4]江海旭.1978年以来中国入境旅游时空格局特征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4):89-93.

[5]杨建明,张秋钤,唐 芳.闽台入境旅游时空发展格局比较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10,14.

[6]赵 华.中国入境旅游流空间分布及其演变分析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2007.

[7]张瑞英,席建超,葛全胜.1996—2013年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时空演变研究:结构效应与空间效应[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6):80-85.

[8]杜 丹,张 辉.西南地区入境旅游时空差异演变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4-100.

[9]李馥利,马耀峰.基于旅游流转移的中国西部省区入境旅游时空动态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1(6):157-160,163.

[10]马红丽,马耀峰,李君轶,张佑印.环渤海区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时空演变规律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5):68-71.

[11]张艳茹.基于分形视角的长江流域入境旅游流时空动态规律研究[D].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2011.

[12]李 伟,胡 静,陆汝瑞,程绍文,邢增丽,周蕊蕊.基于旅游目的的特殊时段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3(1):180-186.

[13]赵安周,白 凯,卫海燕.西安旅游流“井喷”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9):39-47.

[14]徐 军,贾铁飞.上海市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研究[J].旅游研究,2011(3):30-35.

[15]马晓龙.西安旅游区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变及系统调控[J].人文地理,2006(4):88-93.

[16]柴寿升,邱 文.青岛入境旅游市场时空结构及其发展态势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5):80-83.

[17]叶如清.杭州入境旅游流空间分布与转移特征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2010.

[18]邓明艳.成都旅游市场时空分布模式研究[J].国土经济,2000(3):41-42.

[19]崔凤军,张建忠,杨永慎.泰山旅游需求时空分布规律及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1997(3):62-67.

[20]朱同林.九华山国内旅游流时空分布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1997(3):36-42.

[21]席宇斌,李悦铮,冷 慧.澳大利亚旅华客源市场时空结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6).

[22]周 成,李悦铮,江海旭,高满霞.俄罗斯旅华客源市场分析与开拓研究[J].旅游论坛,2013(2):79-83.

[23]汤云云,陆 林.韩国旅华客源市场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7):754-757.

[24]徐正林.日本旅华客源市场的特征分析和拓展思路[J].商业研究,2004(17):119-122.

[25]孙大英,陈巧岚.泰国旅华客源市场的发展机遇及发展前景[J].东南亚纵横,2009(4):67-70.

[26]袁 晓,李悦铮.法国旅华客源市场特征与拓展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4):32-37.

[27]席宇斌.德国旅华客源市场特征与拓展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4(2):142-150.

[28]高 楠,马耀峰,李天顺,等.2001-2010年山西省入境和国内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7).

[29] 刘智兴,马耀峰.内蒙古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 (1):204-208.

[30] 付业勤,杨文森,郑向敏.福建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Abstract:Malaysia and Singapore are important tourist source countries of China. Based on the tourist data in China of the two countries from 2000 to 2013, employing the model of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draws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the two countries showed greater consistency in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the primary tourist destination of the two countries in China is Guangdong Province, followed by Jiangsu, Zhejiang and Shanghai; the spatial aggregation is reducing; there is a great consistency of the two countries' spatial-temporaldistribution change in China.

Key words:Malaysia; Singapore; tourist source in China;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责任编辑 吴应望】

猜你喜欢

时空分布马来西亚新加坡
新加坡
有你在可真好呀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32年水稻高温热害分布规律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32年水稻高温热害分布规律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北京赢了
五垒岛湾海域无机氮、无机磷的时空分布和氮磷比值变化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