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网络热词的特点及其翻译

2016-03-01雷斐

2016年2期
关键词:翻译互联网

雷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互联网,得到了迅猛发展,人们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由此产生很多独特新颖的网络用语。这些网络新词不仅大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某些现象和时代文化精神。本文试从互联网这一视角,分析网络热词的特点,探讨适用于网络热词的翻译策略,以满足交际需要。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热词;翻译

进入21世纪,由于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全国使用互联网的用户得以迅猛增长,互联网已经不是纯粹地为大众提供方便,而是影响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其语言的影响。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环境下出现了很多网络新词和热词.据《巴恩哈特词典伴侣》(TheBarnhartDic-tionaryCompanion)杂志的统计,每年进人他们的计算机数据库的新词和新义达到1500~1600;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已从网络空间进入现实生活,并影响着其他语种的发展变化(富言峰,2009)。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其构词方式

1.网络热词的特点

由于互联网具有海纳百阔的特点,每个人都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创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众的创作灵感,涌现了出来一大批新颖独特、简单明了、幽默风趣贴近生活的网络新词和热词。

网络热词是当下时代的文化和精神的一种反映,往往揭示了某些社会上存在的热点现象,所以它所表达的意思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例如“土豪(tuhao/nouveauriche)”,“微信(wechat)”,“二孩(secondchild)”,以及“小鲜肉(littlefreshmeat)”等就都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生活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互联网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自由空间,这就使得网络上的一些新词常常既幽默风趣又贴近生活。拿“剁手党(Hands-choppingpeople”这个词为例子,“剁手”一词据说来源于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九指神丐洪七公,有一次因贪吃误了大事,一发狠剁掉了自己的手指头,但一遇美食仍然把持不住。现在特指网购狂人,每到“双11”,他们不可控制地点击鼠标,清空一辆又一辆的购物车,直到付款成功才会嚷嚷要“剁手”。又如“吓死本宝宝了(scaredtodeath)”一词,“吓死宝宝了”这里的“宝宝”可不是吓到某个小baby,而是吓死我了的意思,是为了自称本卖萌宝宝只,说自己很可爱!最后,互联网独特性决定了网络新词和热词的简明性。如:例句:BF,是boyfriend的缩写,意为“男朋友”。又如,“BS”(bigsmile),意为“大笑”;THX的代表的是thanks(谢谢);PK则是(playerkill)的简称。

2、网络热词的构词方法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使用网络进行沟通交流,尤其是通过网络进行购物(onlineshopping),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从而使得网络热词和新词的构成呈现以下几种方法:

(1)新创法,所谓的新创法,创造出一个崭新的词汇,在网络流行词汇中,使用这种方法比比皆是。这类词汇比如”给力”(gelivable)”,“光棍节(singlesday)”,“宅男(homeboy)“、”秒杀(speedskill)”、“闪婚(flashmarriage)”等。

(2)旧词新意法,就是使用比喻、借代、词性转换等修辞方式,使词的原有意义发生改变,从而使旧词获得一个新含义,这类词汇大部分都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2014,张曼),如“打酱油(noneofmybusiness)”,这个词本来的意思是自带瓶子去商店买酱油,但是在网上交流中,打酱油则指与自己无关的话题,也就是告诉他人,我是一名路人,这事与我无关。再如“潜水”这个词,本意是潜水员在水下不露头,在网络社交中指的是总是在论坛呆着,就是不发帖,但又很注意论坛日常事务的人。

(3)谐音法,就是在网络交流中,利用汉语的同音词或近音词,对这些词的发音进行加工、联想,从而使原本无聊的词汇出现诙谐幽默的特点。比如:“内牛满面”是“泪流满面”的谐音,意思为很难受、很悲伤。该词来源于《如果,宅》这部小说中的“泪流满面”。本来是某些网友因为受方言影响,打拼音时“n”与“l”不分,造成打出的词为“内牛满面”,开始没感觉有啥,后来发现这样打字挺有意思,所以网友们迅速喜欢上了“内牛满面”。另外像杯具(悲剧,tragedy)、洗具(喜剧,comedy)、围脖(微博,microblog)驴友(旅友,tourpal)海龟(海归,overseasreturnee)等网络热词,都是通过对汉语发音的改造,使得这些原本无聊的词汇产生出趣味来。

二、网络热词的翻译技巧

网络热词的海量出现,并在网友的生活中口耳相传,这极大的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并给大众带来新奇感觉,网友也深以搞怪翻译这些网络热词为乐。诸如“萝莉(Lolita)、”宅男(homeboy)”“心塞(feelstifled)”等……那么,火遍朋友圈的网络热词该怎么译呢?归纳起来,这些网络热词的翻译主要有以下两种技巧:

1、直译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形式,还应该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译者应该尽可能满足这两个要求。直译有助于保留原文的形式和内容,是翻译中常用的方法(2011,高原)。例如“愤青”就可译为“angryyouth”,“愤青”在汉语中指的是指对社会不满,强烈期望改变现状的青年,所以用直译的方法把“愤青”翻译为“angryyouth”最恰切不过了。还有“纠结”就译为“ambivalent”,“麦霸”译为Micking。

2、意译

翻译的目的是用一种语言准确地表达另一种语言的意思,特别是由于两种语言文化存在着差别,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语义空缺,翻译时需要根据一定的语境,当直译无法源语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时,译者可采用意译的手法进行创造性的翻译,将其意义表达出来。很多网路热词,来源于网友的自我创作,反映了目前现实社会的一些事实,具有明显的中华民族特色,翻译这些网络热词时,不能离开中国这个语境,但要同时考虑到目的语的国家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从而使目的语国家的读者能够充分的了解这些网络热词真实意思。例如,网络热词“傻白甜”,如果直译为“foolishwhitesweet”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中国,傻白甜指的是大陆电视剧或电影中形容性没有心机,蠢萌可爱,让人感觉很温馨的女主角,所以傻白甜准确地翻译应为“blonde”,因为在牛津字典中,“blonde”指的是容貌娇美,但内心很单纯的女人。再如“不差钱”,这是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里面的经典台词,这一台词具有浓厚的乡村气息,至今还被广大网友使用,如果按照逐字翻译的方法,把不差钱直译为“Notlakemoney”,未免有点生硬,无法体现出这一台词幽默内涵,故意译为“Moneyisnotaproblem!”。

三、结语

网络流行语产生于网民、传播于网络、流行于社会,作为灵活多变、动态演化的一种特殊语言变体,或诙谐、或讽刺、或感慨、或无奈,俏皮中暗含生活哲学,它鲜活地反映了现代人在这个多元化社会中的,千姿百态,具有超越语义特征之外的文化内涵(2010,吕奇)。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热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了人们的生活,影响着大众的语言交流方式,在翻译网络热此过程中,在充分了解其文化背景的前提下,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源语的意义,从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汉语。

参考文献:

[1]富言峰.网络英语新词分析及其对汉语的影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6).

[2]吕奇.从翻译目的论析网络流行语的汉英翻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3]高原.试论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和翻译方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猜你喜欢

翻译互联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