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的实务问题探析

2016-03-01

经营者 2016年20期
关键词:权责实务会计制度

朱 勤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的实务问题探析

朱 勤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2012年12月19日财政部发布并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几年来,对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为、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等方面作用显著。本文首先阐述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背景,接着重点论述了新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实务问题 探析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背景

第一,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包括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等的改革都涉及事业单位,旧制度无法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因而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是顺应改革发展需要的。第二,现有的会计核算不够规范、会计科目设置不够科学、报表体系不够完善、信息披露内容不够充分,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因而新制度的修订也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实务问题

(一)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实务问题

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这意味着在事业单位中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可以同时使用,但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规定,没有明确哪些具体情况采用权责发生制,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也没有明确规定,这可能会造成事业单位随意变更会计基础,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降低。

(二)事业基金核算的实务问题

新制度规定:事业基金是“事业单位所有、未限定用途的净资产”,旧制度中事业基金下设“一般基金”“投资基金”两个明细科目,投资基金多用于对外投资上,与“未限定用途”的事业基金定义矛盾。换句话说,新旧制度中“事业基金”的会计核算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新制度取消了这两个明细科目,另设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来核算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等,但是在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未对事业基金的追溯年限作出明确规定,这样做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

(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核算的实务问题

第一,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没有明确计提折旧或摊销的具体情况,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也未明确计提折旧或摊销的具体情况。第二,事业单位广泛使用的金蝶、用友财务软件的固定资产模块并不成熟,尤其对计提折旧和摊销的问题更是明显滞后,需要重新开发专门的财务软件系统。第三,新制度中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没有统一规定,各单位自行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折旧年限,因而同样的资产在不同单位中的折旧速度也不相同,使会计信息的公平性和可比性降低。第四,新制度规定: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下月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计提折旧,而无形资产摊销与之相反,这不符合会计一致性原则。第五,新制度中规定大批购入虽单价不够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也按固定资产入账。这里的大批是一个模糊的规定,各单位理解不同,执行起来也有差异,同时下次又购入少量同类资产是否继续计入固定资产没有明确规定。第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比较单一,目前只规定了平均年限法和累计工作量法,哪些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哪些固定资产采用工作量法没有明确规定。

(四)名义金额入账的实务问题

新制度规定:接受捐赠、盘盈及无偿调入的资产,如果没有相关凭据,同时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该资产就按名义金额1元入账,涉及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1元的名义金额太低,容易被忽略,可能会造成资产流失。

(五)待处置资产损溢的实务问题

新制度规定:处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时,要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事业单位在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金额时不考虑净残值,如果该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那么它的账面价值就为零,那再处置该固定资产时,就无法进行账务处理;其次,将要处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转为“待处置资产损益”科目时,会计分录不平。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将钼选矿流程中原矿、尾矿、快浮尾矿样品进行烘干处理,研磨至粒度小于0.074mm[5],使用压片机压制成片。本法选用压力为23t,保压时间30s。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贷: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多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的数,因为在计提折旧或摊销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记“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而没有冲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三、针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中实务问题的改进建议

(一)积极科学地引入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情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权责发生制的使用范围也会不断扩大。在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初期,政府部门要明确权责发生制的适用范围,明确什么行业什么单位什么业务要采用权责发生制,科学界定,避免模糊,然后有步骤、分批次地在事业单位中引入权责发生制。

(二)规范事业基金的会计核算

针对新旧制度中事业基金会计核算的一些变化,首先,财政部门应该明确规定事业基金的追溯年限;其次,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正确认识事业基金的核算范围,正确设置和使用事业基金的会计核算科目;最后,事业单位要建立科学的事业基金使用管理制度,保证事业基金用到实处,提高事业基金的使用效益。

(三)完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办法

第一,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具体内容,包括明确需要计提折旧和摊销的具体情况、折旧年限、折旧方式等,改进固定资产量化指标不明确的问题。第二,财政部门应该提供事业单位新的财务软件,既能进行日常的财务核算,又具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符合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管理的财务软件。第三,建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政策统一,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摊销),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当月计提折旧(摊销),实现会计一致性原则。

(四)名义金额应提高标准

名义金额1元的标准有点低,既不能反映物品的真实价值,又容易被忽略而造成资产流失,笔者建议参照固定资产的标准来确定名义金额,如1000元或1500元。

按新制度的规定,以名义金额入账的资产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名称、数量等。为了加强对此类资产的管理,笔者建议在固定资产的科目下增设“名义金额固定资产”的明细科目,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五)改进“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管理

在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建议用“非流动资产基金”账面余额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解决会计科目不平的问题。同时,建议合理估计净残值,合理确定折旧金额,以保证在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仍有账面价值,便于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四、结语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很多突破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因此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为安徽省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站)

[1] 马伟彬.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中的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 (03).

[2] 郝靖坤.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执行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6(13).

[3] 李新,石弘.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的若干体会[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

猜你喜欢

权责实务会计制度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权责发生制在会计中的应用探究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农田水利条例》“上线” 权责明确更利于农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ODI实务
FDI实务