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好人”也是病

2016-03-01

大众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老好人界线综合症

在人们心目中,好人的价值不证自明,毋庸置疑,好人,似乎是多多益善的。但是,一味的做好人,做老好人是否真的是健康的呢?我们将自己塑造成为一名老好人,不拒绝,没有立场,一团和气,就心理而言,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呢?

“好人”

所谓的“好人”,是指那些对别人特别亲切和善、特别好说话、有求必应、想方设法帮助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们。对他们来说,当好人不仅是一种习惯的行为方式,更是一种与他人建立的特殊人际关系。

好人做的是对别人有利、令别人高兴的事,所以好人总是能够讨人喜欢。很少有人讨厌好人来替自己无偿地做好事的。可以说,接受好人助人为乐行为的其他人,都有意无意带有自私目的,利用和受益于好人的这一特点。而好人对此不仅不在乎,而且还乐在其中。

“友善病”

“老好人”也许是对人格的赞许,因为他们对别人总是有求必应,哪怕自己力有不逮也不会拒绝。其实这种不懂得拒绝的人可能有心病,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将其命名为“友善病”。

有一个典型案例:一位女性就是典型的老好人,她的侄女每天给她打电话,声泪俱下地控诉自己的丈夫,而且一说就是数小时;其他朋友也是遇到问题就找她帮忙,她从来都不知该如何拒绝别人。私下里,这位女性说,她已经身心俱疲了,有一次,一位同事向她倾诉,她放下自己的事情安慰同事。“我当时真想让她闭嘴或滚开,但不知如何开口。”

对此,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其实为人友善本没有错,但在能力不够或自己繁忙时懂得拒绝才算正常。难以对他人说“不”的人不值得赞美,因为他们的友善掩盖了一系列的心理和精神问题。在他的《揭开友善的面具》一书中,他将这类人的病理状态名为“看管人性格紊乱”或“友善病”。

“好人综合症”

美国作家布莱柯(HarrietBraiker)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的《讨好的毛病:治疗讨好他人的综合症》一书,宛如在好人众多的美国社会中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弹。他让读者看到,一心当好人原来不是一个无大碍的问题,而是一种有害的心理疾病,它源自“好人”对自己个体价值的信心匮缺,渴望用对他人做好事来换取外来的肯定和赞美,这种渴望一旦成为心理定势,就会严重降低行为者的判断力和自控力,变成一种可以称作为“癖”的习惯和依赖。

布莱柯所说的“讨好他人”综合症就是人们现在一般所说的“好人综合症”。好人综合症是可以自我测试的,心理学家们建议每个人不妨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例如,“你是否在想说不的时候却说了是?”“你渴望所有的人都赞许你吗?”“如果有人不喜欢你,你觉得难受吗?”自我检测的先决条件是对自己诚实,如果一个人对上述问题回答“是”,那么他很可能已经患上了好人综合症。

危害自己的“好人”

好人综合症不仅是一种行为偏差,还会致使生活或事业的某些方面出现了危机。通常好人综合症患者工作都非常努力,但成就却相当有限,做过多的好事成为他们博得他人另眼看待或赞扬的补偿方式;而对家庭而言,一味的做好人,往往会弄得家人很困扰,甚至给他们带来跟着受罪的感觉,好人的亲疏不辨通常会对家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合乎常理的行为,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健康界线”。每一位个体的人都生活在某种身体、感情和思想的健康界线之内,这个界线帮助他判断和决定谁可以接纳,并接纳到什么程度,为谁可以付出什么,并付出到什么程度。

无条件满足别人,只会让自己的需求被压抑,幸福感下降。实际上,只有满足自己的需求,才会得到别人的重视;只有自己重视自己,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才会得到更多的爱。(编辑/夏冬 和恩馨)

猜你喜欢

老好人界线综合症
毛绒情结
不做没原则的好人
The Beasts Within
老好人
挡脸综合症
老好人
梦游综合症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
中国重要的地理界线集锦
教你克服考试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